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上市险企大扫描:净利润增超五成,哪家最强?
作者 | 丁艳 杨芮 编辑 | 杨芮 张威
一季度保险市场呈现回暖迹象,拆解净利润、保费、投资收益等各个维度的核心数据,哪家最强?
(资料图)
4月27日的保险股久违地领涨了市场,五家上市险企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601319.SH,1339.HK)、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太保",601601.SH,2601.HK)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保险",601336.SH,1336.HK)等平均涨幅超6%。其中,中国平安A股股价时隔8年再现涨停。
股价背后,与业绩表现不无关系。截至4月28日,五大险企的一季度"成绩单"均已揭晓,新准则下,归母净利润合计达到865.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五成。寿险业务出现积极转向,投资业绩好于去年同期。
拆解四个主要核心指标及一个亮点指标,回暖、复苏、"开门红",五个板块纵览一季度中国保险市场的转折变化。
归母净利润:中国平安第一、新华保险垫底
一季度被行业视为回暖的拐点,净利润的同比增长是最直接反映。
复杂因素交织之下,2022年的保险市场较为艰难。2022年,五家A股上市险企共计揽入归母净利润1746.93亿元,较2022年同比下降19.05%。其中,除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其余四家A股上市险企皆呈现同比下降态势。
投资收益:回暖提振,中国人寿第一、中国太保垫底
投资端是一季度整体业绩回暖的重要体现,中国平安表示,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受资本市场上行,投资收益增加影响。从2023年一季度的总投资收益排名来看,中国人寿位列第一,中国太保垫底。
新华保险表示,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总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数据显示,新华保险一季度末投资资产超1.23万亿元,一季度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5.2%。中国人寿方面则表示,公司把握利率阶段性抬升机会加快债券配置节奏,缓解配置压力;紧密跟踪权益市场变化,适时兑现价差收益,提升收益水平。
保费收入:产寿险分化,人保寿险保费垫底
2023年一季度,五大上市险企期内共取得保费收入10563.2亿元,同比增长4.85%,总体"开门红",按总体的原保费收入来看,中国人寿以3272亿元的保费收入排名第一,新华保险垫底。五大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只经营人身险业务,其他3家同时经营人身险和财产险业务。
分业务板块一观,人身险保费呈现分化趋势,一季度,新华保险、太保寿险和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微降,其他2家上市险企实现同比上涨,按人身险维度看,中国人寿仍然位列第一,人保寿险则垫底。
财险板块方面,"老三家"保费收入延续2022年的增长态势仍实现较快增长,其中人保则"坐稳"头把交椅。
新业务价值(NBV):行业回暖,中国太保增速领衔
2022年年报数据中,根据行业梳理显示,上市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NBV)已跌回七年前的水平。新业务价值这一指标用以衡量寿险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性,反映寿险业务的质量,备受关注。
2022年,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几乎均呈现同比两位数下跌的态势。不过一季度,这一指标转暖的趋势明显,据国泰君安研报此前预计,重疾险基数见底以及旺盛的储蓄需求推动2023年一季度NBV正增长。
银保潮涌:太保增速最高,人保寿险垫底
银保渠道保费收入是险企2022年一道亮丽风景线,其正以强有力的态势支撑起寿险转型的下半场,其中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收入排名第一,收入总计为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0%;平安寿险及健康险2022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垫底为109.89亿元,同比增长18.28%。从增速方面来看,太保寿险增速最高,达308.70%。
从上市险企2023年一季度"成绩单"来看,仅两家上市险企目前披露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其中新华保险一季度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为224.92亿元,同比增加5.90%;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为122.89亿元,却同比下降12.80%。同时,中国平安在年报中如是描述一季度银保渠道增长情况,其表示:银保渠道同比大幅增长。
近年来,行业银保业务波动较大,但总体趋势保持上扬。从原保险保费收入来看,银保增速2019年扭负为正,目前已保持了连续四年正增长。
继2020年重回万亿平台后,银保2021年再次占据了行业总规模的三分之一。2022年银保原保险保费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8%;总量占比又上升近2个百分点,超过37%。首年期交保费规模同比增长近15%,超过3000亿元,首次超过了个人代理渠道。在规模增长同时,银保也呈现出巨大价值释放潜力。
(作者为《财经》记者)
(编辑: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