车险骗保一年骗走广东险企上百亿元

首页 > 百业 > 经济动态 > 正文

车险骗保一年骗走广东险企上百亿元

  (原标题:车险骗保一年骗走广东险企上百亿元 )

  汽修市场竞争激烈,险企内部风控机制缺失

  “明明只撞到保险杠,却连大灯也被换掉。但修车师傅说得头头是道,再说还有保险赔,我也就认了。”近日车主吴先生对新快报记者讲述的汽修经历,相信很多车主都遇到过。一直以来,由于汽车配件质量与信息不对称,相关主体(以汽修厂或供应商居多)采用“以次充好”、“坏少换多”等手段进行差价套利的现象屡见不鲜。汽修市场竞争激烈、险企内部风控机制缺失等因素也是套利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深入重塑,不少险企开始围绕DPR(汽修厂直修方案)模式,与汽配电商平台展开“配件直供”合作。记者了解到,部分开展这类模式的险企减损率均在10%以上。

  “最终来看,真正的冤大头是车主”

  新快报记者从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下称“省保协”)处获取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保险诈骗金比例占到赔付支出的20%-30%,高于全球比例的15%。据广东省保监局数据,2016年省内(不含深圳市)险企赔付支出约817亿元,若按20%比例计算,其中有163亿元为骗保金额。“国内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而广东省作为保险大省,反保险欺诈任务也颇为艰巨。”省保协相关人士对新快报记者如是说。

  众诚保险相关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表示,该公司2016年的车险打假减损总额为1187万元,占全年车险赔款2.4%。“与2.4%的比率相比,去年财险行业整体利润率却不足1%,车险骗保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众诚保险相关人士如是说。

  业内人士指出,车险骗保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加险企运营成本。数据显示,在去年54家公布车险承保利润的财产险公司中,43家公司处于承保亏损状态。二是直接损害车主的消费者利益。“最终来看,真正的冤大头是车主。因为成本始终会分摊到保费与服务价格上面来。”配件从业人士小丰(化名)对新快报记者如是说。

  理赔环节主要涉及车主、险企、汽修厂与配件供应商四大主体。一般而言,理赔骗保主要发生在汽修厂这一环节。“修理厂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他们不仅熟悉理赔流程,还跟维修利益息息相关,利益驱使最为强烈。”阳光财险广东分公司相关人士对新快报记者解释。

  车险骗保三种“套路”,你遇到过吗?

  经多方采访,新快报记者将三类主要理赔骗保模式梳理如下

  以次充好。小丰告诉新快报记者,原厂配件一般叫“正厂”,其他的都叫“副厂”,“副厂质量鱼目混珠,且价格紊乱”。太平财险相关人士也解释,汽修厂一般按正厂配件申请估价,但在维修当中却以配套件甚至旧件更换,从其中赚取差价。汽车爱好者郏女士也透露,除少部分是原厂生产,大部分配件都是贴标生产采购的。“大多数人看不出来。表面上是修好了,但配件质量和价格并不匹配。”

  “比如换保险杠、机盖、叶子板和大灯,险企查勘后估价6000元,但维修厂的高仿件可能只需3000元。汽车配件高达10多万种,虽然险企会有复勘,但很难一一查处。”小丰说。

  坏少换多。“这个现象经常发生,明明是撞到保险杠,但汽修厂说大灯也受损,要一起换掉。一来我不知真假,二来有保险赔,只能听他的。”车主吴先生如此投诉。小丰指出,更“专业”的做法是给险企申报总成(指特定功能的零部件系统总称,如发动机总成,包括内燃机、起动机与油泵等相关配件)价格,但只更换半总成配件,“总成包含多个相互联动的复杂配件,专业性很高,加上汽修厂或4S店都有一套‘合理’说辞,车主不明就里就上当了。”

  制造现场。上述太平财险相关人士说到,这类行为一般是(专业团伙)低价买入二手车,然后制造碰撞、浸水或火灾等事故使车辆损坏严重,出险后拖去4S店报价维修。“在4S店报价会接近甚至超过保险金额。险企一般会全损赔付,骗保人员则乘机从中赚取差价(保额减去二手车购买金额)。”

  多方内部顽疾 催生“骗保”乱象丛生

  车险骗保现象存在已久,而“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透露,汽修厂“热衷”骗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逼”出来的。在理赔环节中,由于险企掌控受损车来源,给汽修厂的配件报价一般打折扣。小丰透露,某大型险企给汽修厂的配件价格在六七折左右。“险企内部其实也有配件数据,但更新很慢,严重滞后市场最新价。汽修厂按这个价格买不到原货,但为了有活干,只能去买高仿的。”

  此外,竞争激烈也是另一因素。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1.94亿辆,但汽修厂却高达48万家。算下来每家汽修厂每天可修车量平均只有1.1辆。不仅如此,有业内人士告诉新快报记者,汽修厂在汽车市场(从新车落地到报废期间的支出)份额中只占比50%,剩余的50%是4S店占去。

  “一来用工成本高,二来市场竞争激烈,这6年经营下来基本是盈亏平衡。”某汽修厂老板娘于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如果车要走理赔,1000元以下的活儿基本没有利润空间。所以才会出现“损伤再扩大再叫险企估价”的“普遍”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险企内部成本管理也是原因之一。于女士表示,险企给汽修厂的报价有“两个价格”,给汽修厂的配件核损价偏低,险企分公司往上报的则偏高价。“基层或分支保险公司会倾向于高报价格,因为理赔款是从险企总部层层拨下来,基层分公司报高价可以分成利润。”

  出路

  牵手汽车电商 “配件直供”有望破局

  为解决此类问题,在“商业跨界”与大数据的深入运用下,有险企与汽车电商进行“配件直供”合作。据了解,“配件直供”方案源于DPR(汽修厂直修方案)模式。简单来讲,是通过数据“楔子”——汽车电商平台提供配件动态交易数据,让配件的质量与价格信息在车主、险企、汽修厂与配件供应商之间实现最大透明化,由此消除套利空间。

  比如,平安产险与汽配交易平台“车件儿”的合作。车件儿为平安客户提供配件报核价服务,修理厂在“车件儿”上发布配件信息,在配件商报价后,修理厂在多家报价中选择合适价格。据了解,“车件儿”在上线当月,交易额就突破100万元,此后每周询价单数增速在50%左右。

  还有,阳光、大地、太平洋等6家财险此前也联合启动透明修车项目。通过互联网平台,使保险理赔和车辆维修、配件采购等一系列过程公开透明,打造诚信透明的维修环境。

  据悉,目前阳光、大地、太平洋、中华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与巴图鲁汽配铺进行“配件直供”合作。从查勘定损,到核价下单采购,再到配件配送和售后服务,整个流程可在该汽配铺平台上完成。

  巴图鲁汽配铺品牌负责人林先生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平台都是动态交易数据,报出的每个价格都支持供货,不存在高报或低报现象。是全国最大的全车件汽配电商采购单体。

  据其介绍,平台首先会锁定车型,再进行具体的配件比价。例如,一款日系车型的前保险杠,基本囊括市场上的主流品牌配件价格,并且每个配件产品信息齐全。价格和产品,保险公司、车主、汽修厂等都可以看得到。此外,每个实时交易的配件会生成一个二维码,货价是否对应,一扫就可以知道。

  林先生称,合作险企的减损率都已在10%以上。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