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报道|现金理财新规过渡期收官:产品规则密集调整、费率优惠不断

首页 > 百业 > 产业 > 正文

金融报道|现金理财新规过渡期收官:产品规则密集调整、费率优惠不断

钱晓睿/文

2022年进入尾声,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过渡期也将随之结束。据财经网金融了解,近期,中国银行、徽商银行、重庆银行、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仍在披露公告,对其发行或代销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相关条款进行修订,包括调降每日实时赎回上限额度至1万元;对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约定的投资范围及比例、投资限制及策略和主要拟投资市场等信息进行调整、补充强制赎回费条款等等。


(资料图片)

去年6月,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现金理财新规,要求对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进行压降,到2022年年底占比下降到30%;同时,存续产品在投资范围、投资限制、集中度等方面均需要符合新规要求,不得新增不合规产品。

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之后,投资范围有所收窄,资产配置发生变化,产品收益率呈现下滑态势。为留住客户资金,银行、理财公司密集推出费率优惠措施,调低销售或管理费率,同时积极推出替代产品,比如净值波动较小、风险可控的短债理财产品、同业存单指数理财产品、短期持有期理财产品等,满足投资者需求。

整改冲刺 银行、理财子集中调整产品规则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过渡期收官在即,据财经网金融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至少有18家银行、12家理财子公司披露公告,对旗下现金管理类产品规则进行调整,甚至是提前终止不合规产品。

据银保监会定义,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商业银行或者理财公司理财产品。2018年7月,央行发布资管新规补充通知,首次提出现金管理类产品概念,规定"过渡期内,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

此后,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迎来快速增长。对于银行和理财公司来说,现金管理类产品是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同时,摊余成本计量使得产品收益更为"稳定",兼具流动性与收益的特点较好满足了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和资产保值增值需求。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披露数据显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2018年10月几乎从零起步,到2021年底,全市场存续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316只,存续余额达到9.29万亿元,累计募集金额达到67.9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的55.61%。

为规范现金管理类产品业务运作,防止不规范产品无序增长和风险累积,2021年6月11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商业银行及理财公司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明确过渡期为《通知》施行之日起至2022年底。

上述新规要求机构对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进行压降,商业银行在2022年底前将现金管理类产品占产品总规模的比例下降到30%,理财子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降至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以下或者自有资金规模30倍以下。

对此,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预计,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存续规模可以顺利压降至30%,部分机构已经提前完成了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新规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快赎额度、收益分配规则、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限制,比如每日实时赎回上限额度不高于1万元;当日认购、申赎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份额应当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享有、不享有该产品的分配权益等等。

12月22日,农银理财便于农业银行官网披露公告,将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赎回规则由"单一客户每个工作日实时赎回金额上限为300万(含)"调整为"单一客户在单个销售机构渠道每个工作日总实时赎回金额上限为1万元(含)"。

中国银行也于官网公告,2022年12月15日起,调整该行代销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快速赎回额度,届时对于各交易渠道已经开通快速赎回功能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单支产品、单客户,在每个自然日的快速赎回累计上限额度将调整为:一万元人民币。

申赎规则方面,12月21日,青银理财披露公告,将"天天开薪(货币型)"产品购买、赎回确认规则由"T+0"调整为"T+1",即申购、赎回确认日从原"工作日交易时间申赎、赎回当日",调整为"工作日交易时间申赎、赎回下一工作日"。

对于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限制等规定,各银行、理财子纷纷对产品说明书等作出补充或调整。12月28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修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之《产品说明书》和《风险揭示书》的公告,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对产品投资范围进行调整;对投资集中度、投资债券信用评级以及流动性资产等方面的投资限制进行调整等。

12月19日,中邮理财公告表示,其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财富月月升、邮银财富·理财宝、邮银财富·零钱宝产品拟投资的资产均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审批和筛选,达到可投资标准。

除了按照新规对产品规则进行调整外,近期个别不合规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已陆续提前终止。12月6日,河北银行公告称,2022年底之后,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不得再发行或者存续不符合规定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该行计划于12月13日提前终止知心宝1号理财产品。12月5日,湖北银行也宣布将提前终止"紫气东来鑫宝系列每日开放0003期"理财计划。

