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文教育-腾迎教育
此节多处涉及当时国家土地之事,也就是所谓的政治之事,若是直接以古之政治引申今之政治的话,会直接引申到国家方面,有一定的不妥情况。固,此节内容所有引申方面都以“文学界”环境来论。
第一段:前半段(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在梁惠王上第八节(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出现过类似的语句,且已经浅析过,所以不在此间再次赏析。仅仅对于阳虎所说的“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做一定的文学类的引申说明。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引申1:按照正常而言,文学界的大家们都是为了读者或是受众在精神方面能够通过自己的笔触与作品让他们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等有一定的正确认知、新鲜认知、共鸣认知。或者说,文学界的创立本身就是为了读者与受众在繁杂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块能够让自己身心真正被升华、净化的地方,这一块地方本就不富裕,也不是为了富裕而赋予读者与受众这些精神层面的引导或是指向的。然而,随着文学界的所谓的多样化,读者受众们允许了那些博眼球、哗众宠的鸡汤文或是牢骚文的出现,并且乐此不疲的推广与分享,引发所谓的共鸣。而,更多的自媒体平台以及能从点赞、分享、评论等中获益的形式,形态,也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的越来越多,把文学、艺术直接与金钱挂钩,与经济挂钩,所谓的由文学、艺术做底的文化产业也应运而生。然而,在这其中真正由仁德、仁义做底的文学大家们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奔着为读者受众的人生负责而去写作、而去创作的呢?我想30%都不到。
引申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一个不讲求仁德、仁义的文学界的环境中,真正的大家是否还有信念为爱惜自己的读者送去一份清凉,是否还能让自己的受众至死不渝的跟着自己行走在仁德的道路上,已经不得而知了。文学界大家也许只能独善其身,不被文学界的环境所同化,认知到不管做什么事情,有道则成,无道则败也是成,只有这样,才能够先让自己真正的立足于不败之地,再去求得在那样的条件之下所跟随自己勇敢走在自己这条路上的受众们,也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众生不被环境所吞噬,洁身自好,真正的对得起自己所热爱的文学、艺术。如同孟子所说那样,真正的圣贤是作为众生的榜样来生存在这个大千世界的,那么,必然会受到来自于多方的排挤与责难。然而,也正只有如此,才更能规劝自己与他人不偏不倚的走在正道上。
引申3(对比):火中取栗。
仁义对人拥有一定的规范、规劝作用,而金钱(富贵)对人只有诱惑或是促使的影响,到底自己是要受到规范与规劝呢,还是要受到诱惑,促使自己去做一些什么冲动而容易后悔的事情呢?这全凭己身的一念之差。
引申4:要想真正的实现精神价值,其也许与物质有关,但与金钱(富贵)并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物质与金钱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现如今的人们,把金钱看作衡量物质价值的唯一标准,其实不然,物质社会指的是人类的物质所需(身体机能所需),而金钱社会指的是人类的贪念所需(人类欲望所需,且此间欲望不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欲望,而是贪念念欲)。
引申5:真正做学问的大家,其所关注的并不是财富,而是自己的作品。换言之,在如今的世道之下,真正做学问的人是平凡而又贫穷的人。
第二段:正应龙子之语,阐明了贡法的剥削政策与助法的统一政策的优劣。
引申:文学界的市场份额。
不管是什么,如果他要生存,就必须拥有属于他或他们的一片土壤,文学界也一样,也有着他自己的土壤(文学界的市场份额=文学界的土壤分配)。把文学界的土壤扩充概念后,其实就是文化的土壤,文化的土壤由两类人群构成,一种是专业(业余)学者、文化人,一种是非学者、文化人。专业(业余)学者中分为有情怀、有情操的真正的专业人士与无情怀、无情操的专横跋扈、冠冕堂皇的亵渎文化的罪人,而,非学者、文化人也就是所谓的哗众宠、博眼球,完全为了利益而进入文学界的文学界共同的敌人。换言之,真正的文人墨客占这文学界的市场份额中的三分之一,而剩下的三分之二却是来破坏文学界环境的人。也就是说,真正能够扛起文学界大旗的,有情怀、有情操,为读者精神世界考虑的作家或是文学家们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一者为了展现自己的牢骚,分享自己的牢骚,引起共鸣,让负能量传遍世界各地,不惜让读者成为自己的生活垃圾桶;一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让读者平白无故的进入精神的误区,成为自我利益的牺牲品。然而,在我看来如此的市场份额,是后者垄断前者的过程,待到后者完全的吞噬前者的时候,国内的文学界环境也就即将成为日月无光的地狱。
第三段:孟子从土地分配的事情直接转移到教育上去,并且阐明了学校是学习道德的地方的真理。
引申:现今,也许还能在小学或是初中接受到难能可贵的道德教育,烦请各位珍惜如此的机会,哪怕现今社会已然无需道德,或是说没有道德的人所拥有的钱财要比从小向圣贤学习的人要多上很多(换言之,无道者控制着至少80%的金钱财富,否则从小学习圣贤之礼的孩子们定然能够在社会上好好立足),就像阳虎所说的那样,要财富就要舍弃仁义道德,要仁义道德就必须舍弃财富,财富和仁义哪个是当下所需、社会所需、国家所需、世界所需,暂且不论,论什么?论哪个是真正人类所需的(此间财富指代深层次的贪欲)。尽管如此,也请不要怀疑自己幼时接受过的教育,相信这些道德的学习、模仿与掌握一定是自己日后安身立命的法宝,也请相信圣贤,相信华夏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终有一天,就算世道不会给予你什么,而作为秉持道德、仁义、天地良心的你,一定会拥有来自于天地给予你的一片净土去生活与传承!
第四段:不同属性君王对待井田制的态度不同(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引申:只有真正的文学家或是作家,才会一遍又一遍地去修改自己的文章与作品,不仅为的是能够被自己接受,更是为了读者在阅读自己作品的时候能够正确理解而不产生误会,不让自己的作品去误导自己的读者与受众,这才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文学界的两人所必须做到的事情。反观另外三分之二的作者,不仅把写作当成儿戏,还会让如此严谨的文字排布按照自己的随心所欲来玩耍,有的甚至完全读不通顺,有的还会造成天大的误解,以一己之力搅乱本已浮躁不堪的文学环境。
第五段:只有在田地管理者与田地耕耘者相辅相成的时候,田地才会有最大的收益。
引申:文学界的风气因为有着很强的利益驱使,使得环境已经不是满目苍夷或是腌臜不堪的境地了,而是一场文学界的战争(战争中没有管理者),一场真正的大家与跳梁小丑的战争,是一场有赢家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有战争方的支持者,哪一方最终主导了文学界的风气与环境,哪一方的作家等与其支持者就是最终的赢家。然而,这场战役的变数并不在参战双方,而在于支持者的比例,且,最终获胜方也是根据那方支持者为0来判断哪方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然而,作为支持大家那一方的我来说,我看到的更多的支持者站在与我对立的那一方,支持着鸡汤、支持着牢骚,支持着毫无养分可言的作品。这场战役,也许真的会被击败,文学界中的大家们在这场战役结束之后,会否选择倒戈还是选择逃亡,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