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财经媒体集团
随着各大媒体的介入,河南、湖北、江西、湖南等中部省份爆发的“强制停贷”事件愈演愈烈。
楼盘烂尾,强制停贷事件愈演愈烈
很多人都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业主非得冒着“征信黑名单”的风险,选择停贷?
在我看来,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制度,而导致烂尾楼,强制停贷事件等种种原因的“原罪”,就是预售制。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房地产如何一天赚一个小目标?造房子肯定是没有办法赚那么多钱的,归根结底的玩法就是“杠杆”
举个例子,2015年的房地产商,赚的是土地升值的钱,他们买了一堆的土地,捂着不卖,等土地价格涨了一倍,再开始造楼盘卖。
香港开发商囤积的土地
所以2015年前,房地产商赚钱,赚的是土地升值的钱。这其实是和地方政府抢生意了。
但是后来房地产商想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换个玩法。市面上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使用了一种“快周转”的策略。
什么叫快周转呢?简单来说就是,拼命借贷,不断加杠杆,快速回款,牺牲一定的利润,从而达到资金周转率大幅上升的情况。
所以你看,其实地产行业和其他行业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看资本周转率,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的游戏。
土地拍卖会
而且土地升值,对地方政府的收益是非常大的,所以这次房价暴涨,其实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点头默许的。
言归正传
2015年后,房地产商通过银行借贷,信托融资等手段,不断买土地,推高房价,再通过“期房预售制”,快速回笼资金。
所以有一个结果是,往往是A楼盘的资金刚好交到监管账户。这些钱就被房地产商利用各种手段拿出来,去拍新的土地和B项目。而B项目的一部分钱用来买新的土地,另一部分的钱就用来支付A项目的建造费用。
部分楼盘,预售资金监管形同虚设
理论上,只要房价一直上涨,只要买房的人源源不断,这种“快周转”策略,能够让房地产商1年时间赚10年的钱。
预售制有没有好处呢?
其实是有好处的。2013年左右,全国出现了一波房地产的低潮,当时的全国房价降低了20%左右,地方政府没钱,债务危机,大量房子空置,出现了一些危机。
但是后来的货币化安置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加上房地产商的“快周转”、“预售制”策略,让中国经济迅速摆脱了低迷状态,直线起飞。
所以那几天的房价确实涨上了天,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也确实好,GDP数据好看的不得了。
2014-2017年的棚户区改造
我们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世界几十年的发展道路,这就是预售制在房产开发,在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贡献上的好处。
然而,预售制和快周转战略有一个问题,那即是国内的房价,并不会一直上涨。
当房价不会上涨之后,借新还旧的“快周转”战略就出现了问题。
房价不会一直上涨
因为新卖出的房子收入的金额,难以抵上放大杠杆的高额利息。所以整个企业的利润一下子就被抽空了。(当然某些老板已经卷款做财产分割了)。
这就是快周转战略的弊端。
还有一个就是“预售制”的问题,我们知道,预售制是买房以后,购房资金进入所谓“监管账户”。这些监管账户,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证专款专用。
但是理论抵不上实际操作,现实中, 很多房地产项目(起码是这些烂尾的项目),尽管有监管账户,但是钱还是被取走,挪作他用。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灰色的地方。
快周转结束,烂尾出现
当然,这些灰色的东西,不能说得太多,大家知道这个意思就好了。
言归正传,为什么我会说,预售制会退出历史舞台呢?简单来说,现在实行预售制,是弊大于利了。
2018年,就表示,可以先调研
首先,全国房地产市场是供大于求的市场,继续保持高速的房地产投资和增速不是很现实。一个是过快的上涨会带来泡沫。其二,那就是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所以,预售制带来的,结局房地产商资金不足,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预售制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目的已经达到
而预售制发生后,不管再怎么加大监管力度,我觉得类似烂尾楼的事情,其实还是会发生的。所以最近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取消预售制”。
其实到这里,文章就差不多了,现在谈论这个问题太敏感,上一篇写强制停贷的文章已经被和谐了,大家且看且珍惜,点个赞再走吧!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图源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