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峰会举办 聚焦城市规划发展

首页 > 百业 > 经济动态 > 正文

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峰会举办 聚焦城市规划发展

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峰会举办聚焦城市规划发展

大会现场

中新网7月22日电 伴随着交通、能源、信息、金融等领域的技术革命,都市圈生态正在发生既集中、又分散的重构,这将带来怎样的资源重组?人类工作、居住、消费的生态又会有怎样的改变?7月22日“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峰会”在北京召开,城市规划、交通、地产、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谈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建设发展。

时隔37年之后,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2016年4月19日,中央政府首度明确,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合理地设置为市。顺应城市发展潮流的顶层设计,已经开始加速推进。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陕西省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军、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专家发表主旨演讲认为,解决都市圈问题要打破等级化的城市管理制度,经济下滑原因主要是因为制度不对使得城市化受损,中国城市发展太快,污染、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最大的障碍。此外,城市规划体系和土地政策应该为立体城市预留操作空间。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

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资源正日益向轨道交通沿线集中。要明智化的进行城市规划,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春成在会上表示,基础设施是城市的支撑,未来城市的城市化一定是以大都市为引领的城市圈,这是由我们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因为在我们这片国土上可用来建城的土地不多,但我们需要安置的人很多。

城市智慧的发现、集成和实践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尤其是涉及来自不同城市子系统的数据整合、分析应用,都不可能在脱离大数据技术的情景下实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表示,大数据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中小城市可借此弯道超车。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先生在会上进行了深度分享,他提出明智化的规划要认清城市空间结构,用词的定义,治城市病的功夫,城市的形象做的合理化,宜居城市的多元需要同时考虑,而且图纸的表达要有足够的深度。所谓的明智化规划编制,主要有三个因素: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性和艺术性,做规划,真正的领导要有人文学者的心,规划师要有科学家的胆,规划就是一个很大的机器,装置好。一个城市不光是机器,还有艺术家的眼光。做城市规划,最终的目的不是经济的发展,这个是必需的,最高的境界是为市民、为民族带来高度的尊严,这是最高的目的。

据悉,TOD开发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站城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在中国香港、日本东京等亚洲大都市广为盛行。通过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高强度开发提升土地价值,集住宅、办公、商业、娱乐于一体,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职住平衡。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一线城市正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试图打破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以TOD为代表的城市开发新模式,在改变了城市居民出行轨迹的同时,正在重组城市的资源结构。

新加坡规划之父、新加坡宜居城市研发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 刘太格

都市圈新内涵

国际上传统的都市圈研究表明,都市圈的时间半径,为一小时左右。但是,以高铁、航空为代表的新运输生态爆发之后,伴随着“互联网+”的突飞猛进,都市圈内涵已大幅延展,与之匹配的工作和人居环境开始发生历史性的变迁,历史性变迁进程中,如何汲取欧洲小城市发展经验,完善小城镇职住平衡体系,抓住新机场等历史机遇,打造超级小镇生活圈,成为新都市圈生态的核心命题。

而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如果大规模仿效香港、东京,居民沿轨道沿线居住、工作,将对地产转型构成怎样的挑战?增加物业自持比例,对地产转型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不久前万科和深圳地铁宣布战略合作正是往“轨道+物业”方向发展。中国内地轨道交通未来五年运营里程将增长2.5倍,以轨道为核心的相关物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一线城市对轨道交通以来程度更高,轨道物业会更加受到追捧。未来城市将如何建设,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研究院副院长兼TOD研究中心主任朱晓兵、香港铁路中国业务CEO易珉也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另外,城市化、新都市生活圈的演进,将催生金融创新,激活新的金融需求,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技术、征信、制度等)亟需建设,同时一批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已经崭露头角。新都市圈,新的生活方式,需要怎样的新金融,有多大的新空间和新机会,将是极具价值的探索。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