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人,为何一直在祛湿,却一直湿气重?“离湿清”了解一下。

首页 > 百业 > 生活 > 正文

湿气重的人,为何一直在祛湿,却一直湿气重?“离湿清”了解一下。

湿气重的人,为何一直在祛湿,却一直湿气重?“离湿清”了解一下。

 

我们常说“湿气重”,现代人“水湿体质”也似乎也比较多见。于是,“去湿气”就成很多人日常养生的主要内容。可一直在祛湿,却一直湿气重,似乎体内的湿气没有减轻多少,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可能既和我们对“湿气”的理解有关,也和我们祛湿的方法有关。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湿气到底是什么。所谓“湿气”,其实就是中医说的“水湿之邪”。因为“湿”也是一种阴邪,容易损耗体内的阳气,“湿”的本质还比较粘滞胶稠。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身体沉重拖不动脚,就以为是湿气重了。

 

其实严格来说,“湿”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先不说外湿,只说内湿的话,其本质和我们身体正常的阴津是“同出一源”的,也就是说,湿气是由津液转化而来。因为脏腑失调、尤其是脾胃运运化不好的时候,津液流注不畅就形成了所谓的“湿气”。

 

 

至于外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只要我们身体本身强健,起居作息得宜,那是无法侵袭到我们的,因此,本文不讨论外湿这一部分。

 

上面说了,“湿气”和津液同源,因为脏腑运化不足、气化不足“凝滞”而成。那么,我们祛湿的方法原则就应该可以确定了:调理脏腑,增强运化。任何祛湿的方法,我认为都脱不了这个范畴。而调理脏腑,又以调理脾胃为最常用。

 

通常大家都知道,去湿气要健脾、要利湿。于是,红豆薏米粥之类的健脾利湿食物,已经很普遍了。一般我们所说的“一直在祛湿、一直湿气重”,其实主要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单纯的健脾祛湿,并未注意到其它方面。

 

 

那么,健脾利湿未能很好地祛除湿气,有哪些未尽事宜没有注意到呢?我认为,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1、“湿”的特性:前面说了,“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因此,我们祛湿的时候,健脾只是“本”,而并未能针对已经形成的湿气这个“标”做出对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湿气重这个情况,已经形成的湿气,是需要特殊处理的。

 

当然,有的朋友说,“利湿不就是治标吗”。不错,利湿相当于开闸放水,但是,既然是“湿气”,可见并不能当成流水来“泄”,而应该当做“水蒸气”一般来处理。就如同我们晾衣服,刚捞上来的衣物,会有流水,是很好处理的,而没有流水之后的湿润阶段,最好的方法就是加热通风,让水分加速蒸化。因此,健脾利湿的同时,或许应该辅之以温阳化湿;

 

 

2、“化”的条件:湿气之于身体,其实就是海绵吸收的水份一样,几乎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想要在某一个部位去掉全部的湿气,是不大可能的。中医总结的祛湿经验,有一种“芳香化湿”的方法。也就是用辛散芳香的食物,“稀释”湿邪的粘滞之性。

 

比如我们想去掉粘在皮肤的胶水,直接用水洗就相当于“利湿”,可能很难洗干净。如果用点风油精之类的东西擦擦,轻松就去掉胶水了。祛湿也同理,在健脾利湿的同时,辅之以“香散”之物,比如生姜、石菖蒲、藿香这些有芳香化湿之功,祛湿就更明显了;

 

 

3、“气候”的变化: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医从来就讲究“因时因地”制宜。比如夏季,气温高故有“火热”之气,体内的湿气和外界火热之气交杂,渐渐有“湿热”之化。而夏季正是我们最常感到“湿气重”的时候。这时候,单纯的健脾利湿,可能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对于湿热,有“如油裹面”的形容。清热用寒凉食物,寒凉能滋长水湿,健脾多用温,温能助长火热。故夏季祛湿,清热祛湿才是比较合适的。比如淡竹叶茶、荷叶茶之类,都是非常不错的清热祛湿之物。

 

 

总之,一直在祛湿,一直湿气重,这个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本文介绍了湿气的来源,以及健脾利湿的同时,需要兼顾温阳化湿、芳香化湿、清热祛湿三个方面,比如紫鑫“离湿清”,它是用人参  赤小豆、薏米仁、枸杞、芡实、大枣、 燕麦、茯苓、百合、山药、葛根、莲子、白扁豆、桔梗等配料磨合而成。原材料都是平时人体需要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这个你可以完全放心。“离湿清”已经帮助了无数的湿气客户找到健康身体,我相信你也一样,我们产品不会让你失望的。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