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房产崩盘(海南房价跌惨了)

首页 > 房产 > 商业旅游 > 正文

海南房产崩盘(海南房价跌惨了)

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 调控史开启丨回望1993

海南房产崩盘(海南房价跌惨了)

中房报记者 秦龙丨文

1992年,“南方讲话”一锤定音,市场经济成为中国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接着,中央提出加快住房市场改革步伐;国务院审议批准海南吸引外资开发洋浦经济开发区。

一时间利好不断,海南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热。当时全国各地流传着“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的口号。1988年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成立,让这座不到20万人的海滨小城海口,一跃成为全国各地淘金者的圣地。

建省之初的两年间,这个海滨小岛一下子崛起了逾两万家房地产公司。人才不断地涌入,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盛况在这里上演,像《芳华》里的男主角刘峰一样,他们坐着渡轮渡海而来,希望在海南闯出一番天地。这些人没赶上深圳特区的开发,但他们都不想错过海南的大开发。

海南房价也随之一路扶摇直上,建省之初的两年,海口三亚等热门地区商品房价格基本维持在1300元-1400元/平方米之间,而1992年就蹿升到5000元/平方米,1993年更是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巅峰,两年翻了三倍以上。与此同时,海南土地价格从1991年的每亩几十万,攀升到1993年的最高600多万元/亩。

与海南隔海相望的广西北海市,房地产开发的火爆程度也毫不逊色。1992年,这座原本只有10万人的小城冒出了1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全国各地驻扎在北海的炒家达50余万人。经过轮番倒手,政府几万元/亩批出去的地能炒到100多万元/亩,当地政府一年批出去的土地就达80平方公里。以至于次年前来视察的朱镕基副总理忍不住提醒当地政府:“北海不同于我的上海…… (北海建设)要量力而行”。

1993年,海南的“半拉子工程”。 摄影丨黄一鸣

危机在海南这片土地上潜伏。彼时,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石屹以五斤橘子和一条的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凭着直觉,潘石屹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六人紧急抽身回京,从而完美避开1993年下半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其他人还在玩着击鼓传花的游戏。

1993年下半年,海南跌入黑暗,噩梦开始了。剧烈增长的泡沫引发了中央的担忧,导致了中国房地产的首个调控政策出台,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史也从这里开始。

1993年6月23日,当最后一群接到“花”的玩家正在紧张寻找下家时,终场哨声突然毫无征兆地吹响。当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

调控进一步加码。次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这被称之为“国16条”。16条强力调控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银根全面紧缩,一路高歌猛进的海南房地产热顿时被釜底抽薪。

这场调控留下的遗产是给占全国0.6%总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海口的1.3万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不少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达到60%以上,仅建行一家,先后处置的不良房地产项目就达267个。

于是,海南有了三大景观“天涯,海角,烂尾楼”。

同时,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全国房地产硬着陆,全国房产价格纷纷大跌,房地产市场被冰封。

之后的故事是从1999年开始,海南省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处置积压房地产的工作才基本结束。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计处置闲置建设用地23353.87公顷,占闲置总量的98.17%,处置积压商品房444.82万平方米,占积压总量的97.6%。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那一年,海南楼市崩盘,他靠5斤橘子保住第一桶金

海南房产崩盘(海南房价跌惨了)

海南的历史教训是什么?一个93年出生的地产从业人员对此茫然不知。是的,那一年,他刚刚出生,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中只看到了楼市的蒸蒸日上,不知道那一年有多少惊心动魄的事情曾在海南发生。

作者 | 施南

近期,海南是新闻热点区域。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前两天说:“我们严格控制房地产,海南的房地产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多少,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我们土地是有限的,而且历史上也有过教训,所以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不能是单一的”。

那么,海南的历史教训是什么?昨天和一个93年出生的地产从业人员聊了几句,他对此茫然不知,是的,那一年,他刚刚出生,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中只看到了楼市的蒸蒸日上,不知道有多少惊心动魄的事情曾经在海南发生。

今天我们讲讲故事。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也标志着海南省的建立。当时的海南是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用潘石屹的话来说:“海口连红绿灯都没有”。

不过,一切都在酝酿中,包括泡沫。

1990年5月,《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出台,土地制度开始松动。

1991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1992年初,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

吹泡沫的人们找到了风口,来了!

