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董家口港打造循环经济新港区 开启“一带一路”新通道
中新网青岛8月5日电 (记者 胡耀杰)日前,青岛董家口港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加之先前已批复的“青岛董家口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这座亿吨国际海港正在悄然打造成为中国第四代国际口岸和循环经济新港区。
“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处于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做好循环经济不仅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且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新通道。”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时做是说。
王建祥介绍说,董家口循环经济区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核心区之一、中国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批复和循环经济区的逐步建设将有助于董家口港探索港口弯道超越的第四代港口新模式,在青岛港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太平洋西岸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开启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新通道。
王建祥表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是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构建了行业(组团)内部、产业间、区域间和公用设施“四大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他强调,循环经济区注重从源头上控制,进入园区的都是能够在产业链条上实现上下游衔接的项目,废弃物不能综合利用的项目坚决不上,累计否决了项目30多个。
王建祥举了青钢集团的例子形象的解释了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的“循环”模式。他说,青钢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供给润亿清洁能源公司发电,为青钢提供电力;产生的热水供给双星绿色轮胎等项目生产使用;产生的水渣、钢渣和煤渣等供应润亿丰泰新材料公司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产生的混合煤气、蒸汽供给斯迪尔新材料公司生产高活性度炼钢冶金石灰、KR脱硫剂及部分烧结石灰粉面,供青钢生产过程使用;产生的废水,经董家口中法水务公司处理成为中水后,被青钢回收利用;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资源得到全面治理和综合高效循环利用,青钢年可实现循环经济效益10亿元。
青岛董家口港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设计泊位112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7亿吨,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中国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成为中国首个具备40万吨大船直靠能力的港口,自2009年开发以来,累计完成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0亿元人民币,签约入驻亿元以上项目近50个,投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内资130亿元人民币,到账外资4亿美元,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