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评论网(房产资讯)
2023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点评:70城房价持续下行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70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4%;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8%。
核心观点
12月70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下跌,所有城市二手房房价环比均下跌。12月70大中城市新房房价环比下降0.4%,二手房房价环比下跌0.8%,环比降幅均与上月持平。新房房价已经连续七个月持续下滑;二手房房价已经连续八个月持续下滑。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二手房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均处于历史高位。12月新房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仅7个,比上月减少2个,下跌城市有62个,比上月增加3个,新房下跌城市数量为2015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70个城市二手房均下跌,所有二手房城市房价均下跌过去也仅在2014年9月出现过一次。房价下行压力较大,一方面,虽然12月仍处于政策利好期,但多数城市的成交端恢复尚不明显,整体新房房价仍然承压。另一方面,各类购房利好政策落地后,置换需求导致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增长,同时二手房业主方心理预期松动,积极以价换量。
一线城市二手房房价仍然明显承压,“以价换量”态势明显。1)新房:12月一线城市新房房价持续下行,上海房价相对更有韧性。12月一线城市新房房价环比下降0.4%,环比降幅较上月扩大了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环比持平(前值:-0.1%);上海环比上涨0.2%(前值:+0.6%);广州环比下降1.0%(前值:-0.9%),连续7个月房价下滑;深圳环比下降0.9%(前值:-0.8%),连续8个月房价下滑。上海房价相对更有韧性,2019年8月以来环比始终保持正增长。北京与上海12月月中虽有重磅政策利好,但政策起效仍需要一个过程,新房市场尚待二手房“卖旧买新”传导,叠加12月供应量有所减少(根据克而瑞,12月北京、上海新房供应面积环比分别减少14%、3%),新房房价保持稳定态势。从2023年全年来看,北京新房房价上涨3.5%,上海上涨4.4%,广州下跌1.2%,深圳下跌2.3%。
2)二手房:12月一线城市二手房房价环比下降1.1%,环比降幅较上月收窄了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环比下降1.2%(前值:-1.4%);上海环比下降0.6%(前值:-1.5%);广州环比下降1.5%(前值:-1.0%);深圳环比下降1.1%(前值:-1.5%)。12月一线城市二手房房价环比降幅虽有所收窄,但仍属于历史上较大的单月降幅,可见,在多项政策利好下,二手房挂牌量走高、可选房源增加,部分“卖旧买新”意愿迫切的二手房业主选择下调价格以加速成交。从2023年全年来看,北京二手房房价上涨1.6%,上海下跌0.2%,广州下跌2.6%,深圳下跌1.8%。
二线城市房价环比跌幅扩大,成都房价相对韧性足。1)新房:二线城市新房房价环比下降0.4%,环比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81%的城市新房房价环比下跌,石家庄、太原、长春、南宁、成都、西安新房房价环比略有上涨,其中成都房价相对有韧性,已经持续24个月环比上涨,其余城市环比均下跌,环比跌幅相对较大的城市有厦门、南京、武汉,跌幅均超过1%,前期热度较高,回调明显。从全年来看,仍有42%的二线城市新房房价正增长,例如成都(7.0%)、杭州(4.2%)、长沙(3.4%)、宁波(2.8%)、济南(2.8%)、合肥(2.6%)、西安(2.3%)、海口(2.0%)、青岛(1.6%)、银川(1.6%)、南昌(1.2%)、重庆(1.1%)、乌鲁木齐(0.7%),一方面是因为二线城市政策调整力度较大,起到了一定积极效果,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二线城市前期回调较多。2)二手房:二线城市二手房房价环比下降0.8%,环比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所有城市环比均下跌,其中杭州、南京、福州、厦门、南昌、郑州、武汉、海口、成都、贵阳、重庆二手房房价环比跌幅相对较大,均超过1%,主要多是因为前期政策带来的需求逐渐释放完毕,市场开始呈现量价齐跌态势。从全年来看,仅成都、长沙二手房房价出现上涨,分别上涨5.8%、0.6%,其余所有二线城市2023年二手房房价均承压。
所有三线城市均面临较大的房价下行压力。1)新房:三线城市新房房价环比下降0.5%,环比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所有三线城市新房房价环比下跌,跌幅相对较大的城市有徐州、湛江,跌幅高达1.0%。从全年来看,91%的三线城市2023年新房房价下跌,仅三亚、遵义、南充三个城市同比略有上涨或持平。2)二手房:三线城市二手房房价环比下降0.8%,环比降幅和上月持平。所有三线城市二手房房价环比增速均为负,跌幅相对较大的有:唐山、无锡、扬州、徐州、温州、洛阳、襄阳、常德、桂林、北海,跌幅均大于等于1.0%。从全年来看,除南充以外,所有城市2023年二手房房价均下跌。全年数据来看,南充新房、二手房房价虽然都能保持小幅上涨,但是对于南充自身而言,房价仍是明显低于2021年及以前的(2023年南充中心城区新房房价5992元/平,同比虽然上涨1%,但较2021年下跌了5%,较2020年下跌了12%)。
12月各面积段产品房价均承压。1)刚需产品:90平以下新房房价环比下降0.4%,环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二手房房价环比下降0.8%,环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2)刚改产品:90-144平新房房价环比下降0.5%,环比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房房价环比下降0.8%,环比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3)改善型产品:144平以上新房房价环比下降0.4%,环比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房房价环比下降0.8%,环比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26城“抢人大战”开始,是套路了房价还是被房价套路?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种俗话开头,那么一定是要讲一个“俗事”了。这就是近期蛮火的“抢人大战”。
什么是“抢人大战”?
