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现团队动荡 留人高薪与“走心”缺一不可
作者:马嘉悦
今年以来,多家头部量化私募传出了人事动荡的消息。量化私募往往用股权激励、高薪待遇等提高团队稳定性,但今年选择离职的人才很多已享有公司股权激励。究竟要拿什么留住核心人才,成为量化私募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事动荡:核心人才出走
近日,量化私募圈一则"某头部量化股票团队集体出走"的消息备受关注。渠道人士透露,该消息或涉及千象资产、白鹭资管和天演资本3家百亿级私募。
对此,千象资产相关人士向渠道方解释称:"春节后确实有一位研发人员离职,但是公司目前有50多位研发人员,策略部署、交易执行及仓位分配均由投资总监统筹,单一研发人员的离职对公司策略和业绩影响不大。"
白鹭资管表示,去年以来个别投研员工离职,离职的员工主要负责一些细分方向的研发,而且策略的所有代码归属于公司,由投资总监统一管理整合。因此,相关员工去年10月离职后,白鹭资管的实盘未受影响,产品均平稳运行。
留人之计:高薪与"走心"缺一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私募留人大多依靠高薪待遇或股权激励,但多位出走的策略研发人员似乎"不吃这一套"。
天眼查数据显示,千象资产两位创始人马科超和陈斌持股比例均为35.01%,并列第一大股东,第三大股东宁波福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则是其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为9.99%。今年3月16日,宁波福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人进行变更,一位名叫"庞珏嗣"的自然人退出,据渠道人士透露,庞珏嗣是千象资产CTA策略人员。
无独有偶,白鹭资管的员工持股平台——丽水嘉庚投资合伙企业去年12月也发生了持股人变更,一位名为"姚沙"的自然人退出。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认为,未来量化私募的竞争是人才之争、技术之争,要留住优秀的策略研发人才,管理人不仅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更要"走心",关注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顺畅的晋升路径,并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模式之争:PM制还是分工制
除了在"留人"上下功夫,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如何将人才出走对产品策略、公司发展、投资人利益的影响降至最低,亦是量化私募的必答题。
鸣石基金认为,分工模式或是一种解决办法。分工制下,公司每个环节的员工只负责一个模块,单个人员或者团队的流动不会对整个投研流水线造成阻塞式的影响。
据悉,目前国内头部量化私募的管理模式可分为两种——PM制和分工制,其中PM制是指管理人旗下设置多个投资经理,除了共享基础设施,项目之间互不干扰。而分工制则是将策略的环节拆分,每个环节配备专业的投研人员。
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分工制在稳定性上占优,但PM制也可以通过薪资递延、严谨的竞业协议、留存PM核心策略代码等方式,降低人才流动造成的影响。这两种模式在海外均有成功的案例,最重要的是保证策略的稳定性。"
(编辑:许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