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秘诀(孩子骂妈妈意味着什么)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ta所拥有的第一样东西就是父母和ta所属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是人们投身于社会的最初圈层,也是关系最密切的圈层。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显得格外突出。
正所谓家庭是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
朱永新先生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提出“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轻松高效。”
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的学堂。
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或者意识到了,却仍然没有掌握好的方法和正确的观念,奉行老一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那一套,最后亲子关系不和谐,孩子也最终未能成才。
心理学长久以来在人类教育事业以及促进人的发展上投注了巨大的精力,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其中较为突出和受到推崇的是心理学的一大主要流派——行为主义。接下来要谈的就是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成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段看似夸夸其谈的话实则揭示了了行为主义对于塑造人、培养人的巨大理论意义。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一句古话,“打个巴掌再给个枣吃”,这其实也就是行为主义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强化理论的体现。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 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因此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给予奖励,从而增加行为频率)或负强化(给予惩罚,从而减少行为频率)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 从而修正其行为, 这就是强化理论, 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这点在家庭教育中就可以实现十分广泛的应用。
第一,在“好的行为”后不吝啬夸奖,积极引导、强化此类行为。比方说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进行身体锻炼、帮忙做家务,作为家长,不可将这些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抱着“本就应该”如此的心态不置一评。
部分家长的淡漠或许会损害孩子对这些事情的积极性,也就是强化理论中提到的“负强化”。
相反,作为家长应该对此进行褒奖、鼓励,“做得好”、“你太厉害了,我很高兴看到你这样”,哪怕是这样简单的三言两语,或许对孩子来说也是意想不到的巨大意义。
第二,在“不好的行为”之后给予一定的批评、惩罚,让孩子逐渐自我反省、自我提升。很多家长会发现,总挂在嘴边的那些话,孩子似乎一句也没听进去,白费口舌。
事实上,可能只是话语出现的顺序出现了问题。打个简单的比方,有的家长一放学就和孩子说,“回家不要先看电视,写完了作业再看”,孩子没听,到家立马打开了电视机。
反之,家长先不提,如果孩子真的先打开了电视,看了许久再完成作业,耽误到了深夜,家长此时再说“你看,这就是先看电视的后果,你也累,妈妈也累。
原本你先做完作业在看电视的话,我们可以皆大欢喜!”这时,言语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孩子通过切身的体验明白了自己行为的不妥,能够及时、主动地去改正。
回到第一点,家长也应该在“改正”之后给予积极的反馈。这就是强调了“强化”应该发生在行为发生之后,而不是空口的泛泛而谈。
关键在于:正确区分“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正确实施“强化”。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非常激烈的强化措施来迅速帮助孩子走上“正轨”,这种方法非但不可取,甚至还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之心。因为孩子是人,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小世界。
喜欢在游戏、野外上花费时间也不一定是坏事,有可能天赋在此;长时间的在书桌前也不一定是好事,不利于孩子发展社交技能。
诸如打骂、冷暴力等负强化措施虽然也能见效,但得不偿失,受损的亲子关系将会需要一个更加艰难的修复时期,诸如大量的钱财奖励当然也有所裨益,但在价值观引导上却也有所欠缺,不利于孩子养成节约、赚钱不易需珍惜的观念。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一门一生的课程。各位父母不应该急于一时,也不能够将简短的文字奉为圭臬,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的。
所有的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天赋和优点,也因为人无完人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欠缺。
既然为人父母,就应该抱有接纳和包容的心,及时的引导、纠正,利用一定的知识和设身处地的胸怀去进行教育,需得时刻牢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用爱和耐心去浇灌,才能最终在时间的魔法下收获一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