“抢人大战”,就是人才引进的形象说法,通常都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针对户籍、购房、创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便利。那么这跟楼市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首先,人们开始关注所谓“抢人大战”,是从去年楼市全面限购限售,但是一些二线城市,如武汉、南京等就针对于大学生等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开放了限购,也正因为如此,当时很多媒体称之为“限购松绑”。
其次,“抢人大战”各地政策不一,但基本上都是跟房子有关系,住房政策成为标配,石家庄等城市还大手一挥,人才买房,给钱!
目前,全国26个城市颁布了人才引进的优惠条件。其中,声势最大的是西安,3月推出了“两证”即可落户政策,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以在线落户,短短3天,西安迁入户口就达1.5万人。去年第一个出手的武汉,也已经吸引了14万大学生在武汉落户。
“抢人大战”意味着楼市要回暖吗?
有人评论,说这种“抢人大战”有利于楼市回暖,人才来了,都来买房了,这是示范作用啊,可以看成楼市回暖的前奏了。还有人引古诗来抒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拜托有点文化吧,看不懂楼市没有关系,引得诗好歹要看得懂啊。这是说冬天下雪后的景象的,并不是说春天;不过歪打正着地倒是把人才引进背后的楼市状况说了出来—寒冬一般。
限购政策已经一年多了,而且没有说放松、见顶的意思,相反,房价被按住,哪里按不住就要按哪里,炒房的没有了任何机会,连所谓的刚需都收到牵连—没错,这次楼市调控就是要改变人们观念上“刚需”就一定要买。
房价是按住了,但城市也要发展啊。之前通过炒房,富了一批人也富了财政,现在这条路不能走了,那怎么办呢?
人才,人才,人才!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才在某地成个家,生个娃,那对这个城市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啊!
留住人,无非是两点:要么地方有前途,要么地方有钱途。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腾讯阿里这样的公司,所以吸引人来,只能靠“钱途”—财政支出要控制,那么就给一个买房的机会吧,或者再让开发商出点购房补贴,看起来两全其美啊!
但这并不是楼市回暖的前兆,相反,恰恰说明房地产有点扛不住了,贷款被限制、买卖被限制,日子不好过,放眼未来,多拉点人口过来吧。
“人才”们要不要接这个盘?
那么大学生或者所谓的“人才”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政策呢?
量力而行!
假如你是某城市郊县的人,这个城市有人才政策,恰恰你又符合;更重要的是,你本来就打算在某城市发展……那好了,借着东风,利用红利走出人生第一步吧!
但对于更多的人,不能因为政策优惠就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正如不能因为促销就去囤积商品一样。
对于感觉选择困难的人,可以参考以下的购房和投资建议:对于没有购房能力的“90后”“00后”,尽管是个“人才”,也有地方“引进”,但不要轻易买房。毕竟对于房价来说,“人才”微不足道,买房还是靠家长;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还不如借助公租房等优惠政策,先解决了居住的问题再说。
但并不是说,不买房就不理财,不投资,月月光了。而是说,不要把仅有的财富置于楼市;资金用于提升生活品质、或者稳妥创业和更长远的投资,岂不是好一些?“90后”是创意的、自由的、自我的一代,他们怎能被高房价所累,在没有真正开启属于自己支配的人生体验之前,就背负高房价所带来的生活压迫?这岂不是妄为了新生代的“90后”吗?
本文原创,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房产投资炼金术》课程导师,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
地产大佬都飙泪了,未来房子是不是更不能买了?
