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旅游(临海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免费)
临海居然还藏着这么一座大庄园
有这样一种古村,“旧”得很真实,“残”得很可爱,旧垣残瓦之间,述说着光阴的故事。走过许多城市,看过许多美景之后,还是那种“旧”、“残”让我们心动。古村落里有烂漫田野、古屋旧祠,还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这不就是现代都市人的所渴望的梦想生活吗?
地理档案:
下沙屠村隶属大田街道,村前西临溪,东濒山,地处大田平原下沙东岸下沙山脚。村中有下沙屠、下项、隔水胡、隔水桥、三殿五个自然村。全村人口600多户,2200多人,以马姓为主,占近一半人口,其余为赵、叶、卢、胡等姓,耕地1400亩。2006年12月,马家大院被列为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海的东乡大田平原是片广袤富饶的产粮区,平畴一片,溪港交错,横亘腹地。下沙屠村就在这大平原上,处于临海大道的公路边,濒山面水,村中以一幢民国大宅而闻名,也是民国“东乡四大家”马雄洲的家园。
据《台临下沙马氏家谱》载:唐末黄巢乱,马氏家族因避乱从婺州东阳铁陇至台,迁大田下沙溪边爰居生息。村前自东而下50余米阔的下沙溪如同白练潆洄环绕,缓缓西去。驻踏溪堤,放眼望出,溪宽村隐。
下沙屠古村依附溪畔,上游的东溪西溪二支溪夹水而来,沿溪有上沙、中沙、下沙地名之分,下游是内港,早年有户“屠”姓人来此居住,因此就叫下沙屠。
走过下沙屠大桥,远远眺望,村落中马家的高墙瓦角高耸云天。
马家大院,又称“大透屋”,为村里最为上乘的建筑。宅子的主人是当地绅士马翰卿,他的次子马浩如曾任北京法院推事,三子马再初任上海昌明公司董事,创办实业,制造钟表。
马家大院,建于民国18年(1929),次年秋落成,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前进正透正屋五间,东西两厢各3间,全透11间,东西长50余米。正透后,东西两边附设8间大小形制一样的两个小透院落,楼檐安装白铁皮沿沟下水。上构跑马楼道,全透贯通,间间相连。院落后有后归房6间,杂房9间,总计大小房屋47间。正透屋后及东西横厢后构筑小花园,高筑灰塑漏窗,内置花坛。正前旧砌有围墙,篆题“民国十八年建”。
马家大院是极具个性特征的民国时代大宅,占地四亩余,高墙大院气势恢宏,台门外有空地,前另建有高大外台门,砖石结构,外有水泥钢筋花桥,西洋风格,为当年之罕见。内廊地铺水泥,嵌凤凰图案,石阶透气孔饰民国“旗”图案。尤以正屋东西两巉墙上现存的福禄寿三星灰塑,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正屋台门楼题“谨敕家风”,门楣石梁镌刻双凤朝阳,堆塑人物花草,方格字文,花垂门头,繁工细作,使人想到当年马家何等殷富。台门上并有纪年“岁在庚午仲秋月”(民国十九年)字迹,内嵌“簪缨世胄”石匾。2006年12月4日列为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大院最令人称奇之处,整座院落,成“品”字型,十二个巉墙,三个院落,三个小花园,西南环湖。而建筑保存了大量的灰塑,木雕,石雕,以灰塑为最,石雕为次,木雕居三,集百工于一身。
据传,马翰卿兴建马家大院时,正逢台州水灾、旱灾、虫灾三灾齐发,又赶上几十年一遇的天荒。马家趁机大兴土木,修筑豪华庄园。当年饿的发慌的工匠,哪里顾得上与主人议论工钱,只要能在此找份活干,保证能吃饱饭,就是很大的面子。马家以极端廉价的劳动力开工建造了自己的豪华大院。
马家大院外大台门上的西式灰塑,做工相当考究。水泥花桥,架湖而上,整座大院前后凿湖,小桥进出,高大的厚实的外墙,围起来成个大院落,以前在西南角修建了一座碉楼,以利于保家护院,现已同围墙一同拆了。二龙戏珠的门楣石梁生动活现,当年鲜艳的群青洋蓝色彩还是那么夺目,青的色彩部分脱落,呈现星星点点的格调,砖缝中的摇曳茅草,给人以一种历尽沧桑的感觉。穿行大宅之间,思绪随着廊道院落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山色青青,溪水潺潺,下沙屠村田园风光依旧。岁月的流逝,使得以前非常清晰的事情,都已变得模糊了。幸留下来的旧宅败院,被年年新建的新房所替代。马家大院的后院花庭,竹蔓丝杂,昔日辉煌的面貌早已全非,唯独精致的窗棂,檐头墙角的堆塑,群青花绘,隐隐显露出当年匠人的妙手丹青。庭中荷花缸中的莲叶,年复一年,仍然保有一份冷隽。马家大院给人平添了一抹日渐湮没的旧痕,留存一缕浓郁的乡土情思。
文/彭连生,图/灵江山水
临海,中国首个“最宜居的县级市”,竟藏有两座古城和江南长城
大城市固然繁华,但长时间的喧嚣忙碌,或许让人早生厌倦,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去一个青山绿水、安静悠闲的宜居小城享受生活。
在长三角就有这样一座少有人知的小城,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曾有“小邹鲁”之称,它还是我国第一个获得“中国宜居城市”称号的县级市,这就是临海市,浙江台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临海市,顾名思义,就是一座沿海城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这里海域广阔,有长达227公里的海岸线,有86个大小岛屿。
