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房产商、中国房地产企业排名

首页 > 房产 > 商业旅游 > 正文

广州房产商、中国房地产企业排名

可全市选房!广州发出第一张了

广州发出了第一张可全市选房的相关凭证,这一事件对广州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州房产商、中国房地产企业排名

传统上,广州的购房模式受区域限制明显。这种限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地方政策的导向、各区域间相对独立的规划与管理,以及购房信息在不同区域间的不畅通等。以往购房者只能在特定区域内选房,这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在区域层面相对固定。

而如今这一全市选房的举措打破了这种固有格局。从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格局来看,这将引发各区域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前,不同区域像是各自独立的小市场,彼此间的竞争并不直接。现在,随着全市选房成为可能,各区域的房源都被放在同一个大平台上竞争。例如,番禺区原本以其相对较低的房价和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着一部分本地购房者。但全市选房后,它将面对来自其他区域房源的竞争,如增城区可能以其更大的发展潜力吸引购房者。同时,天河区这种中心区域也不能再单纯依靠地理位置优势,它必须在房价性价比、小区配套设施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房价方面,这一举措会带来复杂的变化。短期内,部分非核心区域可能会因需求突然增加而出现房价波动。以花都区为例,其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一些靠近交通枢纽或规划有大型商业项目的区域,在全市选房政策下,可能吸引更多在市中心工作但购房预算有限的人群。开发商可能会根据市场预期适当提高房价。而中心区域如越秀区,一些老旧小区的房价可能面临调整压力。因为部分追求性价比的购房者可能会被新兴区域吸引走,这些老旧小区如果不能在环境改造、物业服务等方面做出改善,房价很难维持高位。从长期看,随着市场的逐渐调整,全市的房价有望走向更加合理的区间。各区域间的房价差距会在市场的自我调节下逐渐缩小,这是基于市场规律的一种必然趋势。

对于购房者而言,这一变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以前购房者受区域限制,选择余地小,被迫接受一些不理想的购房条件。现在全市选房,购房者能够依据自身的工作地点、子女教育需求、家庭养老规划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权衡。例如,一位在白云区工作的家长,以前只能在白云区选择学校周边的高价房源。现在可以考虑黄埔区一些交通便利且教育资源不断提升的区域,既能满足孩子上学的需求,又能在房价上找到更合适的平衡点。而且,购房者在价格谈判上的话语权也会增加。由于可选择房源增多,房产商为了促成交易,在价格、付款方式等方面会做出更多让步。比如可能会提供更低的首付比例,或者赠送家具、车位等优惠措施。

从广州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角度来看,这一举措促进了房地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前各区域的房源资源相对独立,不能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现有效流动。现在,全市的房源都能在一个更公平、更广泛的平台上竞争,使得房产资源能够流向真正有需求且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地方。这有助于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提升城市整体的居住满意度。例如,一些新兴区域的房源可能因为交通改善或者产业发展,吸引到更多的购房者,从而避免了房屋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也满足了购房者对居住品质提升的需求。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这第一张可全市选房的凭证是否会推广值得关注。如果广州全面推行这种模式,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各区域的房地产规划、开发和销售等环节都需要重新调整。例如,在规划方面,原本一些区域重点发展商业地产,但由于全市选房后居住人口分布可能发生变化,可能需要调整为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混合开发。在开发方面,开发商会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性价比,以吸引不同区域的购房者。在销售方面,房产中介需要对全市的房源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为购房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广州的这一举措对其他城市也具有借鉴意义。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的当下,很多城市都面临着房地产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购房选择有限等问题。广州的做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范例。例如,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城市规模大、区域差异明显,同样存在类似广州之前的购房区域限制问题。广州的尝试表明,可以通过打破区域限制,优化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当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城市规模、人口结构、房地产市场现状等,其他城市在借鉴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一举措反映出广州在房地产市场管理和优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在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城市发展面临新挑战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创新举措是适应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它为广州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国房地产市场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不仅仅是有一个住所,更注重居住的品质、生活的便利性以及与工作地点、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协调。广州的全市选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这种需求的转变在过去,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需求的满足。比如,一个家庭可能因为区域限制,无法在孩子就读学校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只能选择较远的地方居住,这就给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通勤时间长、孩子上下学接送困难等。

