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洗澡”:深市开出152份问询函
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加大监管公开力度,扩大年报问询函的公开范围。仅深交所,截至6月3日,在官方网站公开年报问询函就达到152份,而焦点集于上市公司业绩真实、会计处理合规、信息披露合规、资金占用、三会运作、标的资产业绩承诺实现情况等六大问题。
问询函集中于业绩真实性等
数据显示,这152份问询函主要集中于业绩真实性、资金占用、标的资产业绩承诺等身上。如在业绩真实性方面,深交所表示,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是否提前确认成本或减值进行“大洗澡”、重要客户的销售金额真实性、是否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是否通过资产盘盈增加利润等问题。如某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尤其是向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其主要客户的资产规模、收入规模远远低于该客户向公司的采购金额,深交所就客户的经营规模与上市公司对其的销售金额不匹配情形向公司发函问询。
在信息披露方面,深交所称,今年问询函重点关注经营业绩与业绩预测差异未能及时披露、未按照年报相关规则的要求披露以及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公告等问题。如针对一些公司未能根据年报准则或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等规则的要求,对自身主营业务发展情况、所在行业概况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等的相关披露流于形式或未进行披露,发函要求补充披露。对于一些公司报告期出售资产、财务资助等达到临时公告标准的交易事项未及时进行披露,而仅通过年度报告进行披露的违规行为,深交所不仅发出监管函,对于违规情节严重的,还启动相应的处分程序。
另外,深交所也对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会计处理、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问题也统统问询,让部分违规行为曝光。
业绩承诺“爽约”股民最难忍
“我现在最反对的就是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不兑现。”一位资深投资者表示。公开信息显示,A股市场2015年并购重组达到高峰,涉及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共有527家,有百余家出现业绩承诺不达标的尴尬,让美好的承诺由“馅饼”变“陷阱”。
深交所称,重大资产重组中相关业绩承诺实现情况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也是深交所年报审核的重点。一方面,对于业绩承诺未达标的上市公司,深交所重点关注并督促公司及相关方及时履行其业绩补偿承诺;另一方面,对于已完成业绩承诺的公司,从重组前后客户变动情况、毛利率是否出现异常、是否变更审计机构等方面重点关注了标的资产业绩的真实性问题。
有数据显示,2015年A股市场中涉及业绩承诺事件的上市公司共有527家,占整体上市公司比例为18.52%。涉及的业绩承诺的并购标的有798个。而当年共有107家公司发生业绩承诺不达标的记录,涉及标的为183家,分别占比为20.30%和22.93%。
最近几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井喷,业绩承诺也水涨船高。2010~2015年上市公司与重组方签订的业绩补偿协议从31份增加到349份,增幅高达10.25倍。业绩承诺爽约也出现爆发迹象。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年报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已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督促上市公司补充披露重大信息,充分揭示风险。(张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