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药业产业化基地暂停生产 削减研发后生产“外包”给CDMO控成本

首页 > 百业 > 产业 > 正文

基石药业产业化基地暂停生产 削减研发后生产“外包”给CDMO控成本

11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基石药业方面了解到,基石药业苏州产业化基地自2022年11月4日起暂停生产及为生产服务的其他相关工作。基石药业方面称,其产业化基地暂停生产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以及促进产业化分工更加明细化。"我方自2022年6月起积极开展了调研和讨论,考虑到目前工厂并无大批量生产的明确计划,并且公司处于商业化阶段的产品的供应保持稳定,地产化工作也在同步按计划与CDMO合作中,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经公司董事会考虑并慎重决定,苏州产业化基地于2022年11月4日暂时停工停产。"

不过,基石药业相关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工厂暂时的停工停产并不意味着基石药业产业化基地的关闭,产品的技术转移一直在做,地产化工作也一直按计划与CDMO合作,基石药业苏州公司其他业务不受本次调整影响,转化医学中心和研发业务仍在有条不紊地运作。


(资料图片)

从上述基石药业的动作以及相关回复中,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作为Biotech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活下去",降本增效为优先考量。实际上,目前的融资环境以及行业发展环境等并不乐观,很多企业为生存将重磅核心药物卖出,如云顶新耀、和铂医药等,也有一些企业寻求外部帮助,共同进行开发产品,或是与CDMO等外部合作,放弃自己进行生产及商业化。

在不久前,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发起并主办、广发证券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之医药创新峰会"上,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前诺华中国区总裁徐海瑛也指出,在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下,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降温明显,Biotech需要思考匹配哪些资源要素从而支撑企业实现长期发展。

暂停生产

据了解,基石药业全球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于2019年8月在苏州签约,项目总体投资10亿元,预计在2020年年底结构封顶、2021年下半年整体土建竣工。

项目规划总计容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同时具备生物药和化学药的研发、中试及商业化生产的一体化研发生产能力,设计产能可达2.6万升大分子生物药和10亿片小分子化学药片剂和胶囊。

另据2022年半年报显示,基石药业已完成生产基地的建设并于2021年年底如期开始试运行,并于今年7月向CDE递交了阿伐替尼的技术转移申请。

半年报称,启动试运行后,基石药业于本年度正在为商业规模的生产做筹备,无论是用于临床试验或是用于商业销售,这将使其自身有能力控制自身产品的供应,于未来一年内,基石药业将继续进行多款产品的技术转移,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长期盈利能力。

另外在2021年11月,基石药业曾将CTLA-4的大中华区权益转让给了恒瑞药业,依据协议条款,基石药业将有资格获得总计高达约两亿美金的首付款和潜在里程碑付款。

根据半年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基石药业收入由2021年上半年的7940万元增加至2.6亿元,包括商业收入1.7亿元,其中精准治疗药物销售额为人民币1.6亿元,舒格利单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为1310万元。

据了解,基石药业以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疗法为核心,建立了一条15种肿瘤候选药物组成的丰富产品管线。目前,基石药业已经获得了四款创新药的九个新药上市申请的批准,多款后期候选药物正处于关键性临床试验或注册阶段。

据招商证券9月27日发布的研报分析,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基石药业值得关注的催化事件包括舒格利单抗(PD-L1)由EQRx牵头在海外递交首个上市申请,2023年上半年r/rENKTL适应症补充申请有望于国内获批,以及将于20022年底或2023年一季度公布一线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GC/GEJ)和一线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顶线数据。

另外基石药业普拉替尼(RET)将于2023年在国内获批适应症补充申请,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的一线NSCLC,以及nofazinlimab(PD-1)将于2023年上半年公布一线肝癌(与仑伐替尼联用)的顶线数据。

对于基石药业,浦银国际证券一方面表示看好,7月27日发研报分析,基石药业基本面整体稳健,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顺利,未来12个月内或将迎来重要"催化剂",包括舒格利单抗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适应症有望于2022年内在国内提交NDA,合作伙伴EQRx有望明年在美国提交上市申请;舒格利的一线胃癌和一线食管鳞癌的III期数据有望于2H22/1H23公布;以及2H22在国内提交艾伏尼布、普拉替尼新增适应症的NDA。