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的房地产市场更多是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区域划分相对简单,主要以城市中心和周边来区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各个区域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方向。然而,这种区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区域间房价差异过大、购房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广州的全市选房政策正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一种积极应对。它试图打破这种区域间的壁垒,让房地产市场的资源能够更加自由地流动。

从政策实施的背景来看,广州的城市发展战略可能也是推动这一政策的重要因素。广州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多中心的城市格局,希望各个区域能够均衡发展。全市选房政策可以促使人口更加合理地分布在不同区域,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在某些区域,从而推动各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发展等。例如,一些相对偏远的区域如果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购房者,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配套中,这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该区域居住和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从购房者的心理角度来看,全市选房政策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掌控感。在购房过程中,购房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某个区域内有限的房源,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和经济实力在全市范围内挑选。这种心理上的转变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例如,购房者可能会更加关注一些新兴区域的发展潜力,这就会促使开发商在这些区域加大投入,提升区域的吸引力。

在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机制方面,全市选房政策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各区域的房源、开发商之间都要在全市范围内竞争购房者。这种竞争不仅仅是价格上的竞争,还包括房屋品质、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等多方面的竞争。例如,一些开发商为了吸引购房者,可能会在小区内打造更优质的绿化环境、更完善的休闲设施,或者提供更贴心的物业服务。这对于提升整个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城市规划和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全市选房政策有助于更好地整合城市的土地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以前,由于购房区域的限制,这些资源在区域内的分配相对固定,很难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现在,随着购房者可以在全市选房,一些区域可能会因为吸引到更多的居民而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而一些原本资源紧张的区域也可以通过资源的合理调配得到改善。例如,一些新兴区域可能会随着人口的增加,配套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院,这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也有利于整个城市资源的均衡分布。

广州的这一全市选房政策是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的一种创新举措。它对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为其他城市在房地产市场改革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种政策的实施将不断推动广州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加健康、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将在提升城市居民居住品质和城市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记录中国⑥|广州故事:白天鹅宾馆、城中村与移民大军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澎湃新闻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推出的“记录中国”特别报道项目第三期,走进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

这些城市有的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有的则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城市,有的还在探寻进一步大发展的新路径。

澎湃新闻记者与高校学子们共同记录它们的历程,也是记录中国40年的发展。

今天刊发的是广州故事。

从白云机场出来,穿过“时空隧道”,四周圆弧状的墙壁上循环播放着飞机图案以及“欢迎来到广州”的字样。

走到地铁口,从买票到等车,无论是否高峰时段,这里都排着长队。

登上霓虹闪烁的“小蛮腰”广州塔,可以从400多米之上的白云星空观光厅里俯瞰广州。时值傍晚,氤氲的七月,水汽给远处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蒙上薄雾,江上的船熙来攘往,跨江而过的广州大桥上车流穿梭不息,分布周边的珠江新城、中轴线、海心沙等地标清晰可见。

穿越40多年的时光向前看珠江两岸,自行车、黄包车是当时最常见的交通工具,行人的服装多是单调的颜色和款式,房屋高高低低,分布稀散,这是广州亟待转身的时代。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广州吹响,现代大都市的建设从那年起如火如荼地展开,上世纪70年代广州的城区占地面积仅有54平方公里,现在已经扩展到7434平方公里。

2018年,坐标广州。它是沿海经济大省广东的首府,是“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广”,是一个容杂着多重元素的超大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如今走在广州街头,已经很难看出四十年前这座城市的痕迹。

