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到手即走人 3月以来42位基金经理离职
(原标题:年终奖到手即走人 3月以来42位基金经理离职)
转投保险资管或私募,大资管时代基金经理择业之路更宽
今年年初,公募人才流失现象整体上已大为缓解,但是3月份以来,公募人才流失又开始呈现加速状态。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公募人士表示,随着公募基金公司大扩容和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经理的择业和转型之路将越来越宽,而公募投资人才的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
3月以来
42位基金经理离职
相比去年,今年公募人才流失现象已经大为缓解,但3月份以来,公募人才流失仍旧呈现加速状态。
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今年公募离职基金经理数量为65人,人才离职相比去年同期大幅降低53.57%;而从今年3月至今,离职基金经理数量为42人,占据今年离职总数的64.61%,这意味着超六成公募基金经理在3月份以后选择了离职。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多家公募基金投研人员的离职和转型的现象增多,如北京某中型公募投资总监离职到某大型保险资管公司任投资经理,北京某获得“普通债券型明星基金奖”的公募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将跳槽到保险资管,北京某公募副总将出任新成立的公募公司总经理,某公募市场部副总转投私募基金任总经理助理,等等。
据了解,上述公募人士有的已经办完离职手续,并到新公司任职;有的已经递交了辞职报告,预计近期就会发布公告。
据上述中型公募的内部人士透露,随着3、4月份公募发放去年年终奖,有转型需求的投研人员已经陆续递交辞职报告。
该人士表示,“虽然投资总监是关键投研岗位,但由于小公募公司销售渠道有限、整体规模偏小、激励机制不到位,公司的业绩和利润并不突出,核心投研人员的待遇也不高,投资总监甚至还比不上大型公募的普通投研人员。”
上述中型公募投资总监称,“从个人发展来看,小公司更容易遇到发展的‘天花板’,新的公司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从择业方向看,多数基金经理还留在公募、私募基金业内。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86位公示了离职去向的公募基金经理中,53人跳槽到其他公募基金,22人转投私募基金,两项合计就占据总离职人数的87.20%;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基金子公司和PE机构则是少数基金经理的选择。
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认为,基金经理的职业是做投资,公募、私募都比较匹配,能够实现职业发展的连贯性;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在投资上会有一些变化和调整,比如自营资产的运作、淡化排名、绝对收益策略等,但整体上对基金经理今后的工作影响并不大。
随着公募基金公司大扩容和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经理的择业和转型之路将越来越宽,公募投资人才的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
证监会6月3日最新公示的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及审核情况显示,当前,仍然有31家基金管理公司正在设立候批。而基金业协会早前公示的数据也显示,截至4月底,境内已经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有101家,这也意味着未来公募基金将迎来大扩容,公募公司数量将大增三成以上,公募的投研人才也将成为市场上争相抢夺的稀缺资源。
北京某新公募公司副总经理表示,公募基金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投研人才是公募基金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一般而言,公募基金构建自身的人才梯队有两种模式:一是公司内部培养,这种模式时间长见效慢,但员工的忠诚度更高;二是从外部招聘,这种模式直接快速,但人员磨合需要时间。
他说:“对新公募基金而言,必须招聘到几个核心投研骨干,再配备一些新人,才能迅速建立起公司的投研框架和投资风格。从我们公司来看,我们的人才招聘的压力很大,不仅有同行的压力,也有其他财富管理机构,如券商、保险资管等抢夺人才,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我们一直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