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塑造仪表仪器产业新优势

首页 > 财经 > 财经新闻 > 正文

青岛塑造仪表仪器产业新优势

  拥有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在工业测控、电子测量、环境监测、海洋观测等多个细分领域国内领先……近日,青岛仪器仪表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我国科学仪器的发源地之一,青岛仪器仪表产业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全国产业发展中“显示度”颇高。2024年,青岛仪器仪表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1%,发展势头迅猛。

  创新振兴产业

  “高端仪器仪表行业面临高端产品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等共性问题。”青岛市工信局局长刘大川说。

  聚焦仪器仪表技术创新,青岛通过部市联动机制,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中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围绕分析仪器、电子测试仪器等高端科学仪器及核心部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

  “我们公司每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占比超过营业额的一半。”致真精密仪器(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张学莹告诉记者,“我们研制了高分辨率磁光克尔显微镜、晶圆级磁光测试仪、原子力显微镜等系列产品,关键性能指标经第三方评价为‘国际领先’。”

  除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外,青岛还积极布局了8个国家级创新载体、22个省级以上创新载体,向社会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科技创新服务。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依托创新载体实现技术逆袭的企业之一。“我们的光谱分析仪已经做到了第三代,前两代耗时30余年,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一直处于‘跟跑’状态。”中电科研发部副主任尹炳琪介绍,2022年,他们公司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后,加快大负载光栅电机驱动和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攻关,缩短了研发进程。不到3年时间,便完成了第三代光谱分析仪的上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产品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青岛在海洋仪器、电子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仪、离子色谱仪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刘大川说。

  龙头引领强链

  近年来,青岛出台了《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及相关政策,吸引仪器仪表企业集聚。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是青岛引进的“链主”企业。其凭借着自身在工业传感器领域和工业软件领域所拥有的16项全球首创产品和8项“世界之最”测量技术,以及在精密计量领域丰富的经验等,以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主线,助力青岛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实现强链、补链、延链,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蓬勃生机。

  在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海克斯康双智赋能中心,只见激光传感器与黄色机械臂灵活配合,正在对一辆汽车车身进行快速扫描,一旁的电脑屏幕上,三维智能复合式传感器系统中已经显示出具有细节特征的精准测量数据,并建构出这辆车身的立体仿真模型。

  “通过智能化检测,我们校准了车身零部件外观尺寸、装配尺寸、间隙和面差,并将仿真技术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虚拟匹配,进而提供从尺寸到性能的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商务运营事业群高级顾问孙智宏介绍,他们为一汽-大众提供的高精度测量设备和解决方案,就包括适用各个工艺环节的检测设备及配套的自动化方案,助力其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实现精确的质量控制。“在合作中,海克斯康通过实际应用不断优化技术和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孙智宏说。

  通过“龙头”引领,强链培优,青岛吸引了不少上下游企业落户,也让产业协同越来越紧密。与海克斯康相隔不远的青岛艾普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全球电机测试的高新技术企业。“家用压缩机电机漆包线微小破损检测一直以来是行业难题。”艾普智能研发负责人余超介绍,“我们公司有一系列针对PD(局部放电)测试、单点线伤测试、搭线垂线测试及大功率电机匝间测试等国际尖端技术,接到了很多企业的求助信息。譬如瑞智(青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我们通过为其定制电机定子真空测试系统,巧妙运用真空负压技术,模拟极低大气压环境,实现了对电机线圈微小缺陷的快速、精准、无损检测,助其一举解决了此类检测难题,双方因此形成了紧密的上下游协作关系。”

  在政策方面,青岛推出了《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加速优质项目集聚、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产品推广应用等,对仪器仪表产业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政策引领,“龙头”带动,截至目前,该产业园所在的青岛高新区已汇聚海克斯康、佳明测控、崂应海纳光电等重点企业近30家,形成各类企业梯次成长的良好趋势。

  厚植生态沃土

  “我们调研发现,海洋仪器仪表、化学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创客群体在研发过程中有很多‘缺项’,需要完善全过程、全体系的服务。”青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传说,为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研发痛点,青岛市科技局不断厚植生态沃土,专门设立了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众创仪器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等,发布辖区内大型科学仪器共享资源及检验测试服务项目资源,推动全市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问题。

  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就配备了50余台(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加工设备,可以满足科学仪器多个领域企业从产品研发到中试再到工程化开发等各阶段制造服务需求,能够精准解决企业痛点问题,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坐落在青岛高新区的磐维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是该平台的受益企业之一。“我们一款关键零部件属典型的薄壁零件,两侧对称,最薄处为浅凹槽底部,刚性差,对整体表面粗糙度、两侧面平行度要求都很高。”公司总经理李培亮告诉记者,加工该零部件需要使用特殊刀具,企业自行处理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他们利用平台提供的特制夹具和多种特殊刀具解决了难点问题,“依托平台,我们已成功孵化并转化多项优质科技成果,累计获得知识产权授权37项;2024年提供对外服务120余次,服务企业40余家”。

  青岛还不断厚植产学研沃土,让更多“创新花”结出了“发展果”。青岛引导企业与本地29所高校和驻青科研院所,在仪器仪表相关领域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同时,与中国计量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保持着长期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当地企业及高校院所在海洋仪器、太赫兹技术、电子测量仪器、集成电路晶圆测量等领域取得了不少前沿突破。

  “2017年,伴随着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我们所与齐鲁工业大学展开了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王波说,现在所里有200多名科研人员有双重身份,既任职于海仪所,同时也是齐鲁工业大学的老师。

  在致力搭建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青岛还围绕资金、市场、中介组织等各方面形成了全面且有活力的产业生态,促进了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化的协同发展。

  “未来青岛还将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配套,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不断塑强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刘大川表示。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