全国许多金融机构来海南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大量的资金涌入了海南,据统计,1992年至1994年流入海南的资金达1000多亿元,这些资金绝大部分来自银行信贷资金,也使当时的海南省一下由借差省变为存差省,1992年存差高达77.29亿元。

1988年,海南的房地产建筑面积仅有19.94万平方米,总造价才2.04亿元,但到了1993年,房地产建筑面积就到了157.55万平方米,总造价已达34.78亿元。

海口、三亚、琼山等地上万公顷的土地被购置,许多乡村甚至部队营区的土地也被购置。

除了搞开发外,流入海南的资金许多是用来炒作套利的。一个项目一打桩,就有人来购买;拥有一张土地红线图就可以出卖转手,有的项目甚至被转手加价20次以上。

当时的海南,每一块土地,每一张报建申请批复,每一栋成品楼或半成品楼,都是炒作的对象,别墅的房价有的每平方米己炒到10000多元,海口滨海大道的土地己涨到300多万元一亩。

要知道,当时海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000多元,三年的纯收入才买得起一平方米的房子。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量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800万平方米,地价由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同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83%,另一个热点城市三亚也达到了73.6%,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源于房地产业。

1993年的海口市

1993年,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1988年住宅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1993年上半年价格达到顶峰,为7500元/平方米。

海南当时是一片炒地皮炒房的热土。

潘石屹和冯仑当时都在海南,“万通六君子”当时组建的第一个公司是农业高科技公司,后来才改为万通,专门炒地皮炒房,赚了大钱,那时候他们只有20多岁。

潘石屹后来回忆冯仑常说的一句话:你看看,我们没钱的时候都赚到钱了,现在有钱了,不知道要赚多少钱!

万通六君子

1992年的一天,“万通六君子”炒其中一个楼盘的时候,王功权提出来:“这房子有没有产权证啊?”还是王功权有产权意识,于是潘石屹奉命去海口市规划局查产权证。

结果不让查,后来有人给潘石屹支招,白查肯定不让你查,你买五斤橘子、两条三五烟送上去,百分百搞定。

潘石屹也是搬过砖的人(曾经跟过一个砖厂老板,后来老板卷款跑路),很快去买了橘子和烟,再进规划局,把东西一放,马上就被允许查产权证。

潘石屹查完产权证,发现有证,放心了。可是好奇心还在,既然已经买了橘子和烟,就看看别的项目,用潘石屹的话来说就是“五斤橘子两条三五烟不能看一个数就走啊”。

结果一看吓一跳,直接导致了“万通六君子”出逃海南。

海口当时只有30万人,潘石屹发现规划批了的土地面积非常大,一做除法,居然达到了人均49平方米,而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7.4平方米。

潘石屹腿都软了,回来和兄弟们一说,赶快把手里的房子、地皮全抛了,跑到北京去了,后来北京半个CBD都是“万通六君子”建的。5斤橘子的代价帮潘石屹保住了第一桶金,几年后成了亿万富豪。

后来的今典集团董事长、当时的创业者张宝全同一时段也在海南,张宝全去海南首先认识了海南民源公司的马玉和。马玉和给张宝全讲了他的故事:刚到海南就被人骗去仅有的50万资本中的40万,拿着剩下的10万跟部队合作,找了施工队垫资盖房,最后还拿到了上市指标。

那是海南最疯狂的时候,击鼓传花。一个穷光蛋,一夜就能变成百万富翁。

那时的百万富翁可以抵上现在的亿万富翁,张宝全亲眼看到这样的神话:一个从下海的人,身无分文,借了两百万,不买地而是买了两台奔驰,挂上军牌,专门跑当地领导,请领导吃饭、娱乐,结果批了一大片地,拿出一部分来一转手,就真的有钱了。