它是开放的,前进的,也是复杂的。这些气息,来自从早到晚的茶餐厅,来自香气扑鼻的牛杂摊,来自柴米油盐的城中村,来自从古至今的北京路,来自循环播放着的《广东爱情故事》……

广州房产商、中国房地产企业排名

从广州塔俯瞰城市天际线。 本文图片均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徐丹阳 摄

点都德美食

第一家“五星级”

在广州塔上向西眺望,可以看见白天鹅宾馆模糊的轮廓。

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已经成为了广州的一个旅游景点。

从宾馆大门进入,即见白天鹅宾馆的标志——四周绿植环绕,瀑布倾泻而出,旁边一块石头上刻着繁体的“故乡水”。

不同于其他宾馆大厅的空旷,白天鹅宾馆上下两层的观景台上,游客连绵不断,纷纷在“故乡水”前拍照留念。作为改革开放后广州首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在很多广州人心里有着不一样的地位。

白天鹅宾馆标志:故乡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广州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首先迎来了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大潮。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窗口的广交会也进入了它的崛起期,其全年成交额从1978年的43.32亿美元攀登至1991年的128.49亿美元,年均增长21.16%,国内外商人汇聚广州,争做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然而当时,广州的宾馆较少,外地商人不断涌入,使得酒店客房“供不应求”,出现了外国商人在广州“一房难求”的问题,有人无奈之下甚至在酒店的大堂、花园、餐厅等公共区域摆上大通铺。一时间,建造宾馆成为了迫切需求。

上世纪70年代,霍英东等人应当时国务院主管侨务工作的廖承志的邀请,赴京商量制定了一个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兴建8家中外合资酒店。1979年,霍英东、彭国珍合组的香港维昌发展有限公司与当时广东省旅游旅馆工程领导小组签订了兴建白天鹅宾馆的协议。

白天鹅宾馆首席运营官张添告诉记录中国报道团队,宾馆在建造之初曾遇到重重困难。“‘第一个’,就意味着没有参照物,所有的事项都需要一点点摸索。”加上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建筑材料在国内难以获取,只能从国外购买。

面对日益增多的外国客商,白天鹅宾馆的首要目标,仍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房间。因而,以1000个房间作为建造目标,如何在限高100米的楼房里造出1000间房,也是巨大的挑战。

然而最大的难题还是宾馆建好之后如何管理,“中国以前没有试过这么大的现代化酒店的管理,有人建议找国外公司来管理,但是霍英东坚持即使缺少经验,中国人也有能力自己管理酒店。”张添说,当时,霍英东也请了一些外国顾问,帮白天鹅筹划开业、进行员工培训,并且送员工去香港、东南亚进行考察。

1985年,白天鹅宾馆成为国内首个世界一流酒店组织成员,1990年,成为国内首批三家五星级酒店之一。

白天鹅的客人

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豪华酒店大多是封闭式的。

张添记得,当时的绝大多数宾馆在面对来客时,如果不住房就会被挡在门外。因此,是否对公众开放,成为白天鹅宾馆在开业时遇到的难题。

但霍英东坚持把大门打开。他希望广州市民能够近距离感受广州改革开放的成果。

张添回忆,刚开业的时候,很多广州市民慕名而来,每天酒店大堂都挤满了人,“当时广州人大多穿拖鞋出门,在拥挤的时候,很多人的拖鞋都不知道去哪了,酒店每天打扫卫生都能收到一箩筐的鞋。”那个年代,卷纸和干净美观的洗手间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拥有的,公共洗手间一时成为参观的热门地点,酒店每天要消耗四百多卷卫生纸。

