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 强健“造血”功能
江南最后的“墨脱”
曾是黄山最偏远、最贫困、海拔最高的“三最之地”,如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00元,成为风景优美的旅游休闲好去处,她就是被称为江南最后的“墨脱”的休宁县白际乡。
白际乡是安徽最后通水电的乡镇。由于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活贫困,2002年被列为省级扶贫工作重点乡。2005年以前,全乡贫困户占总户数的58%,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6%。近年来,通过扶贫开发,乡里制定了以旅游发展带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修建了卫生院、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设立了旅游标识;开通各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同时在该乡旅游能人谢正发带动下发展了农家乐,让困难群众通过兴办农家乐等途径增加收入,乡村旅游有力地推进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全乡文明建设,乡村面貌和农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人口由2005年前的360户1157人减少到2015年的144户26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00元、今年预计可超万元。
民盟安徽省委在该乡调研时得到的启示是,一是旅游业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是推动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二是旅游扶贫必须党政主导,科学规划,统筹发力;三是旅游扶贫是有尊严的造血式扶贫,必须充分发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四是旅游扶贫要不断创新,总结出能人带户、景区带村、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并加以推广。
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民盟安徽省委建议,尽快编制一批贫困村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完善消防、卫生等安全标准;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光伏照亮脱贫路
“光伏扶贫让贫困农民看到了希望。 ”定远县是全省11个省级重点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而且致贫原因复杂,仅靠简单的扶贫举措难以实现精准脱贫。从2015年开始,用4年时间在全县22个乡镇建设光伏电站34.2MW,帮扶70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60KW)和10000个贫困户(每个贫困户3KW)。
贫困户,千差万别,点多面广,而且建设资金有限。为此,定远县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把光伏扶贫实施对象为两类,即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这个标准,在全县22个乡镇和70个贫困村实施了该项目。
电网是构筑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基础。定远县政协认为,电网的改造,不仅可以为扶贫做好基础,还为以后农村并网扫除障碍。受制于电网落后等难题,并网是困扰农村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最大痛点,也阻碍了光伏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的落地。加快农网改造进度,提升电网对光伏扶贫发电的消纳能力,是确保光伏扶贫站点能落地、能并网的重要支撑。
光伏扶贫项目是扶贫工程,更是牵涉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目前,在电费结算、税收等方面还没有配套的政策。定远县政协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光伏扶贫发电税收优惠政策,简化电费结算流程,提高贫困户、贫困村发电收益水平,把这项工程真正打造为惠及广大贫困户的脱贫工程。
踏上“电商”快车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砀山县抢抓“互联网+”机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利用“互联网+”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
砀山县政协调研发现,砀山县的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合产业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链。
电子商务对脱贫攻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砀山县政协建议政府成立电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统筹扶持电商政策、资源,迅速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当前电商经营人员的意见,摸清底细,找准问题。加大对电商产业的政策支持。建议发改、经信、金融、国土等部门,根据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制定支持和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用地方面,建议政府根据电商产业发展需求适度倾斜。对已出台的政策,政府要确保落地生根。
砀山县政协建议,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到户、参与产业链扶贫、分享电商溢出效益等模式,切实帮助贫困对象“借网”致富。在政策上,探索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等创新模式,增加贫困户的土地收入,实现增收脱贫。在产业发展上,通过实施“电商企业+贫困户”的模式,企业网上接订单,贫困对象家门口搞生产,实现企业发展、贫困对象“脱贫双赢”。并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加强合作,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特色效应的农业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