暴富后他回贫穷的老家光宗耀祖,为帮家乡政府脱贫,县里筹集了两千万交给他,他也豪气地承诺能赚两三倍。结果如何?请看下文。

张宝全花了很大力气才注册了一个房地产公司,整个公司就张宝全一个人。那时候海口没有公共汽车,打的打不起,就打摩托。当时,“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到海南做房地产”,投资者多而创业者少。

很快就有一家北京的金融机构找来谈合作,行长助理希望张宝全能帮他们注册一个房地产公司。刚跑了一个月工商局的张宝全,一个星期就帮他们把公司注册了。一天,行长助理带着四五个人到海口来,很认真地找他谈判,要在海南联合开发房地产。张宝全也开始了真正的商业人生。

在房地产虚假繁荣的刺激下,从建省到1993年,海南GDP增长率一直在两位数水平,人均GDP第一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海南的高光时刻。

噩梦正在逼近。

1993年6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

1993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招招致命,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这场调控的遗产是给占全国0.6%总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占全国10%的积压商品房。

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

海南当时以“海角、天涯、烂尾楼”的特殊“风景”被全国调侃。

从1993年开始,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银行顿时成为发展商,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60%以上,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

据统计,仅建行一家,先后处置的不良房地产项目就达267个,报建面积760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面积近8万平方米,占海南房地产存量的20%,现金回收比例不足20%。

一些老牌券商如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因在海南进行了大量房地产直接投资,同样损失惨重。

多少人在海南的暗夜里哭泣?

已经逃命到北京的潘石屹们则在暗自庆幸。

前述文中,张宝全的那位退伍军人朋友非常惨:他把钱全买了地,却没想到海南地产泡沫很快就破灭。“土地价格掉了一半,真的成负翁了。”

张宝全回忆道:“老家人都说他是骗子,两千万对他们老家是要命的,最后老家公安局到海南把他抓走了。后来还听说被施了酷刑,彻底完了。”

计划建成48层的信托大厦,只建了15层便停工。这里曾经寄托着当年海南金融家们的梦想,欲将海南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2010年后改建成海控国际广场。

泡沫破灭时,张宝全已经在海南联合开发了三个项目。“钱肯定收不回来了,但是资产全在,只是没法变现了。”

在海南时,张宝全还买了一艘船做海运生意。张宝全的船队到后来有三条,两万多吨级的,两年下来,晋身为海南纳税前十的海运公司。张宝全一边做海运,一边做房地产。

刚开始,他真正做生意挣钱的是海运,后来房地产开始崩塌,海运公司还支撑了张宝全的过渡。

从1992年10月注册完公司到1993年6月海南地产崩溃,张宝全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的洗礼。

海南2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

1996年,海南经济增长率一下子回落到了4.8%。大量的房地产被闲置,数不清的烂尾工程成了很多城市的伤疤。除了工程烂尾之外,更为严重的是很多物业产权混乱不清,债权债务纠纷非常普遍。

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

据调查统计,1998年底止,海南建省以来十年间,商品房开发建设规模己达到3669万平方米,其中竣工1686万平方米,在建143.9万平方米,未销售的现房有703.4万平方米,其中空置593.9万平方米。

地价和房价都出现雪崩局面,1993年每平米5000的房子,1995年就是2000了,到了1997年,竟然不足1000了,跌了80%。

为了处理房地产的麻烦,1995年8月,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以解决省内众多信托公司由于大量房地产而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

在困境下,海发行还是走出低谷,一度成为当地银行业的后起之秀。截至1996年底全行资本营运规模便达到86亿元,全年实际利润1.25亿元。

在海南房地产泡沫时期,多家信用社通过高息揽存的方式开展业务。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由此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