那时来白天鹅宾馆的人们大多不是为了消费,而是出于好奇,“普通百姓可能感受不到报纸电视上宣传的改革开放政策到底有多好,但是当他们走进白天鹅宾馆时,这种开放之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张添说,近几年,还有客人在写给白天鹅的反馈信中写道,当年他的母亲是珠江的运沙工人,自己跟随母亲第一次到白天鹅宾馆看来参观之后,一直印象深刻,梦想就是来这里住一晚,多年以后的自己,已事业有成,再次来到此地,仍能看到和家人一起来这参观的孩子,就像看见了童年时候的自己,“他说,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重回这里去体验,就像是在圆儿时的一个梦,所以白天鹅对于这些客人而言,不仅仅是个短暂的歇脚地。”

进入白天鹅宾馆的,不仅有广州市民以及各地客商,30多年来,白天鹅还接待过40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位元首和王室成员。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英国君主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白天鹅宾馆见证了这一重大事件,为英国女王提供了地道的粤菜;1985年和1993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下榻白天鹅宾馆;1985年,白天鹅也曾接待时任美国副总统的老布什和夫人……

今天,各式为外宾精心设计的菜单、纪念品,多国国家元首、政府要员的签名,都被珍藏在白天鹅宾馆的陈列室里,记录30多年来白天鹅宾馆宴请外宾的盛况。

张添提到,由于早年只有香港有较多的国际航班,外宾大多从香港进入广州,在广州住一晚后再前往其他地方,广州就成为了连接中西方的桥梁,地处广州的白天鹅宾馆举办国际会议、接待外宾,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

2012年,白天鹅宾馆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停业改造。“上世纪80年代,广州是为数不多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宾馆主要是为了满足客商歇脚的需求,而到了2015年,广州接待游客1.7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872.18亿元,酒店行业仅仅考虑住房因素已经不再符合市场需求,因而白天鹅要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建造了更加全面的设施,更多面向国内游客和本地居民。”尽管在2015年再次开业时,白天鹅经历了一段低迷期,但张添介绍,到了2017年,客人数量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生长的地标

白天鹅宾馆以东10公里,是广州地标建筑的集中地——珠江新城。这里是国务院批准的三大国家级中央商务区之一天河CBD的主要组成部分。

1997年,香港回归;也是在1997年,广州宣布要在一处包括猎德村等所在的6.6平方公里的城乡结合部上破土动工,建造广州新的城市中心——珠江新城。摄影师许培武也是在那一年的冬天开始拍摄这片土地。

上世纪90年代初的珠江新城是一片荒地,垃圾堆、水塘、菜地等各种气味在这里交织。当广州把目光投向这个城乡结合部时,这片土地的命运从此斗转星移。

在许培武向记录中国报道团队展示的他所拍摄的一张照片中,是珠江新城西南端的江西菜农离开前的合影,彼时菜地已经荒芜,菜农身后,是几乎散架的木棚,远处,就要看见即将拔地而起的高楼。到了2000年,各路房产商陆续进驻新城,许培武镜头下的新城原住民——农民、打工者、渔民都离开了这里。

直到2005年,在昔日渔村的遗址上,广州歌剧院奠基,珠江新城迎来了快速成长期。许培武再次回到这里,开始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记录中轴线以及各个地标建筑的形成。他所拍摄广州塔的数年变化的照片上,动工初期,只有这栋建筑孤零零地向上生长,随着时间推移,周围的建筑越来越多。到了2015年,东塔竣工时,两侧摩天大楼林立,中间绿树环绕,中轴线完整了,夜幕降临,广州塔的七彩灯光不断变换,新城的夜晚灯火辉煌。

处于珠江新城东边的猎德村,也随新城一起换了面貌。在广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里,讲解员在灰色的屏幕前挥挥手,仿佛在“拂去尘埃”,昔日破旧村庄的画面焕然一新。展览馆中,这样结合现代科技的展示还有很多,大到宏观规划,小至水电管道铺设,力图让游客最直观的感受这座城市的变迁与更叠。

那块屏幕上,崭新的街景缓缓浮现,穿过刻着“猎德”二字的大门楼,可见宽阔的马路延伸向远,路的两边,被绿植环抱的高端住宅楼们,排列得整整齐齐,再也不见曾经残旧与破败的痕迹。