临海历史底蕴深厚,文化传承源远流长。这里古为章安郡,西汉置回浦县,唐以后的历代均为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台州的文化中心,骆宾王在这里做过临海县丞,朱熹曾在东湖小瀛洲建书院、办学讲学,千年文脉至今犹存,临海有着“文化之邦”的美誉。
还有令人意外的是,临海,一座小小的县级市,竟藏有两座古城,还有江南唯一的一段长城,其底蕴之丰厚,在国内县级市中也是独一无二的。1994年,临海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临海古城,也就是台州府城,始建于晋,扩建于唐,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古城原有七门十三敌台,现仅存四门和四座敌台。
临海古城人文古迹丰富,这里有大成殿、龙兴古寺,紫阳古街、巾山群塔、东湖琉秀、华胥洞等景点,当你走进古城,触目可及的是古城墙、古街区、古庙宇和古塔群,这些沉淀千年的文脉风物,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台州府城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南长城,是江南地区唯一的长城,城墙依山就势,俯视大江,敌楼林立,气势恢宏,与北方长城颇有几分神似,人称“江南八达岭”,现存近5000米,目前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中。
台州府城墙除了有御敌的功能外,还有重要的防洪功能。城墙三分之一部分沿灵江修筑,瓮城也被设计成弧形,遇上大潮,水位升高,洪水时常漫上城来,这个时候城墙就发挥了大堤的防洪功能,千余年来始终抗击着洪水的冲击,在全国古城墙中尚属孤例。
明朝大将戚继光曾在临海抗击倭寇八年,并取得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期间,他在修建台州府城墙时创造性地发明了二层中空敌台,该项防御功能被运用到了北方长城的修建中,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以及山海关的老龙头等处长城的修建,均采用了这种设计,因此台州府城墙也被称为北国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紫阳古街,全长1080米,是整个古城的中轴线,有“临海第一古街之称“,街道两边的房屋店铺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保留着宋代遗风、明清格局,是这座千年古城的缩影。这里商业兴隆,特色小店极多,是古城最具市井烟火气息的地方。
这里众多的古井更是一大特色,这些古井有建于明清年代,也有建于民国时期,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然水味甘甜,水色明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临海人。紫阳街曾入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桃渚古城,这是临海拥有的第二座古城,位于临海城外的桃渚镇城里村,距离大海只有10余公里,城池始筑于明洪武年间,是专为防御倭寇入侵而建的千户所所城,城内街巷至今仍保持着明清风貌,现在还保留有东西城门、东西敌台、瓮城和很多明清古民居,渚城古城也是浙江保存最完好的所城。
这是桃渚古城的东城门
桃渚古城西敌台
临海是一座山水之城。这里地濒海、海连江、江环城,灵江勾勒出了临海的城市格局,这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整座城市郁郁葱葱,每隔500米左右就有一个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4.2%,城市绿地覆盖率41%,市民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空气清新 ,很少有雾霾出现。
东湖,开凿于北宋时期,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亭台轩榭,曲径通幽,湖光山色,与古长城山水相依、交相辉映,构成了古城独特的风韵。
临海交通发达便利,是台州及浙江沿海中部的陆上交通枢纽,不论是城际之间的高铁,还是市内的公共交通,出行都十分方便快捷。临海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称号。
千年台州府,山水宜居城。临海虽小,却着山的秀美、海的大气,还有几分水的灵动,和国内很多古城相比,这里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化开发,原居民、原生态,岁月的沧桑赋予了这座小城更多的淳朴和优雅宁静的魅力。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