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财经、文保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 财经 > 理财资讯 > 正文

文保财经、文保科技有限公司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在安徽旌德县,有一幢300年的古民居,被当地政府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宅子的保护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可宅子的继承人却一直在申请,想要摘掉“县文保”的帽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肇修堂位于安徽旌德县庙首镇太白村,是村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宅。但经过300年的风雨,房子已经受损严重,急需维修。

肇修堂第七代继承人 吕锡宝:我们最后没办法只有用木料撑着不让它塌下来

吕锡宝说,老宅日益损毁,自己又无力维修,他准备把这幢卖给有经济实力可以修缮保护它的人。但这个打算却当地文物部门制止了,理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允许私自买卖,也不能迁出所在地。

文保财经、文保科技有限公司

肇修堂第七代继承人 吕锡宝:那没办法啊作为我来讲,我不想卖但是你看看这个房子到处要倒漏的?

一塌糊涂 你怎么办呢时间长了整体都垮了。

 

古宅主人:只挂“文保”不给修缮

其实在安徽皖南地区,像肇修堂这样的古民居,并不在少数。安徽省歙县昌溪乡周邦头村有近千年建村历史,村子里随处都能看到历代传承下来的古建筑。这座父子进士府邸,建于清代康熙二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房子的主人周叙坤告诉我们,如今,只要一下雨,屋子里到处都在漏水。而村里其它的一些古民居,有的已经完全倒塌,成了一片废墟,有的则是破败不堪,已经成了危房,不少村民甚至将这些老房子用来养鸡、养猪、堆放杂物。

 

安徽歙县昌溪乡周邦头村村民:(政府)不准买卖 不准拆修,叫你自己修自己修,我们现在经济上没有那个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安徽黄山市范围内1795年以前的古民居还有4700余幢,这些年来,这些古民居正以平均每年50到100幢的速度消失。

 

老宅居住不便 村民不愿投资维修 古民居动辄几十万的维修费用是绝大多数房屋所有者无力承担的。现实情况就是,这些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仅不能给他们带来分毫收益,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安徽皖南古民居主要修建于明清时期,这些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窗户很小,采光和通风性能比较差,而且很多古民居缺乏卫生间等生活设施,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但这些古宅的所有者要想建新房,就必须有宅基地,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徽派建筑保护者 宫瑞华:你又不批他宅基地,农民又想住的舒适一点,那肯定就是一条路拆。

黄山市歙县昌溪乡周邦头村村民:拆了我们就是卖给人家啊,让别人自己拆走,别人需要这个木料。

安徽旌德县文广新局副局长 江建兴:(古宅拥有者)可能还希望房子倒塌掉倒掉以后,建房的地皮也解决了有些构件还能卖点钱。

村民们认为,花钱维修古民居,动辄就是几十万的投入,即使修好了,从近期来看,他们也不可能从中获得什么收益,权衡之下,只好选择放弃。

安徽黄山市黟县南屏村村民:你让我付出了你要告诉我,我有多大的回报只有这样,我才愿意去付出你如果光跟我说保护我有什么好处。

 

古宅数量庞大 修缮保护是难题

2009年年初,黄山市开展了“百村千幢工程”,用五年时间投资13亿元对1325幢古民居采取相应的修复保护措施。而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在黄山市有各类古民居6462幢,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损毁严重,急需维修。如果全部维修保护大概需要100个亿。此外,安徽皖南地区很多的古民居,大多分散在各个村落里。如果要对这些古民居实施原地保护,不仅需要大笔的费用,而且维护极不方便、利用价值也非常小。因此,这些数量庞大、又过于分散的古民居,就成了当地政府的一个大难题。

 

安徽歙县昌溪乡文化站站长 范海滨:虽然这些老房子非常有价值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这些老房子每年还是以一定的数量在消失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播出时间周一至周日 07:00—09:00)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