这是新广州的最好说明。

许培武讲解“珠江新城”系列照片

另一个广州

珠江新城、天河城等虽是广州的著名地标,然而,在广州多呆些时日,才知道这远远不是广州的全部。石牌村、上涌村、东风村、大塘村、石溪村……这些零零星星散落在城市繁华核心区的城中村,也是广州这个超大城市的重要部分。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是无数年轻人的追梦之地,也是悲欢集体上演的舞台,城中村更是万象人生的集结地。

黄埔大道,是广州市一条双向10车道的主干道,每天往来行驶着无数的车辆。其西南侧耸立着高度将近150米,35层的高志大厦写字楼。明亮耀眼的玻璃外墙、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是这里的“标配”。然而与之一路之隔的,便是广州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城中村——石牌村。

石牌村村口

从高志大厦前往石牌村,必须穿过长长的地下通道。而这一条地下通道,就如同一条“天梯”,连接着黄埔大道南北两侧的摩天都市与人间烟火。

“记录中国”报道团队在早上8时许钟走进石牌村。此时正是广州上班高峰。上班族们从城中区走出来。他们穿戴齐整、衣冠济济,每个人脸上都透露着匆忙,顾不上留恋朝阳,一步赶着一步、向着无数栋办公大楼里的工位。

进石牌村的门牌,起初的100多米,街道还是正常宽度——车辆与行人来来往往,宽敞流畅。再往里走,道路骤然变窄,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只能单向通过。

一条小路的尽头,五六米见方、堆满各色货物的仓库里,赤裸着上身的两个大汉正借着黄色的灯光一箱一箱地搬运着各种货物。

路口另一侧,远远走来一个穿着拖鞋、五分短裤和T恤中年男人。拖鞋在湿漉漉的地面上一脚深一脚浅地发出“噗噗”的声响。此时迎面来一个骑着电动自行车的人,中年男子赶紧让到路的一侧,侧着身子、小心谨慎,免得被刮到。

不远处是一家店面迷你的糕点房,店家和伙计在昏暗的后厨忙着倒面粉、加配料,暗得看不见时,就转身来打开灯和风扇。

对面是一家肉店,每逢买肉的人骑着电动车经过,老板直接就可以把切好的肉装好扔在车筐里,扫码支付,电动车便启动,在巷中骑远。

城中村肉店

这是城中村的柴米油盐。

这里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一间15平方米、与合租室友共用卫生间的卧室,月租金1500-2000元。这样的房间很多年轻人都在租,尤其是年轻的打工者。

像这样的城中村,广州拥有300多个,是近600万人口的落脚点,游走过来自祖国天南海北的逐梦人,温暖过也清醒过被现实冷酷打击的失落者。人世百态,一入城中村,遍览无余。

为了改变城中村的杂乱,让它们更近地融入城市的肌理,广州在城中村的升级改造工作一直都在进行。比如对于石牌村,现在的道路情况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本它们时有凹凸不平、泥泞破损的问题发生。去年,绿荷西大街、绿荷南大街、豪居大街沿街共计约600米长的路面用麻石重新铺设,重点街巷沿街商铺的外立面也重新做了装饰,有青色的琉璃瓦坡屋面和仿古的外墙,排水照明改造及地下综合管线整治也基本完成,项目总投资超千万元。

根据广州市委全会的工作部署,广州将对全市272条城中村进行全面梳理。公开报道表明,截至8月底,全市共批复城中村改造项目47个、22.65平方公里。

城中村随处可见的“接吻楼”

广州人

广州也是一座被移民青睐的城市。

1982年,广州市外来人口只有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2%;到1990年,有56万人选择来广州。日前,广州市政协公布的专题调研报告表明,截至2018年5月底,广州市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967.33万人,户籍人口911.98万人,非户籍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在这些移民中,20岁-50岁的劳动力占85%。年轻的新鲜血液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广州。

