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新技术盘活制造业 激发后工业化时代经济活力
原标题:上海以新技术“盘活”制造业 激发“后工业化时代”经济活力
中新社上海7月14日电 (郑莹莹)在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盈利已不是仅靠“制造”就能实现的了。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现象:2015年上海三菱电梯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4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安装维保等业务的收入为41亿元,占比23.5%,据称,后续这一服务收入的比重还将加大。
该企业的“智慧电梯”可以监测数十个状态参量,一旦某台电梯有事,远程的用户服务中心里的“地图”大屏幕即有显示,故障远程诊断,让维修人员快速了解电梯“病情”,好让现场维修“对症下药”。
目前,上海三菱电梯在中国分布的约60万台电梯中,6万台已加入电梯物联网。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总裁万忠培说,“我们的物联网还是小学生水平,还要融合新技术,进一步扩大物联网范围,读到博士。”
利用新技术,该企业希望由“单一制造”加快转向“制造+服务”,实现从传统制造业的“亮丽转型”。
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今年5月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时指出,制造业对于上海“十三五”至关重要,核心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制造业转型升级不能简单停留在数量规模上,关键要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上海曾是中国工业生产基地,“上海制造”曾在物资紧缺的年代,受到中国各地热捧。而今,上海已逐渐转型,基本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2015年底,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8%,预计今年将达到70%左右。
但上海官方也指出,尽管到“十二五”末,上海已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要有一定比例的制造业,在“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所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25%。
“我们在‘十三五’(2016-2020年),明确提出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上海市副市长周波说,上海有比较好的产业基地,原来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除了成本、能源、环境的压力,关键在核心技术、劳动生产率这两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2015年,上海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表示,该意见出台以来,上海的大企业在不断创新。“上海的经济活力在明显提升”,严军说。
在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几款尚未投产的康复机器人引人关注,工作人员朱晓龙向记者介绍说,其中一款其自主研发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最快还需2年投产,将应用于辅助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后期行走训练,省去他人从旁搀扶的需求。
朱晓龙告诉中新社记者,研制康复机器人并非上海电气集团的“传统动作”,而是其瞄准市场空缺、在医疗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新开拓。
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黄瓯称,智能制造上,除了机器人,集团更关心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的应用,目前也在跟国际相关机构热络接洽中。上海电气集团正在加快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数据显示,近3年来,该集团科技投入率一直保持在销售额的4%左右。
上海早于中国其他地方进入经济“新常态”,从2008年开始,上海经济增速就回落到6-7%的水平。自“十二五”以来,上海就将“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城市发展的主线。在今年4月,上海市市长杨雄就指出,工业发展越是面临困难,越要加强转型升级力度,要把上海工业真正转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