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监管介入万宝之争 资管计划暂未受举报影响

首页 > 百业 > 经济动态 > 正文

多方监管介入万宝之争 资管计划暂未受举报影响

(原标题:多方监管介入“万宝”之争 资管计划暂未受举报影响)

网易财经7月22日讯 万科举报信一石激起千层浪,监管层终于打破沉默集体介入,昨日,深交所和深圳证监局向万科和钜盛华双双发出了问询函并约谈负责人。另有财新消息称,证监会高度重视此事,专门成立了处理“宝万事件”的领导小组。

多位证券业律师表示,监管层虽然问责万宝,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估计处罚的可能性不大。至于万科举报的宝能资管计划是否违规暂无定论,不过其中一家管理机构的合规部人士向网易财经透露,资管计划暂未受到万科举报的影响,仍在存续期。

监管集体问责万宝,何错之有?

昨天,深交所和深圳证监局先后向万科、钜盛华发出监管问询函,揪出万宝双方存在的信批问题,可谓断案之前先各打五十大板,不过律师认为对万科的批评更重一些。

早在监管发声之前,万科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便遭到公众质疑,此番被深圳证监局指责“未按规定健全对外发布信息的申请、审核机制,导致相关信息被部分非指定信息披露媒体提前公布”,深交所则直指“上述行为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第2.9条和第2.14条规定”。

威诺律师事务所证券监管与处罚专业律师杨兆全指出:“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定性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情节轻的情况下,公司自身纠正就可以。情节重的,可能构成虚假陈述,受到调查和处罚。表态给监管层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除信批问题外,深圳证监局还指出万科在举报事项中存在“决策程序不规范”的问题,措辞是“以公司名义向监管部门提交对公司重要股东的举报事项,有关决策程序不审慎”。

究竟决策程序有何问题?监管语焉不详,引发专业人士的质疑,一位证券业律师直言“这次是证监局没道理,没有明显违法法律法规”,“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公司举报大股东”。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告诉网易财经:“可能是在问询万科以公司名义举报第一大股东的重要事宜,是否执行了公司的决策程序?比如经过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的批准?” 对此,网易财经拨打了万科董秘电话未能接通,品牌部人士也表示目前没有口径。

至于钜盛华,深圳证监局和深交所均指出其问题是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第1.4条规定,“在增持万科股份期间,未按权益变动报告书的要求将相关备查文件或有法律效力的复印件备置于上市公司住所”,并要求其照办。

杨兆全律师认为,相对而言,监管对万科的批评更重一些,因为上市公司是信息披露的责任人。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处罚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多位律师都表示“市场之争最好还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监管的关注只需聚焦于查处违法违规”。

宝能资管计划仍正常运转

本轮“万宝之争”的高潮正是因宝能资管计划是否违规而起,深圳证监局已在问询函中明确表态针对万科举报“已依法开展核查”,并于7月22日下午3点和4点分别约谈万科和钜盛华的负责人。

自复牌以来,万科股价跌去30%,宝能九大资管计划的杠杆风险受到广泛关注,而万宝举报信悉数陈述的四大违规问题更是将其推向风头浪尖,杨兆全律师认为,宝能的资管计划有可能受累于万科举报而中止。

网易财经从一位钜盛华资管计划管理机构的合规部门人士获悉,截至目前,尚无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相关产品均在正常存续,各方都在按照合同继续履行职责义务,不过,宝能的资管计划在到期后无法继续,“公司已经暂停开发类似的结构化产品,主动收窄这一业务的原因是监管层不支持”。

而就在万科举报信曝光的当天,已有媒体报道钜盛华资管计划管理机构与银行方联系,银行寻求安全撤离机会,网易财经向涉及到的平安、广发、民生等多家银行核实,均未给予答复。

“如果管理人、持有人等各方达成协议可以提前中止合同,另外需要先解除这些资管计划和钜盛华、前海人寿的一致行动人关系之后才能解锁清盘,”,华南一家券商人士指出,“如果触及平仓线,宝能系追补不及或者无力追补保证金需要强平,同样需要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

截止发稿之时,宝能方面尚未对监管问询做出回应。(张艳)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