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智航披露最新三季报:研发投入已超八千万,天玑机器人手术量超3万例
10月27日晚间,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智航")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1.97万元,同比下降17.89%,实现归母净利润 -3816.33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26.50万元,同比下降19.59%,实现归母净利润 -8234.18万元。
对于业绩变动,天智航表示,一方面,本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550.60万元,同比增长23.75%;另一方面,本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953.25万元,同比减少82.94%。
(资料图)
手术机器人是一种精密的医疗设备,借助微创伤手术及相关基础技术的发展而发明,可以被用于在狭小的手术部位实现人类能力范围以外的精准手术器械操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83.2亿美元,预计未来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并可能于2026年达到336亿美元;不过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4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5.1%,也意味着其发展空间仍非常广阔。
天智航是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是中国机器人TOP10成员企业、医疗机器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自主创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营销及优质临床应用,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
公司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唯一一个覆盖创伤及脊柱全节段适应证的机器人,可用于辅助医生精确定位植入物或手术器械,可广泛应用于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其临床精度可达1mm以内,其安全性、可靠性已经过三万余例临床手术验证,目前已经在国内150多家医院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公司的TKA全膝关节置换机器人临床试验入组工作即临床试验手术已全部完成,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拿证上市。
值得一提的,2022年前三季度,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手术数量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累计开展手术数量超过3万例。
2022年10月25日,由中科院《互联网周刊》、德本咨询、eNet 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 中国科技机器人企业 TOP50」榜单中,天智航凭借在骨科领域展现出的出色实力荣登排行榜首位。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并得到业内的认可,与天智航持续不断地研发创新有密切关系。
天智航依托"医疗机器人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医疗机器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医疗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内的知名高校及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优势医疗机构建立了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另外,公司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地方科研任务,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022年前三季度,天智航研发投入合计8032.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95%,同时这部分资金占营收的比例达到95.33%,占比较上年同期仍增加28.65个百分点。另据天智航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提交专利申请3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项),新获得专利授权3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项)。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累积申请专利37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3项),累积获得专利授权24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3项),目前有效专利230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此外,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软件著作权累计申请并获得备案授权33项。
天智航在打造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仍不忘在市场销售端的创新实践。公司实行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经销模式下,公司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由经销商将产品销售到医疗机构,公司负责提供产品应用培训和临床技术支持。直销模式下,公司通过临床交流、学术推广等活动向医疗机构推介产品,实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销售。目前,天智航已经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营销管理队伍、渠道分销体系和临床支撑体系。
除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外,天智航还在推进"购买技术服务"模式。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已实现多台"购买技术服务"模式的装机入院。这一模式使公司的收入结构从原来依靠单一的一次性设备销售收入转化为持续性的技术服务和配套手术工具销售,有利于公司形成稳定营业收入来源。
未来,天智航将持续致力于用智能化的方法去重塑骨科手术流程,整合上下游一切相关的技术要素,研发以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打造骨科手术智能骨科平台并推动骨科手术智能平台成为骨科行业的基础设施,帮助医生精准、安全、高效开展手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造福患者,引领骨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智能手术时代。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