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大纲重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跟着易师考,考教师更容易
在历年教师资格考试中,“课程”是一个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需要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和特征,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含义及相关理论,还有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以及基本的实施情况。而考察形式主要以单选和简答的形式进行,这其中,尤其侧重考察课程类型和课程流派,需要识记不同的类型和特征。因此本文就考试情况针对几种重要的课程类型进行知识的梳理。
最早将课程作为教育学科专门术语的是斯宾塞,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课程安排。这样的定义其实包含了课程的静态性质和动态性质——一方面,课程指教学内容的总和,即各门学科;另一方面,课程也指学校内容的进程和安排,即课外活动。我们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综合及其进程安排。
课程的类型很多,从不同的分类角度,有很具体的划分。
首先,从课程的内容属性进行划分,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课程,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择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比如我们所进行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就是从知识的角度进行课程的编定,因此都是学科课程。而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编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又称活动课程。这种课程比较少见,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出发,编定起来较为困难。
其次,从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进行划分,可以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设计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设计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下,由学校进行设计开发的课程。
最后,从课程的呈现形式角度可以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又称公开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直接、明显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计划性,各种学科课程都是显性课程;而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内隐形式呈现的课程,又称为潜在课程和自发课程,比如校园文化、座位安排等。
在考试中,有时给定概念作为题干考查,比如:
“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
这里就是给定了经验课程的概念,然后要求做到课程类型与概念的匹配,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考试中,有可能给出的选项是其他可替代的名称,比如这里给出“活动课程”,是可以替代“经验课程”的。
有时给定例子考查所属类型,比如: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
给定的例子比较简单,我们的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和自发课程。
还有一种考查形式刚才提到过:
“简答题: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简单题考查清楚明了,要应对这种题型,需要做的就是在备考时多次复述记忆。稍加整理后答案如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打破了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有: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跟着易师考app一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