“人总是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2015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徐旺放弃了留在长沙一家设计院的工作,通过中国银行的招聘进入广州分行工作,随后历经跳槽,最终稳定下来,加入了广州移民大军。如今他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三年,并且今后想一直留在这里。

“新广州人”徐旺。

但刚刚进入广州时,徐旺仍旧和其他“新广州人”一样经历了“水土不服”——工作的第一天就因语言不通而略感崩溃。“在中国银行的第一年,我基本是在柜台轮岗,在荔湾老城区,有很多土生土长的老广州人只会粤语而听不懂普通话。玻璃窗前坐着的老年人说着流利的粤语,而我只能在柜台这边干坐着,什么都听不懂,全靠同事翻译,每次听完一句就问‘这是什么意思啊’,心里是满满的挫败感。”为此,徐旺开始努力学习粤语,在工作三个月的时候,终于就能听懂五六成,一年之后,基本上全能听懂了。

在银行工作一年后,徐旺选择了跳槽,几经变化,如今在一家金融公司站稳了脚跟,买了一套二手房,准备结婚。他也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融入这座大城市,“仅仅是我来的这三年间,广州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城市环境上,就有了很多改造,比如道路绿化,老楼电梯加装,以前的臭水沟也都没有了,整个城市很干净。”

徐旺晚上经常会绕着越秀公园或是小区跑步,常常能看到一些改变,“可能是一个很小的改造,我都会觉得很欣喜,会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来广州三年,他已经把这座城市当成了自己的家。

问及很多本地人对广州的评价,大多提到的第一个词都是“包容”,不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独特的生活姿态。

不同于这些来广州奋斗的新广州人们,土生土长的老广州们仍然保留着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早上10点,各大茶楼一如既往的座无虚席,很多老年人带着小孩子,或闲谈,或拿一份报纸细细看着。

夜幕降临,市民公园里准时响起广场舞的音乐,说着清爽粤语的阿姨们穿着统一的裙子开始扭动肢体——虽是深受粤式文化作品的影响,但她们仍然喜欢伴着DJ版网红歌曲《我们不一样》和普通话版本的《粉红色的回忆》。

深夜,上下九长达千米的骑楼街里,五颜六色的灯管上各式店铺的名字在招牌上呼之欲出,店员们扯着嗓子招揽顾客,穿着鲜亮而摩登的游客们,握着智能手机穿梭在年代感强烈的骑楼里。画面冲突,但别具味道。

出租车上,一位从陕西只身一人来广州谋生多年的的哥,用地道而熟练的粤语笑言,“普通人来广州,可以淘金啊!”盘过宽阔而迂回的立交桥,穿梭一条条小巷长街,车子最终也到了目的地,待看清周围的路标,他顿时笑了,“早说啊,这个地方我熟得很。”这一次,他忘记了说粤语。

房产商时代地产在广州遭当头一棒  新楼盘开工仪式刚举行没多久

运营商财经网方悦/文

近期,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工程质量安全领域企业不规范行为信息,时代地产旗下合资公司在列。

广州房产商、中国房地产企业排名

具体信息显示,广州市时代红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红卫村K4-1地块自编号C1及C3至C10栋建设单位未履行首要管理责任,企业被主管部门记录不规范行为。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市时代红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红卫村开发的项目为时代印记花园,该项目位于黄埔区中新知识城北区,优享粤港澳唯一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发展利好,项目规划配套幼儿园、36班小学,拟建住宅、公寓、商业Mall、酒店等全席业态,打造知识城内的一生之城。

据企查查显示,时代地产占了广州市时代红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30%的股份,董事长是杨志强,经理是李少艾,而李少艾是时代中国广州公司(东区)总经理。

今年3月,时代天境(黄埔)项目举办开工仪式,是时代广州区域首个超高层项目,同时也是时代中国在黄埔区的第四个项目,李少艾出席活动现场为项目顺利开工祈福。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