但是另一方面,现金流是基石药业最大的不确定性,截至去年年底,基石药业账上现金为16亿元,而去年全年现金净流出近15亿元。诚然未来两年基石药业的产品销售将进一步提升、研发开支节奏或将有所放缓,但浦银国际证券研报认为在当前融资环境较波动的情况下,未来现金流或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在市场看来,这些因素或也是基石药业采取该举措的重要原因之一。

"活下去"

实际上,近期国内Biotech市场似乎颇不平静,其实不只是基石药业的产业化基地暂停生产,9月19日,生物医药企业科望医药苏州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设施被药明生物吸纳。

而8月16日,云顶新耀宣布与吉利德全资子公司Immunomedics, Inc.达成协议,云顶新耀将把开发和商业化拓达维(Trodelvy,戈沙妥珠单抗)的独家权利转让给Immunomedics。云顶新耀将获得总额4.55亿美元的对价,其中包括预付款2.8亿美元和未来潜在的里程碑付款1.75亿美元。

戈沙妥珠单抗是一款行业极为关注的明星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最早由Immunomedics研发。不久前,戈沙妥珠单抗刚刚获批上市,正准备进行产品商业化,但上市不足百天,云顶新耀却选择了"断舍离"。资本市场反应激烈,8月16日收盘,云顶新耀股价暴跌超过19%。

在水花还未彻底消散之际,和铂医药发布公告称与石药集团达成协议,宣布将其处于临床后期的巴托利单抗(HBM9161)独家授权给石药集团子公司恩必普药业,总交易额超10亿元。同一天,和铂医药发布公告,结束另一款核心项目特那西普(HBM9036) III期临床试验,不再入组新受试者。

过去几年中,受益于药审改革和资本市场政策利好,我国一大批初创型Biotech得以登陆资本市场。然而我国的Biotech企业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后,也迎来了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降温,Biotech的融资难度大幅提高。

相对前两年的上市热潮,2021年国内市场有17家药企折戟科创板IPO,其中海和生物、吉凯基因、珈创生物这3家医药企业被科创板上市委员会终止审核,其余如天士力生物、丹娜生物、乐普诊断等14家药企主动撤回IPO申请。而截至2022年5月,超过90%港股18A上市Biotech股价跌破发行价,股价高于发行价的仅有5家,平均跌幅42.91%。

在不久前,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发起并主办、广发证券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之医药创新峰会"上,徐海瑛也指出,在过去五六年资本加持之下,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在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下,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降温明显。

基于此,徐海瑛认为,对Biotech企业而言,有必要重新再思考企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一方面,在企业定位方面,是否坚定的要从Biotech向Biopharma进发;另一方面,在产品布局上,应该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差异化布局;此外,由于Biotech向Biopharma的进阶路途遥远且坎坷,需要思考匹配哪些资源要素从而支撑企业实现长期发展。

另有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Biotech想要直接升级到Biopharma相对来说比较困难。Biotech企业如果一开始就是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后端投入,反而会分散企业在前端做研发聚焦的精力。从公司自身定位来看,Biotech企业需要更为聚焦产品管线的投入,然后再去看产品价值从何而来,以此做好自身市场定位以及未来公司策略,到底走聚焦Biotech还是向Biopharma进阶。

实际上,对于发展道路,基石药业自成立后,就在自建商业化团队、自建工厂,希望完成Biotech从Biopharma的转身。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当下基石药业的动作,因当下的行业环境而调整策略。基石药业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强调,其产业化基地之前是在试运营,并无大批量生产计划,但是产品的技术转移一直在做,地产化工作也一直按计划与CDMO合作,工厂的暂时停工停产,并不意味着基石药业产业化基地的关闭,而是将保留核心工作人员,继续积极接洽产业合作机会,为将来再次启航做准备。

就在11月11日早,基石药业还宣布其临床研发新进展,择捷美®(舒格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PD-L1表达≥5%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GEMSTONE-303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之一:无进展生存期(PFS)。舒格利单抗成为全球首个在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III期研究中取得阳性结果的PD-L1单抗。

在业界看来,作为新的掌门人,杨建新做出上述选择也有其必然性,在资本遇冷等背景下,开源节流也是很多企业选择的路径之一。此前,多位Biotech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未来不排除将自身研发的产品以阶段性的方式进行出售,自己不再做生产以及商业化,活着最重要。

(编辑:段静远)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