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堂教育_小学生教育平台网课

首页 > 教育 > 考试信息 > 正文

小学堂教育_小学生教育平台网课

小学堂教育_小学生教育平台网课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李怀源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清华附小CBD分校原执行校长

开学季,家长们又开始在想如何帮孩子规划学习,取得效果。也许我们在谈教育的方法之前,先明确教育的方向,才能分清边界,走出焦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清华附小CBD分校原执行校长李怀源和你聊聊,给孩子做语文规划之理念篇。

大家好,我是李怀源。在讲座之前,我看到了大家对孩子的语文教育提的问题,提得特别精准。

但是我们也要从教育的源头来看,孩子这棵树长在什么样的土地上,我们中国当下的语文教学的语境,到底是什么样的。

01

孩子学语文的方向

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来到世界上,应该成为一段传奇。但是很多孩子并没有成为传奇。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可能三五岁,就被大人印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他们的生命就在这种标签中不断地延续。

其实,我们和自己孩子的相遇是一种缘分,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所以,我们更多要去考虑和他们的相处以及生命的相互的作用。

大人对于孩子,只能影响不可改变。

这张图的中间是一只手。用我们的肉眼来看,用放大镜来看,用显微镜来看,分别会看到什么?我们看的是同一只手,可是看到的却不一样。工具发生了变化,看到的也会有变化。

思维也是一种工具。当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的时候,同样一个事物看起来也不一样。有时候看得更加细致,有时候看得更加全面。我也希望大家换一种思维方式来看孩子的成长。

请大家再看这张图。上面是一把勺子,下面是一个司南,古代用来指示南北的。同样一个东西,放在不同的位置,它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待一个事物,除了它本身的特性以外,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它。从表面看像一个勺子的东西,也许换个位置就可以成为指示方向的发明。

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孩子就是那个孩子,我们怎么和他相处,是我们认识他们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比方说在学校,在同学家,可能会表现得比在自己家要好。

用什么眼光去看待我们自己的孩子,这值得我们思考。

02

孩子学语文的方式

人的学习有很多种类型。但是,思维方式大概分为这样的两类。第一类就是从现象发现规律,然后形成概念,知道原理。

另外一种是正好相反的,从一个原理出发,然后去看它的概念,概念所代表的规律,所能够涵盖的现象。

举个例子,孩子用比喻句。很多孩子可能六年学完了,小学毕业了,很难区分比喻句。比如说“他长得像他爸爸一样”,到底是不是一个比喻句?有个“像”字就是比喻句吗?

孩子没有掌握本质的规律,当我们让孩子去学习比喻句的时候,不能只告诉他一个概念,把定义、方法灌输给他。

孩子对于未知的语言现象,应该怎么学?他应该先看到,比如,一篇课文可能有3个比喻句,一个单元可能有10句。然后找到这些句子,让孩子进行区分,看它们有什么样的规律,放在一起来对比,发现这些句子的相似性。

要找到相同和不同,这就是找规律。再尝试引导孩子做“归纳”。比如说一学期结束了,我们课本里边大概有20句比喻句,那么这20句话又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让孩子们来概括什么样的句子叫比喻句,这就是归纳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不是靠记忆来学习的,而是靠思维不断的发展变化来学习的,所以会给孩子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也会具备学习的能力。

03

语文学习规划的方法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研究了56对同卵双胞胎的生活。最后得出来一个基本的结论:人的特性影响着环境,实际上是人的遗传倾向塑造着周围的环境。如这张PPT:

这是一个实验,样本数据只有56对同卵双胞胎,到底能不能代表整个的人类的共同的规律?我还不能给大家一个定论,如果感兴趣,大家也可以去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

我想说的就是,有一些东西并不是由我们决定的:不是由大人来决定的,甚至也不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我们一定要看清这样的一个事实。在事实面前,我相信大家的那些焦虑就会降低很多,就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眼前的孩子。

前几天我就说了这样一句话,“一边是别人家孩子中高考的捷报频传,一边是自己家孩子学习上的硝烟弥漫。”当我们看到成功的孩子的时候,一定不会忘了自家的孩子。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看透了事实: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老天赋予你的,就是你的秉性,也可以理解成性格。就是天赋异禀,还是一般,还是资质怎么样这都是你生下来就决定。“率性之谓道”,就是按着你的规律去成长,换成现在比较流行的话,就叫“初心”“做最好的自己”。

你自己最想干的那个事,可能就是你的性格使然,因为你选择了这样的路。就是你一定要遵循本性,才是符合规律的。

“修道之谓教”。顺应孩子的规律,为孩子铺设轨道。“教”的时候一定不要逆势而为。有的孩子特别叛逆,你说他干什么,他非不干什么。顺应孩子发展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孩子,比如,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能破瓮救人。

