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津与中信旅游集团召开EOD项目座谈会
5月10日,河津市与中信旅游集团召开EOD项目座谈会,就高质量推进项目开发进行洽谈交流。中信旅游集团信致会展公司副总经理黄骥,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闫新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振海等参加。
会上,中信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EOD项目谋划情况,并围绕EOD模式的要点进行了解析。与会人员结合河津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划,就项目发展优势、实施要点、运作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李晓武指出,EOD项目事关区域发展和民生福祉,对推进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EOD项目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项目推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做好项目对接,科学合理谋划项目,有效融合优势产业,通过产业类项目的大发展带动公益类项目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李晓武强调,要不断加快项目进度,对已经成熟的项目,提前着手,积极推进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要增强项目科学性,多元吸收导入产业项目,根据河津产业实际,寻找政策支持,优先导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项目入库率、通过率。要确保项目全过程政策合规,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高合作的协同性、务实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推动后续项目开发有序进展,为河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河津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韩国栋
绛县与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
5月28日,绛县与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以我县旅游项目资源为开发重点,充分利用中信旅游集团的企业品牌、专业团队,通过专业的市场运作,为当地全域旅游提供整体的服务。县委书记解芳,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翔,县政协主席董宏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云涛,政府副县长张瑞轩,县政协调研员柴广胜;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彦庆,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赵杰,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赵建新等出席签约仪式。
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专注文旅产业策划、投融资、开发、运营、服务及轻资产运营为核心业务的综合企业。通过产业链服务平台,构建自循环的文旅产业生态圈。
解芳详细介绍了绛县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发展概况,她说,新的县委、县政府班子组建以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专班,把全域旅游作为推进发展首要破题之举,提出“一子落”而“全局活”的工作要求,把乡村振兴、康养、农业产业、全域旅游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战略发展位置,明确目标、确定任务、快速推进。
解芳强调,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是有责任、有实力、有巧思的战略合作伙伴,希望双方以本次签约为契机,期待能与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域旅游项目合作、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逐步推动更大更新更实的项目落地见效。同时,也相信绛县突出的历史文化、生态宜居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军工文化,定能为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广阔的市场和空间。诚挚邀请中信人来天下第一县——绛县,感受绛县的好山好水,品味绛县的历史文化,为加快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冯彦庆表示,将积极引入旅游新业态,尽快组建和派出专家团队再次到绛县开展工作,制定出项目合作实施方案,以最快地速度展开项目合作。共同打造以军工旅游、康养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绛县旅游文化品牌。
李翔表示,绛县将始终致力于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全力以赴为企业投资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建设进程,努力使中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绛县投资安心、发展有信心。
随后,在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李翔与赵杰签署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当天,解芳、李翔一行还来到先正达集团中国考察座谈。
期间,先正达集团中国相关人员介绍了先正达的组织架构、企业定位、经营理念、业务板块等情况,并展示了先正达MAP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解芳说,先正达作为全球领先的农化及制种企业,技术领先、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强,运营经验丰富。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沟通,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探寻合作契合点,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县委、县政府也会积极配合,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绛县分局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绛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倩倩
来源:绛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今日挂牌,华融已成历史
四大AMC(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华融今日(1月26日)摘牌,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正式挂牌。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原中国华融)26日公告称,公司已于25日完成了公司名称及公司章程的变更登记/备案手续,并取得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正式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其他内容不变。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已在26日上午完成挂牌,官网已经同步更名,公司简介也已更新。这也意味着,存在了25年的四大AMC迎来一个重要变化。
此前2023年11月15日晚间,中国华融发布重磅公告称,根据本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定位,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董事会建议公司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全名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司徽将与中信集团保持一致。公司章程也将进行相应修订(详见报道《全国性AMC不再有华融:中国华融拟更名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全面融入中信集团》)。
对于更名原因,中国华融此前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以来,公司围绕中信集团“五五三”战略,制定“一三五”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已形成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此次实施更名,有利于体现本公司深化改革、化险取得的积极成效,展现积极的精神面貌,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依托中信集团品牌价值,促进业务开展,进一步推动本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也有利于突出公司的行业特征与牌照优势,体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功能定位,彰显企业价值。
之后,更名及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经股东大会批准,并于近日取得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此次更名,中国华融33家分支机构名称也将相应变更。
中国华融成立于1999年11月1日,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脱困而成立的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主要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金融服务业务,以及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其中不良资产经营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涵盖“问题资产处置、问题项目盘活、问题企业重组、危机机构救助”四大业务功能。2012年9月28日,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21年,中国华融通过非公开发行内资股和H股完成了来自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远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五大机构共计420亿元的引战增资,中信集团随后还接手了财政部持有的中国华融3%、合计24.07亿股的内资股,并由此跃升至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上述股权权益变动于2023年3月正式完成,最新持股比例为26.46%。
目前,中国中信金融资产股东包括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财政部、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等。随着股权架构变化,公司管理层也进行了全面“换血”,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正均接任王占峰,出任中国华融董事长;曾长期任职于中信信托并兼任中信旅游集团董事长的李子民成为新任执行董事、总裁,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朱文辉,总裁助理、首席风险官温金祥也来自中信系。
作为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AMC),中国华融拟变更的新名称在保留“国”字头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了股东背景的变化,并强调了“金融资产管理”这一业务属性。有市场分析认为,这一方面彰显了中信集团的全面支持,有利于公司甩掉历史“包袱”,实现重新出发;另一方面,新名称对中国华融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定位体现更为清晰,符合监管部门长期对AMC进一步回归主业的要求。
1月22日中国华融披露的盈利预告显示,公司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20亿元,成功扭亏。此前继2020年千亿亏损、2021年艰难扭亏之后,中国华融在2022年上半年再次陷入亏损,随着中信集团入驻、改革化险聚焦主业,公司经营逐步回到正轨。这也是公司以“中国华融”名义发出的最后一份财务数据。
从四大AMC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2年末,中国信达总资产为16159.89亿元;中国东方总资产为12479亿元;瘦身后的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总资产为9553.26亿元。中国长城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为6428.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