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报道丨扣准“风险减量”新课题 多家财险公司出实招
韦璐/文
从车险、农险到企财险家财险等非车险,从风险评估、查勘到预警、救援、培训,从人员实地服务到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红外探测等高科技手段……近年来,财险业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风险减量服务。
据了解,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近日,银保监会出台《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加快发展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助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资料图片)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武忠言对财经网金融表示,风险减量管理既体现了风险管理的前置性,从事后已然损失补偿,向事前、事中或然事件防范控制降低发生的可能性转变;也体现了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从被动"看天吃饭靠运气"向主动"寓服务于保险",参与风险管理转变;还彰显了保险业的人民性,通过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减少社会风险总量,增进民生福祉。
从风险"等量"补偿到"减量"管理
有细心的车主发现,浙江舟山沿海高速路中间的防眩板悄然变成了防眩网。这个小小的改动的背后,正是浙商保险从浙江易受台风影响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风险减量措施。
据了解,每年汛期由于自然灾害频发,防汛也成为财险公司风险减量服务的重要内容。浙商保险非车险风控岗相关人员向财经网金融介绍,2021年舟山金塘大桥受台风"烟花"影响,防眩板报损60万余元。为做好风险预警与防范,该公司与交通领域专家就如何降低高频出险财产方案进行探索,通过分析防眩板过往出险数据及出险原因,为高速运营管理单位提出"由板改网"的减量风险举措建议。
2022年,舟山金塘大桥上部分防眩板升级改造为防眩网,台风"梅花"期间,升级后的防眩网基本完好,有效降低了风险损失成本。
除此之外,2022年6月,浙商保险还自主研发了"台风风险损失预估系统"并上线运行,在台风登陆前,该系统对台风路径覆盖机构发送可能发生财产损失的标的信息进行提前预警,有效指导一线风控人员有的放矢进行灾前风勘,做好防灾减损工作,不断提升前置化、精准化的风险防控水平,实现精准风险管理。
不仅浙商财险,近年来,在探索从传统的"等量"补偿到"减量"风险管理的路上,多数大型财险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的风险减量服务模式,而作为财险业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车险领域的风险减量服务不容忽视。
财经网金融自各家险企了解到,当前,针对货运车、商用车、乘用车,险企都有较为完备的风险减量尝试。
例如,在货运车方面,中国人寿财险创新探索了主动安全风控管理模式,为重点货运行业运输车辆安装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驾驶员监控(DMS)及自动紧急制动(AEBS)等智能风控设备,可实时识别高风险驾驶环境、提示司机高风险驾驶行为,切实降低运输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在商用车方面,国任财险采用ADAS等设备安装、技术监控、助力车队运营管理,鼓励安全驾驶;在乘用车方面,其也通过UBI车险的试点,包括绿色出行等理念宣导,引导车主改善自己的驾驶行为,逐渐实施风险减量管理。
一方面,险企正在通过技术辅助手段,实现更科学精准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其也在安全驾驶观念宣传引导上下功夫,以期实现"源头减灾"。
"我们非常期待行业共同行动起来,真正发挥保险风险减量管理的巨大作用,如针对交通事故多发地带,考虑道路环境改善;对酒后驾驶、超速超载驾驶等行为进行事前干预。"国任财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网金融。
风险减量服务"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不仅限于上述领域,风险减量思维在各地区、多险种的保险实践中均有所体现。
例如,在江苏徐州,人保财险开办医疗、环污、安全、食品、电梯、养老机构等责任保险,依托行业内首创"风险减量实验室",建立"保险+科技+服务"安责险风险管理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其共为全市784家企业提供安责险风险保障109.86亿元,为160余家企业提供防火防汛及安全隐患排查900多次,安装水淹防控预警系统68个。
财经网金融获悉,大地保险浙江分公司也成立了"风险减量实验室",针对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落后、技防手段不够丰富、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信息化监管手段的现状,以消防物联网、消防安全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提高火灾风险隐患的防控体系、监测预警机制。据悉,该实验室已在嘉兴试点。
针对古建民居,深圳人保财险开发了古建民居的"文物(不可移动)保护保险"产品,这也是国内保险市场唯一针对古建民居的保险产品。在文化产业中,文物保险的重心不在于事后的补偿,再美的复制也难以还原原品的珍贵。该产品通过"文物保险+动态监测服务"管理模式,提供动态监测、防灾防火检查等服务,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承保了宁波古建筑-范宅、西藏林芝古寺庙、山西平遥古城、晋商博物馆等古建项目。
不难发现,"高科技"在风险减量服务中的含量正在不断提高。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红外探测等高科技手段,可以为财产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提供许多帮助。"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对财经网金融介绍称,例如,采用卫星和红外探测对安全生产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车险、工程险、货运险等的预测作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身份识别管理、自动化保险理赔及反欺诈等领域,可以增强再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析和索赔管理能力;采用大数据技术广泛地使用车联网数据,在报案环节占据主动地位,出险后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好体验,掌握宝贵的事故现场信息。而通过人流量、犯罪率、特定年度时间点或其他增加风险的情况预判企财险和家财险情况;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现实际面临火灾事故的风险更高,公司可以相应调整保费等。
当前,为借力科技手段减灾防灾,保险公司也注意到了"智慧平台"的力量。
中国人寿财险告诉财经网金融,该公司已自主建设了"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该平台融合保险学、计算机学、地理学、灾害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整合地理数据、风险数据和业务数据,可结合保险业务场景,提供数字化风险分析和风控服务,并可提供风险评估、经营热图、历史灾损、防灾防损专家库等功能。
据其介绍,该平台可实现单一标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区域累积风险管理与风险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保前精准风勘、保中防灾防损、灾前监测预警、灾后查勘理赔的全流程数字化防灾防损服务,实现线上综合数据与线下防灾举措的结合。
此外,亦有险企使用了其他公司开发的平台系统帮助实现自身风险减量。国任财险告诉财经网金融,其采用了市场某头部再保公司巨灾平台系统。
据悉,该系统在整合9灾种60余种风险专题图数据、6000余场地震、上十万个典型滑坡-泥石流时间数据,并叠加了全国GDP、人口、城市夜光、水系等基础数据后,综合推出了风险地图、灾害预警、历史灾害功能,对于承保标的所在地域的地势、地貌展示清晰,对台风、暴雨、洪水、地震、雪灾、风暴潮、雷电等承保风险提供了直观、可视化的综合风险评级。
【作者:韦璐】(编辑:钱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