对于当前不合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整改进度,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分析指出,根据新规要求,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中不合规资产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2022年二季度理财子和股份行整改已基本到位。该团队测算,过渡期满后二者总体不合规比例将降至0.70%和1.47%,城农商行管理问题整体依然比较严重,过渡期满总体不合规比例将依然高达31.14%,主要集中在期限不合规方面,评级不合规资产基本整改完毕。

收益下滑 调低费率、推出替代产品揽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金理财新规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流动性和杠杆管控方面都做出了要求,当前该类产品资产配置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

比如,监管要求现金管理类产品应当投资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不得投资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限制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限不得超过240天。

受此影响,主体信用评级低于AAA的银行同业存单及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将被排除在可投资范围之外。据民生证券分析,现金管理类产品在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方面的配置,一是政金债,二是永续债和二级债,三是除以上两类外的其他金融债。永续债不满足新规要求的"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的债券",无法再新增配置;而受到投资组合久期管理要求,二级资本债的配置也较难新增。

以招银理财招赢日日盈现金管理类理财为例,2021年一季度末配置债券类资产占产品总资产的比例达70.49%,到2022年三季度末,债券类资产穿透后占产品总资产比例已降至33.71%,与此同时,同业存单配置力度加大,占比由0增至26.74%。

资产配置的变化也影响了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据财经网金融梳理,中邮理财推出的"邮银财富·理财宝"截至今年9月末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1.8706%,而截至2021年3月末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2.9802%;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1号截至2021年9月末7日年化收益率为3.1161%,到了今年9月末已经降至2.5440%。

普益标准发布的全国银行理财市场指数报告同样显示,2022年12月4日,全国精选60款现金管理产品当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2.19%,较11月27日当周均值环比上升2BP,较基期周均值下降109BP。

该报告指出,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发布后,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逐步规范底层资产投资运作,产品投资范围有所收窄,转向集中投资货币市场工具,产品收益整体呈现下滑态势,11月份,全国精选60款现金管理类产品周均七日年化收益仍旧保持低位运行,由月初周均值2.29%下降至月末周均值2.19%,触底后稍有反弹。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暨理财公司年鉴(2022)》也提及,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之后,通过拉长久期、下沉资质、牺牲持仓流动性等增厚收益的手段均被限制,前述不符合新规要求的资产将随整改节奏逐步卖出或清理,或为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且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率将相应趋于下行,向货币基金靠拢,部分客户需求可能转向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等替代产品,可能对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形成一定扰动。

面对收益率下滑可能造成的客户和资金流失,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对现金管理类产品推出费率优惠活动。12月28日,招银理财公告称,拟对招赢日日金7号现金管理类理财计划给予阶段性费率优惠,固定投资管理费(年化)从0.3%降至0.03%,优惠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月1日。同日,农银理财决定对"农银时时付"开放式人民币理财产品(对公专属)的投资管理费给予优惠,由0.25%/年降至0.05%/年,优惠期为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5日。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建议道,银行、理财公司可以开发替代性的理财产品,例如净值波动较小、风险可控的短债理财产品、同业存单指数理财产品、短期持有期理财产品等,这些产品可以实现有效替代,在保持高流动的同时,给予客户略高于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回报,同时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观念,了解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原则。

比如,近期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金天天盈2号理财产品"便是投资同业存单的低波动理财产品,该产品成立于2022年12月13日,业绩比较基准(年化)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投资于银行存款及货币市场工具的合计投资比例不低于60%。

"银行、理财公司需要在现金理财产品之外拓展新的符合客户需求的替代产品,政策指引下现金管理类的赎回金额明显受限,对于大客户来说受到的影响更大,这就需要银行、理财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或投融资组合来解决客户多元化的资金配置和流动性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金融科技的提升,更精细化地提供服务组合来更好地解决和发掘客户多元化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廖鹤凯补充道。

【作者:钱晓睿】(编辑:韦璐)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