随着房地产泡沫崩溃,信用社陷入了大量不良资产的泥潭之中,而对储户承诺的高利息也加剧了这些信用社经营的困境。

在有关方面的动员下,海发行接过了这副重担。

兼并信用社后,海发行宣布,只能保证给付原信用社储户本金及合法的利息。应该说,这些措施有其合理性。但一些谋求“钱生崽”的投机者选择了撤资退出,去寻找其他能够给予高收益的融资平台。

1998年春节过后,不少客户开始将本金及利息取出,转存其他银行。

当时的海口街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凡是街道上有海发行营业网点的地方,等候取款的人,从室内延伸至马路上,排成长队,心急地往网点内探头。

据当时亲历挤兑风潮的海发行工作人员描述:“先是储户怀着恐慌心理涌向营业网点,然后是各营业网点对取款人设最高限取款金额,再接下来是银行方面发放取款预约号,独特的‘街景’在经历了近两个月后才逐渐消失。”

随后,未到期的储户也开始提前取走存款,并且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谣言,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挤兑。

为了应对兑付,海发行规定了每周取款的次数、每次取款的限额,而且优先保证个人储户的兑付。

但是由于情况严重,次数和限额规定一变再变,使得储户每次能取到的钱越来越少,而每月可以取款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少,加剧了个人储户的不满情绪,而单位储户几乎都难以从海发行提出款项。

超常的兑付压力,使得海发行的其他业务已经基本无法正常进行,应对储户提取存款几乎成了海发行这段时间里的全部活动。

同时,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海发行账内不少的贷款也难以收回。有的营业部为了减少储户挤兑,同时吸引存款,开出了18%的存款利率,但此时已没有人愿意再把钱存入海发行。

管理层于1998年5月在深圳设立分行,然而这并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作用。为保护海发行,央行急调34亿元资金“救火”,但对巨大资金缺口的海发行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随着挤兑风潮的加剧,海发行自身的违规经营问题也浮现出来。其中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有关资料显示,海发行成立时的16.77亿股本在建立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

1998年3月22日,央行在陆续给海发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后,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

1998年6月21日,央行发出公告:对海发行进行关闭清算。

海发行是海南地产泡沫和政策的牺牲品。

从1999年开始,海南省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处置积压房地产的工作才基本结束。

今日之海南为什么在种种利好之下坚决反对房地产泡沫?

是因为海南人见过房价跌80%的时刻!

是因为海南有银行曾经因挤兑被关闭!

是因为海南人历经多年才处置完毕烂尾楼以及积压房地产的问题!

所以,虽然海南房地产的销售逐年走低,但海南继续对房地产全面施压:

2018年海南全域限购,很多外地人丧失购房资格,商品房销售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1432.25万平方米,比2017年下降37.5%;房屋销售额2083.29亿元,下降23.2%。

2009-2018年海南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增速统计

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

2019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2.1%,其中住宅投资1034.86亿元,同比下降21.0%;房屋销售面积829.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1%;销售额1275.76亿元,同比下降38.8%。

2020年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房屋销售面积101.7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5.2%。房屋销售金额160.59亿元,同比减少49.2%。

在这种情况下,海南丝毫没有放松房地产调控的意思,继续收紧调控:

3月7日晚,海南除了宣布“对在海南已经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省户籍和常住居民家庭,停止向其销售安居型商品住房和市场化商品住房”外,还高调宣布“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这意味着海南成了国内首个宣布全域推行现房销售制度的省份。

简单来说,就是把开发商的杠杆直接砍了一大半:可以老老实实建房子、卖房子,但是不许炒房,更不许加杠杆炒房。

这在中国的房地产历史上是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从香港楼市传来的那一套玩法在海南被彻底抛弃了。

连续三年,房地产销售下滑,开发投资大降,但是海南居然没有安抚开发商的意思,继续出重锤,去杠杆。

海南楼市,恐怕会成为中国楼市的一个新模式,海南人对1993年的雪崩与泡沫破灭心怀恐惧,不希望历史重演一遍悲剧。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