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有感(幼儿教育心理学)

首页 > 教育 > 图画校园 > 正文

儿童教育有感(幼儿教育心理学)

首先,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本让全世界数千万儿童,父母和教师都终身受益的经典养育读本。本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从人格统一性,自卑感,卓越感,社会情感,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等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出发,旨在破解儿童的心理行为密码,揭开儿童口吃说谎打架孤僻懒惰尿床暴躁等问题行为的根源,传授给父母和教师高效简单的养育技巧,培育儿童拥有自信独立勇敢坚韧等健全人格。本书对儿童人格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对父母教师及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是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在世界心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心理学界泰斗级人物。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人。同时这本书也受到心理史学家杜安.舒尔茨,心理学家爱德华.墨菲,俞敏洪等大咖的一致好评。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共读。

首先,这本书对儿童的人格统一体方面展开描述,作者认为我们在了解一个儿童时应要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得出有关其性格特征的依据,因为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很不一样,倘若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将是十分片面的。接下来我们将对儿童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不同表现来做一个概述。

首先讲述儿童对优越感的追求,事实证明不论什么儿童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对优越感的追求,并且这种追求是会受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种追求变得极其强烈时某些儿童会变得希望自己的竞争对手处于不利条件或主动制造一些麻烦。而如何去发现自己的儿童是否有较强的优越感,家长可以从孩子在考试前的准备是否过度紧张,因为对于过于追求优越感的孩子来说等待无疑是痛苦的,其次可以从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观察他是否喜欢处于领导者的角色中看出,那么对于教育者我们就应当擦亮自己的双眼,时刻注意儿童的行为变化,并在他们失败或遭遇困难时要给予勇气和鼓励而不是一味责骂。要知道一些孩子的自卑情结就是这样产生的。在刻板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经常会受到责骂,但这对于孩子往往是不利的,这是教育者们并没有抓住内在问题的表现。

在对待之前处于危险线边缘的孩子来说,教育者应温和对待关心和理解儿童,者往往能展现意想不到的结果,那么在对待有较强优越感的孩子时我们应该要如何做呢?答案是教育者应将儿童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导至对社会有益的地方。切记,有些病态的优越感是在儿童在学业或其他方面没有付出过多努力却能达到与他人一致成就时产生的。家长和老师也要避免类似称赞“他很聪明,只是不太努力”,正确的做法是培养他的勇气并为他设立不用过多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

在上文提到的有关孩子的自卑情结中这种情况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例如孩子是否过度依赖家庭成员,是否做些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博得他人的关注等等,而家长要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这种情节呢?这就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耐心的指导与不断的鼓励了,正如孩子在受到嘲笑时家长应该时刻注意孩子是否能够忍受这样的嘲笑,许多孩子受到嘲笑后往往会自甘堕落病人为自己与他人相比确实是有能力不足的地方。

下一章所讲述的是关于儿童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的问题,其中“社会情感”指的是儿童与成人都会表现出与他人团结协作,合作完成任务和让自己变得对社会有用的倾向。在这里需要注意儿童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人类因为是群居动物,语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有许多家庭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交流能力并不好,这往往是因为父母错误地对待方式,不断的唠叨和纠正似乎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罪魁祸首,父母不妨可以改变下交流方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处的环境也是不同的,父母不能一概而论。许多人或许会担心长子在知道父母要生出下一个小孩时会产生嫉妒的心理,实际上只要提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便能解决此类问题。

之后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儿童的学校教育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一类儿童在学校与他人相处不好,而且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且没有通过考试,那么对这个儿童进行批评或指责是没有用的,因为这种做法只会让他确信他不适合上学,会让他产生一种悲观的态度。举个例子就像拿到成绩单的孩子不敢回家一样。正确的做法是对待这种儿童要尽量有耐心且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我们要善于观察这类儿童在其他方面或许有特别的天赋。

下一章讲述的是孩子的外部影响,举个例子,在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哥哥非常优秀而弟弟是十分顽皮的存在,但之后弟弟被查出患有某种疾病,在医院的康复过程中他受到了父母的高度关注,在他康复后反而成为了极为优秀的人。事实证明一些表现很差的儿童或许只是想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或者老师应该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解,同时要培养孩子的勇气和社会意识。另外我们也要防止孩子在与人短暂接触后受到过分称赞的情况。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对于父母的指导,父母在对待老师的谈话时应要表现的心平气和,理智地接受老师的建议并积极做好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工作。在对待而同时切勿拳脚相向,实在忍不住时可以再心底询问自己“如果我继续这样做会发生什么”“这会对儿童造成什么影响”“我有多么确定这会对儿童产生有利影响”“”这个儿童是否有能力从其中获益“他能否从中获取教训”。

总之,希望大家在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得到一些启发。《儿童教育心理学》真的是一本必看的育儿宝典。

儿童教育有感(幼儿教育心理学)

这是对上述问题有关的一些提问,家长和教育者们可以在平时生活中提出想关问题,切记不要一下提出过多问题引起孩子的可以回答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