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旅游资源与属地化建设
旅游资源(简称资源)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统称为旅游资源。
资源核心是吸引力,也是业界常说的“核心吸引物”,它是旅游开发的物质条件,旅游地建设的基础,也是地区旅游发展的基石。
资源的这个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教科书将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
----人文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资源是物,但作用者是人,因而分析要人物结合,也就是我定义的“三层穿透”,即物质层(山河、动植物、建筑、文物)、心物层(当地的建筑艺术风光、语言与文化、宗教习俗等)、心理层(当地居民思想观念、意识等)。
多年规划设计工作经验总结,从人的角度定性资源,它有着显著客观发展变化性与社会群体倾向性或吸引力的定向性,如果拘泥于现在价值观念的资源评定开发旅游,必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开放性思维,代位性思考,集思广益,适度留白,常是工作中避免局限性最好良方。
对于资源定义与定位,中外是有差别的。西方国家将旅游资源称做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与中国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因素,甚至还包括舒适快捷的交通条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速度超出想象,因此旅游地建设也由依托资源一个点(景区),向一条线(六要素)、属地全域化旅游方向发展。资源开发也是旅游属地化建设,实际上也是不断蜕变,化蛹成蝶的过程。
从古代旅游到新世纪来临之前,中国旅游都是点状发展,且不说,三山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就是旅游界二大异葩: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这二个靠摄影家照片扬名天下,成为国内最火热景区,但在旅游目地的(资源属地旅游全面发展)建设过程困难重重、问题多多、结果差强人意。
旅游资源开发可以带来属地的社会经济增长提速,但对当地社会配套能力要求也较为苛刻,就单纯讲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游客满意度是多少,每次黄金周之后,都有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负面报导。
旅游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它是谋求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许多区域经济发呢的主导者都期待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但把优质资源变成兴旺的旅游目的地,道阻且长。
单纯期望优质资源带来一个地区旅游兴旺发展,未来既不可行,也不现实。从新世纪开始各地的旅游综合体、度假区、旅游小镇兴起,各类开发商,都在试图产品多元化、接待客群多样化、消费需求全程化,结果经常在试错中,不断降低原有预期。在多如牛毛的开发案例中,单体项目成功者有,但带动区域旅游兴盛的不多。芸芸众生都苦难人,指望资源兴旺一个地区,多半乐在开始,苦累在路上,叹息在结局。
旅游是异地化的空间消费,说到资源属地化建设,就不得不说“全域旅游”这个单词,它在旅游业界具有广泛认知,有过曾经的辉煌,不仅是因为它是曾经的旅游业最高行政长官提出,还是因为它从提出到实施都具很大争议性,赞同者山呼海啸,持异议者也是波澜壮阔、此起彼伏。
“全域旅游”作为理论概念,缺乏边界与准确定义,任何群体群体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取向任意解释,学者通过它确认学术价值和自己学术地位;官员通过它寻找出自己工作的着力点和工作抓手,提升旅游管理的政府绩效;业界经营者通过它寻找出自己企业的商机,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帽子被抢的人太多,肯定要破洞百出。一个严肃的科学的概念变成了一个随意的伪科学的概念。
“全域旅游”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不是全社会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论认同,更多是人们对于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利益方面的认可。理性认知全域旅游必须在时代的社会背景下,考虑其社会经济内在规律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性。
旅游资源属地化建设,无法脱离社会现实与时代背景,与时俱进,伴潮而动是其典型特征。
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成长,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等出现明显的社会差异,然而工业化主导经济模式解决不了农村空心化、山区经济、内陆经济边缘化等问题,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势在必行,旅游成为许多地多地域的重要选择项。
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经验,完成工业化后,积极强化服务业经济是调节社会经济的比重的妙方良药。如果还单纯在传统发达地区强化,必然再次加重二元制经济弊端,旅游的异地空间消费,使其成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药引。从西方经济史可以认识到工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旅游同样也是,只不过是方向相逆,工业使人走向城市,旅游使人回归乡野。
长期以来,旅游发展是资源为导向,在空间依托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宗教艺术区、森林保护区,这些实体都不隶属旅游业,旅游以“借鸡下蛋”或者“借窝下蛋”方式存在。没有自有空间,就意谓着发展缺乏根基,配套服务(六要素)松散协作,这种模式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资源的效用与价值必然无法充分使用。观光旅游的这种典型特质尤为明显,约束性强肯定无法引领时代发展,边缘化是其历史宿命。
旅游是空间消费,通过空间变换形成产业经济,做大做强必须解决空间问题。发展休闲旅游与自助旅游,依托城市空间,建设休闲街区、旅游街区、旅游风景道、旅游购物区或是旅游综合体;发展度假现周期性休闲旅游,依托城郊空间,建设度假区、旅游露营地、旅游功能小镇、旅游主题民宿、高尔夫球场等等;依托荒野空间,发展探险与特种旅游,是许多偏远地区不二选择,也是最优选择。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会导致空间开发区域重点有所差异。
