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攀升难解规模之痛 部分黄金ETF倒在黎明前
证券时报记者 陈书玉
(资料图片)
近期,随着市场避险情绪不断升温,黄金价格持续攀升。3月20日,国际金价一度突破2000美元/盎司,逼近2020年约209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同一天,上海黄金交易所官网显示,黄金交易最高价已达每克466.72元,月内涨幅已超10%。黄金ETF净值也迎来普涨,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15只黄金ETF,年内回报率均超过6.6%。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也愈演愈烈,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只黄金ETF规模和流动性均遥遥领先,而规模较小的多只产品却在清盘线边缘挣扎,已有一只黄金ETF在3月23日进入清算程序。据悉,这也是国内商品型ETF面世以来,首现产品清盘。
黄金ETF呈现"强者恒强"
伴随着黄金价格一路攀升,黄金ETF基金净值不断上涨。Wind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共有15只黄金ETF,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黄金9999合约"为跟踪标的,另一类以"上海金合约"为跟踪标的的。今年以来,这15只黄金ETF回报率均超过6.6%,其中华安黄金ETF、博时黄金ETF回报率均超过7%。
目前黄金ETF总体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从基金规模来看,15只黄金ETF合计规模约210.69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3只华安黄金ETF、博时黄金ETF、易方达黄金ETF规模分别为97.24 亿元、63.85亿元和32.84亿元,合计占比高达92%。
从资金净流入情况来看,3月以来,资金流入黄金ETF明显加速。其中,目前规模最大的华安黄金ETF自3月以来资金净流入8.96亿元,易方达黄金ETF、博时黄金ETF3月以来资金净流入分别为1.58亿元和1.37亿元。
国内首现商品型ETF清盘
值得注意的是,在黄金市场火爆行情之下,一些规模较小的黄金ETF却面临生存困境,其中一只已在3月23日起进入了清算程序。据悉,这也是国内商品型ETF面世以来,首现产品清盘。
公告显示,某上海金ETF已于2023年3月22日连续50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合同终止情形。根据有关规定,基金合同将终止并进行基金财产清算,且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基金最后运作日为2023年3月22日,自2023年3月23日起进入清算程序。
该ETF仅仅上市一年,首发规模超2亿份,在清盘前夕,基金净值还一度创出新高,不过仍未能逃脱因规模缩水引发的基金清盘。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就在3月,已有3只黄金ETF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多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发布提示性公告。另有1只黄金ETF因连续多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不满200人,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发布提示性公告。其中一只目前来看已"自救成功",规模回到5000万元之上。
关于黄金ETF规模不均衡的原因,有业内人士称,涉及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产品成立的先后顺序、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投资策略的差异、市场竞争等因素。"其中先后顺序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目前市场上规模较大的几只黄金ETF均成立于2013年、2014年,而2020年后成立的普遍规模较小。"该业内人士表示。
另有基金经理表示,同类产品跟踪的都是同质化合约,资金一般会更偏向规模大、流动性好的具体产品。
黄金资产仍可逢低配置
那么,站在当下来看,黄金是否仍具备较强投资属性呢?
博时黄金ETF基金经理王祥认为,从2023年的整体情况看,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呈现散发状态。因为黄金资产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黄金主题基金应作为全年重点投资标的予以跟踪关注。整体来看,黄金资产的长期回报较为稳健,过往20年中仅有4年出现负收益,且其中显著回撤的仅有一年。2003年以来,人民币黄金复合年化回报高于沪深300表现,且波动率也较权益市场明显降低,体现了更好的收益风险比。黄金中枢随信用货币规模而稳定抬升,以及其在资产组合中对冲尾部风险的作用依然是其最大的长期配置价值所在。
上投摩根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蒋先威认为,黄金和实质利率及美元指数一般呈负相关,在年内利率可能见顶,美元走弱的趋势下,或将迎来较好的投资窗口;另外,世界黄金协会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达1136吨,创有纪录以来新高。今年1月又净买入31吨,预计今年仍将持续净买入,强劲的需求也有助黄金价格上行;最后,年内海外成熟市场经济走弱概率上升。历史数据显示,在外部经济衰退期间,黄金资产也有不错的表现。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荣膺表示,拉长来看,美联储经过硅谷银行事件后对待加息的态度已经出现一些变化,未来不排除降息的可能性。如果流动性进一步充裕,也有望推高黄金这类不生息的资产进一步上涨。所以,黄金整体上还是具备进一步上涨的条件的。从风险收益结构上看,黄金跟其他大宗商品和股票、债券这些资产类别有比较大的负相关性。如果没有配置黄金,可以趁回调时候补上这部分配置,但也不建议作为唯一或者重仓投资。
(编辑:许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