司马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宋史•司马光传》就写到了: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的天性就像个小大人,他做的事就是阅读,读的书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完全不应该读的书。《左氏春秋》这些书,让他看了后就想;“要碰到这件事,我怎么办”“我长大了以后,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当他遇到这件事的时候,他就像在里边的人一样:第一,临危不惧;第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大人在教孩子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我们的孩子要有这种识别危险的意识,并且要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素养。

我们得看自己的孩子,孩子成长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是从漫画切入阅读,有的从文字,有一般规律,也有很多特殊的情况。

所以我们要像司马光的家长一样,认同和顺应孩子的天性。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书当然很少了,但是很多大人都反对我们看“闲书”,很多书都是偷偷的读。现在我们成了大人,这种反对“读闲书”的观念,变了吗?也许没变。

这是我在课堂上看到的一个小孩子,就1年级入学一两个月,在英语课的四人小组练习英语时,总是不肯开口读。

我就问了:小姑娘,你怎么不读?老师不是要求读吗?小姑娘回答说:“老师,我不行的。

我说,“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她就没再说话。

小姑娘的眼神让我记忆了很久,我可以肯定的说,这都是大人的话。不知道具体的大人是谁,是他的家长,还是老师。一个六岁的孩子上了小学,才一两个月,就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我英语不行的”。因为觉得自己不行就放弃努力。我相信她此前也努力过,可是没有得到大人(所谓“权威人士”)的认可。

顺从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肯定,才能给孩子努力成长的勇气。

04

“静待花开”

要征得花儿的同意

现在有很多家长是“佛系的”,有个流行词叫“静待花开”——我只要静静的等着,孩子这朵花儿就会绽放。

我想这样的家长心态是好的,但是状态是不对的。

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认为他是艺术家、是舞蹈家、是数学家,是科学家,认为他们有很多可能性,等上了小学第一次考试之后,马上就给自己的孩子贴一个标签。

孩子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还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他有很多闪光的点,我们都看不到了都被成绩那一个标签给掩盖了。

“静待花开”,不是傻傻的等待。如果孩子根本就不想“开”,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开”,他是不可能的“开”的。

两个关键词。

1、可以练习。

本领都是可以练习的。有的人需要的时间短,有的人需要的时间长,这就是天才和一般人的区别,有的人永远也学不会,但这也没关系了,总会有一个东西学得会。今年的高考,大家也看到有几个新闻,说脑瘫儿也有考了625分的,就是我们对于他们的理解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手中那么多健康的孩子,为什么他们的学业成绩不好?所以佛系的家长们“静待花开”的时候得去种一个种子。

种子就是练习。很多的东西都是可以练习的,还需要刻意练习。你想让他在方面发展的很好,就一定要刻意练习,刻意就是有目的,有坚持的练习。

2、给孩子实际帮助,而不是价值判断

这张图是我自己设计的一个图。

我们现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肯定有两个来源。

第一就是原生家庭,我们的父母怎么教我们的。

第二就是原生教室,就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然后我们再把这些转化成我们的语言和行为来教我们的孩子。

但是,有时候原生家庭是落后的,原生教室也是落后的,而现实是向前的。很多家长也会跟我交流,说李老师,现在的学校怎么不让孩子写笔记?我们过去就是写笔记,语文都学得很好。

我说,因为那个时代信息就是知识,知识就是智慧。但现在时代信息太多了,孩子们不希望让他成为一个录音机或复印机。我们希望他成为一个中央处理器。

不能让他成为一块硬盘,是吧,只是记忆背诵等等。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力被训练得超强,或者他一直擅长去记忆,那么他的创造力相对的就会降下来。当然天才可能除外。

家长千万不要误读,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能背东西,不能记东西。很多东西还是要记忆,有利于后边的材料的加工。

我在图里边有两句话,比较重要,我们应该向孩子提供实质的帮助,而不是价值判断。我觉得这是我观察,包括我自己做家长经常做不到的一点。家长更多的是给孩子讲道理,但很少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帮助。

05

语文学习的3个概念

我们现在面对的语文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厘清一些概念的边界,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语文”学科的任务是什么?语文学科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

第二个概念是语文实践。

什么是语文实践?就是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基本的学习的经验

语文实践,也有一个更新迭代的过程。过去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实践应该是听说读写。到了新的时代,语文实践就不是那么一个单向的事情,变得更加综合。

新的语文实践:第一个叫阅读鉴赏;第二个叫梳理探究;第三个叫表达交流。

阅读鉴赏核心是“识别”和“欣赏”,在阅读的过程中分别出这是什么样的文体,有什么收获。

梳理探究其实就是研究。再一个就是表达交流。就是你学口语和书面语,你肯定要进行表达和交流。

这三种实践的方式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在家里也可以教自己的孩子。

第三个概念就是语文考试

现在的高考语文,全卷字数有九千多字,作文命题也越来越活。你家的孩子离高考还有多少年呢?6岁的孩子,离高考还有12年。12年之后,中国的高考,会考什么?那一定是在全球的趋势之内,考素养,考能力以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表现。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查看详情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