过去的一年,大概是房地产市场30年来最艰难的时刻吧?也因此,近来地产大佬们纷纷落泪,是缅怀一个时代,还是对未来不看好?普通投资者面对大的趋势,又该如何配置个人的房产呢?
地产大佬飙泪,感慨时局不易
上个月万达举行年会,当年王健林一首《一无所有》,唱起来很有倨傲的感觉。然而,今年的年会改放《歌唱祖国》,王健林激动不已、当场落泪:“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心潮澎湃。”但大家心里都清楚,王是为了万达30年的艰辛和未来的变局,压力太大。
也许我们会说,大佬都如此拼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可如果反过来想想,拼命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呢?也许王有一个首富梦,要做一个世界级的大公司是他的梦想,为了梦想而努力!但普通创业者和投资者呢?他们的梦想有这么宏大和重要吗?
创业先锋自杀,背后辛酸谁知道?
如果说地产大佬只是飙泪,那么创业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年创业明星茅侃侃自杀,引发了人们对于创业者和企业家健康的关注。长期高压工作伤害的不仅仅是他们身体,更是精神上的折磨。有分析指出,因为商业环境缺乏“人情味”,以至于茅侃侃遭遇挫折后四处碰壁,内心的绝望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实上,茅侃侃不是第一个在崖边跌落的人,非正常死亡的创业者名录着实让人吃一惊:
2011年,上市公司万昌科技股份董事长高庆昌坠楼自杀;
2015年11月,上市公司金莱特董事长田畴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3岁;
2016年3月,苏州金龙总经理吴文文自杀,年仅46岁;
2016年10月,“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心梗去世,年仅44岁;
2017年2月,途牛旅游网预定中心副总李波心梗猝死,44岁;
2017年7月,2年干出600家店、大有赶超星巴克之势、扬言要在中国开5000家店的咖啡陪你(CaffeBene)创始人姜勋自杀,未留遗书。姜勋生前向朋友发短信称“十分疲惫”。
2018年1月,重庆游戏界元老冒朝华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8岁;……
数据显示,针对242位创业者的抽样调查显示,半数创业者患有心理疾病。“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生前曾说“我确实很焦虑。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会担心资金链断了怎么办。”
笔者在从业过程中,认识一位老总,一位很忙的老总;很多时候,笔者给他打电话,都被更多的介入电话所打断;企业不小,房产很多,却把可以支配的时间弄丢了。
在澳洲、美国等成熟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一个普遍的观念:真正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和老板一周只需要工作8个小时;衡量他们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积累财富的多少,而是要看每周是否能去出海开一开游艇;而中国的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中,恰恰搞反了。当他们执着于金钱,却牺牲了健康、牺牲了快乐、牺牲了幸福。
没有退出机制的创业,不是真正的财富
如果说,创业者拼命还有理想的因素在里面,那么普通投资者,单纯为了赚钱,又讲什么“房产情怀”,又追求什么“财富规模”呢?
大部分房产投资者,看似有十几套房的规模,实际上背后是大量的负债。他们可能会安慰自己,坚持个五六年,房价一涨就变现,到时候就有好日子了;问题是房价涨了,多少人舍得套现离场呢?更多的人选择“追涨”,去配置更多的房产,从而带来更大的资产规模——当然,也是更大的负债规模。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写到: 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要成为金钱的主人。多套房产的拥有者不一定就拥有了资产,只有能带来持续现金流的、能随时变现的,才能是资产,才能转化为财富。
看看我们投资者持有的房产吧,不停地吸走你的现金流,致使拥有这些“负资产”的人不得不终日奔波。看似拥有了大量房产,实际上带来的是还不清的房贷;而所谓的收益,不过是寄托在未来房价上涨——还不一定能跑过通胀。
事实上,中国超过95%的房产投资者都没有抓住投资的本质。投资需要对现金流进行投资,思考成本与回报率;而更多的投资者在赚价差的输赢,他们只关注房价、股价、金价银价的涨跌。这种简单期望仅仅在上涨周期赚钱的盈利模式其实就是把投资当成,把市场当成。在待久了,都是赌徒;赌徒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综上,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要转变单纯追求规模的观念,而是回归自身,多问问自己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想必大部分人都要回归到家庭、回归到个人的健康、回归的真正的幸福。这就要求投资者去规模化,不再追求房价高低、不再追求房子数量,而是去寻找寻找能带来正向现金流的房产进行配置,最终让自己及家庭过上舒适的(不是奢华的)和有尊严的(不是骄横的)生活,这才是投资的最高境界。
本文原创,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房产投资炼金术》课程导师,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微信号刘磊房产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