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一带一路”中的南博会进入2.0时代
中新社昆明6月17日电 (记者 胡远航 史广林)超万亿元人民币的签约额,第四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以漂亮的数据收官。如果将“国际味儿的周末集市+赚吆喝”的阶段视作1.0时代,那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显然已经进入了“区域性专业展会+赚客源”的2.0时代。
17日,第四届中国—南亚博览会迎来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短短6天,签订利用内资项目495个,签约金额(含意向协议)8611.89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18.7%。外经贸成交和签约(含意向协议)1580.63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1.2%。
当日早上10时,离南博会闭幕还有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尽管展厅内依旧人头攒动,但印度展商Piadip Roy已准备“打道回府”。经过6天的抢购,他的6000把尼姆木梳已所剩无几。
“中国人对印度商品的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首次参加南博会的Piadip Roy对中国惊人的购买力伸出大拇指。在像他这样的外国客商看来,“参加南博会的选择没有错,这里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还有意外收获,许多缅甸和泰国朋友也光顾了我的展位。”
官方数据显示,展会期间入场总人数达80万人次,现场商品销售额3.38亿元人民币。
来自泰国达府的丽芬是第四次参加南博会,她的泰国粘土手工艺品每年都会被抢购一空。与其他参展商不同,她的名片上印有微信号,还有产品的中文介绍。扫描二维码与她的个人微信成为好友后,不仅能看到相关的产品介绍,还能利用微信支付功能进行交易。
丽芬不再惊讶中国人的购买力,早在两年前,她就在昆明拥有自己的经销点。丽芬说,“南博会的规模越办越大,参加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在丽芬看来,时间能给人最好的礼物。从最开始的赚吆喝,到现在的赚客源,成长中的南博会从没让他们失望。
为让南博会展现更强的生命力,南博会的主办方也一直致力于加强展会的专业性。南亚馆从1个增至2个,东盟馆继续保持2个;新设国际产能合作馆、信息化及信息产业馆;新设旅游产业馆、制造业馆和高原特色农业馆等。
第四届南博会执委会主任高树勋表示,这些场馆的设置,充分体现当代中国及南亚、东南亚经济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和趋势。
凸显专业性,并不妨碍普通市民去南博会感受异国风情和生活方式。南博会在从“周末集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专业展会”的同时,也成为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相互了解的绝佳平台。
而像尼中媒体论坛主席柯绍·施雷斯塔这样的观察者也认为,“南博会不论对政府还是企业、民众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这种大规模的展会在南亚其他国家并不多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