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教育思想、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首页 > 教育 > 学生创业 > 正文

道家教育思想、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唐晓敏

这是我这学期公选课《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现代观照》课的一节。准备下周讲的。下周仍然是上网课,时间是周三晚上7点到8点20分。这只是要点,上课时会有发挥。

道家与儒家的一个重要的差异是,儒家看到的是文化与文明的正面价值,而道家看到的是文化与文明的负面性。教育就是文化与文明的传承。因此,儒家非常重视教育,而道家对教育的直接论述不多。不过,道家的老子、庄子都是富有大智慧的思想家,他们对世界有深刻的认识,许多见解虽然不是直接谈教育的,但对教育有启示意义。

“道法自然”。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教育的启示是,教育应该保护个体将其天赋自然性,以 “自然如此”的方式加以展开。教育应该符合儿童的自然天性,顺着天性来进行教育。

老子强调“无为”。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第二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第十章)等,但也肯定 “为”,如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第二章)、“古之善为道者”(第六十五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老子的无为,意思是不妄为。由此,启发人们,教育应该是“有为”与 “无为”的统一。教育不能什么都不做,但也不能“妄为”。

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12章) 对教育的启示是,人不应该为贪念欲望所支配。纵情于声娱,沉溺于五色 、五音、五味、驰骋田猎等,,必然会带来恶果。“为腹不为目”就是说,物质方面,满足基本的要求就可以。

老子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是,人要有一个高远的志向,第二是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

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陈鼓应解释说:“为学日益,就是求对于外物的知识,是知识积累的问题,因日积月累,知识日益渊博;为道日损,就是求对于道的体会,是欲望、情感之类,要求静观玄览,复返纯朴。要达到精神境界像小孩一样,就需要对世俗的情感经验一天天损减。”

“行不言之教”。意思是要教育者应以自己的行止、仪容、榜样来影响受教育者, 也就是身教。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3 章) “图难于易”。教育应从容易处下手。

老子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这很符合教师的心态与工作特点。

庄子的教育思想。庄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强调“逍遥”,主要是强调人生应该是审美化的。首先是自由。

庄子追求精神自由。认为现实中的人都为外物所役使,没有自由。他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不同的人为不同的外物所役使,无论是为名、为利、为义,皆是对人为之物的追求,这都是对个体生命、对个体自然本性的戕害。因此庄子追求个体之解放,追求“真人”之境界。庄子认为,真人的特点是忘却是非、宠辱、贵贱、好恶、生死。也就是摆脱了是非、宠辱、贵贱、好恶、生死观念的束缚。

庄子也与老子一样,反对违背自然的教育。《至乐》篇讲:“昔日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 具太牢以为膳 , 鸟乃眩视忧悲, 不敢食一脔 ,不敢饮一杯, 三日而死 。”对教育的启示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本性 , 不能用一种教育内容、一种教育形式施加于所有的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能强加束缚, 应尊重其个性。

庄子注意到,技能不能传授。《庄子•天道》篇讲了轮扁自己的经验:“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在轮扁看来,斫轮应该在徐与疾之间把握一个“度”,而这个“度”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自然,人不能不做任何事情。但在庄子看来,“做事”应该也可以是审美化的。最突出的是“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最后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庄子 养生主》) 庄子描绘了许多“大国工匠”,涉及屠宰、铁匠、木工、陶工、缝纫多种行业,这些人由技而达到了“道”的境界。实际上也就是审美的境界。

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庄子认为,必须心志专一。庄子•达生》记载:“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 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

庄子启发我们,技术是有层次的,最高层次就是“由技入道”。有功利而又超越了功利。但超越功利倒又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功利。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