面对大众旅游时代到来,只在城市势力范围内,远远不能适应时代需求,旅游空间必须拓展到广大农村、偏远牧区、遥远的大海、广袤浩瀚的大漠原野。只有空间拓展有,才能实现由观光为核心的“小旅游”,向以生活一部分(心灵体验、身心放松)为核心的“大旅游”转变。
资源属地化引发的“全面旅游”与“全域旅游”,虽然不是放在任何地区都行得通的锦囊妙计,但对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商贸都欠发达地区,动员社会所有力量参与旅游发展,以旅游消费为重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域旅游是优先策略。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方式),在特定地区,实践全域旅游,使其工业、农业、商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借助旅游消费不仅仅是提供了产品,拓展了经营范围、提高了这些产业的附加值、扩大了发展空间,这就是成功的举措。
由资源到景点,由景点到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再一个特定地区的旅游全面发展,它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话旅游资源--
---话旅游资源---
如果问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是那里?可以毫不含糊地告诉你——中国。
从地貌地形看:
全球各种地貌中,除峡湾地貌外(冰岛及北欧一两个国家海岸存在),其他各种地貌在中国都能呈现,它包括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海滩地貌、黄土地貌、岱崮地貌、沙丘地貌、草原地貌、戈壁地貌,以及高山,盆地,丘岭,平原四种地形。而全世界的喀斯特地貌属中国的发育最好最完美最典型,当你踏进贵州.广西.云南.湖南这片土地时,你定会被这种充满神奇的地貌所吸引而留连往返;而新疆的魔鬼城这种雅丹地貌可以说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如果你置身其中,定会惊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风蚀的力道。
从山和水看:
全世界14座海拔8000千米以上的山峰、中国就占了9座,最高的山峰在中国、最难攀登的南迦巴瓦峰也在中国,而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也是冰川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更是排名前十位的三大河流发源地。相对于海拔最高峰而言,海拔最低的新疆吐鲁番艾丁湖,仅位于死海、加利利海、阿萨拉湖之后,排在全球第四低的位置。就水而言,全球最长的10条河流中,约6300多公里的长江排第三位、约5400多公里黄河排第五位。更不用说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了,它最深处达约6009米,竟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4000多米。而世界海拔最高的湖泊则位于西藏,即:森里错和纳木错。作为一名旅行者,当你站在这些高山大川前,你定会被山的高大雄伟所震撼,更会被长江黄河那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概所折服。
从自然景观看:
张家界的奇,黄山的俊,华山的险,桂林山水的秀,张掖七彩丹霞的艳,小东江雾的娇,九寨沟水的美,黄龙彩池的灿,壶口瀑布的雄,云南石林的仞,西藏土林的倔,这些独特而稀有的观景,天然构成,无不引人入胜,更成为了中国旅游界一张张造形独特的名片。
从人文景观看:
万里长城、大运河、兵马俑、都江堰、坎儿井(中亚少数地方也有)、以及像雁门关、玉门关这些遗存千年的世界奇迹,无不展现出古代中华先民的智慧;虽然欧洲的一些城堡城墙让人兴趣盎然,但西京的古城墙则显得更加大气雄伟;而广东开平的碉楼、福建永定的土楼、四川川西的碉楼、广西侗寨苗寨的风雨楼更具民族特色。还有湖北恩施、湖南永顺、贵州毕节、四川阿坝州的土司城、以及云南丽江的木府、新疆喀什古城也绝不比那些城堡逊色,从建筑角度看,它们不像欧洲城堡那样式样单一,反而体现出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从经纬度看:
中国东西相距约5200多公里,跨经度60度,时差4个多小时,当东方第一哨的士兵迎着朝阳巡逻归来时,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美女还沉浸在睡梦中。而中国南北相距约5500多公里,跨纬度49度,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从南海的曾母暗沙到黑龙江的漠河、历经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寒温带这五个气候带,这就产生了当北部冰封大地时,南方的渔民正赤膊上阵撒网捕鱼。而对于旅行者来说,从上飞机时的短衣短裤到下飞机时的棉衣棉裤,这是一种怎样的画面体验,而从上飞机时的棉衣棉裤到下飞机时的短衣短裤,那又是一种多么轻松加爽的感受啊!
从历史角度看:
中国上下五千年,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所以遗留下众多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且不论造纸、印刷、、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也不表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就周口店山顶洞猿人遗址、兵马俑遗址、三星堆遗址,殷墟遗址、良渚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小河文化遗址,以及古格王朝等等许多遗址,无不让人浮想联翩,更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受;而中国历史上又经历过众多朝代,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历次更朝换代又留下许多战争遗迹,这种特殊的战争遗迹既像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残烈,又像我们揭示出和平的不易。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杭州这几座古代都城又给现代人留下更多的故事,让人在街坊弄巷里仿佛都能感受到皇城根的味道。对一名旅行者来说,这些古代遗迹是不可多得的游览珍藏。试问、如果你去美国旅游想去寻访美国的历史,那美国人只能告诉你:美国的历史只比他爷爷奶奶大几岁,你来美国看历史不是羞辱我们嘛!
综观全球,无论从那个角度比较,任何一个国家的旅游资源都没有中国丰富。假如你能把中国的名山大川、草原沙漠、河海湖泊、遗迹古存、名城古镇看上三分之一,你就偷着乐吧!
祁若信24年写于国庆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