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色教育基地—天津红色教育基地名单

首页 > 教育 > 学生创业 > 正文

天津红色教育基地—天津红色教育基地名单

红色资源,是共和国的生命之源,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力量之源。天津作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宁河区解放村,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天津地方党、团组织的最早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被誉为“津门之光”的革命先烈于方舟的故乡,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他的故居。孕育了“新生社”创始人之一安幸生的北辰区中河头村,依然接受着红色精神的浸润,其红色基因历经岁月积淀,日益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汇聚成磅礴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后人不断前行……这些“革命红村”,是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是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宝贵“富矿”。

天津红色教育基地—天津红色教育基地名单

近日,记者走进宁河区解放村、北辰区中河头村、宝坻区冯家庄村、蓟州区刘庄子村等“革命红村”,回望峥嵘岁月,感悟革命精神,追寻红色基因的传承力量。

七里海边的“红”与“绿”

“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舵,战胜眼前魔,何愁苍海阔。”宁河区解放村的于方舟故居中,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作,再次带人们走进了那段峥嵘岁月。

“这些年,村里的‘当家人’换过不少,但于方舟烈士‘以己为舟济苍生’的红色精神一直在村里传承,我们永不敢忘。”宁河区俵口镇解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文东如是说。

解放村不算大,全村共600余户,近2000人。这里街道纵横交错,路面受地形限制虽不宽敞,但通畅整洁。家家户户门前栽种了花草,并设置有“生态车位”,街角还摆放着统一规格的垃圾箱,在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村景中,于方舟故居就静静伫立在街道旁,时刻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有着红色历史的村庄。解放村的村民们大多与于方舟沾亲带故,村里遇到什么大事小情,大家都比着干,谁也不愿落后。

在村庄发展的过程中,解放村遇到过许多和其他村相似的“老大难”问题:私搭乱盖、环境脏乱、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等,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2020年,解放村以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拆违,是解放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首场战役。村干部、党员带头拆除自家违建,做出样子给大伙儿看。“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不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大伙儿根本不服你。”于文东说。

党员干部带了头,一向以“烈士老乡”自居的村民也不甘落后,但毕竟违建建时花了不少钱,现在要统一拆除,村民一时有些想不开。霍姐家是典型的占地接盖的“后跨房”,接到村里下发的《责令限期拆除告知书》后,她十分不解:自己花了十几万盖的房子,怎么说拆就要拆?为此,于文东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次次到霍姐家,把未来村庄的发展规划掰开揉碎地讲给霍姐听:“咱们村紧挨着七里海湿地,又是‘烈士故乡’,这环境谁不羡慕?可不是谁都有机会生活在这样的村庄。您老是通情达理的人,既然国家有政策,镇里有规划,咱老百姓就得支持。这可是为了大家伙的利益呀!”听了这话,霍姐茅塞顿开:“当初于方舟烈士为了救国,连生命都能舍弃,我们受这点损失又算什么?如今党员干部不分黑白地奔波,为的也都是我们老百姓,咱还有什么话说?我带头拆!”

为了拆违建,霍姐还专门买了一辆三轮车用来搬运杂物。违建拆除后,果然如之前所规划的一样,霍姐家门前建成了生态停车位,还铺设了步道。到了夏天,村里的国槐、丁香、蔷薇满路飘香,霍姐家门口就像个大花园。“现在每天一开门,看着这干净漂亮的小村就舒心,大伙儿都后悔没早点儿拆。”霍姐笑着说。

路敞亮了、环境好了,解放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都说和生活在城里没啥两样。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足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因为地处七里海湿地保护区,解放村不能像某些传统旅游村庄一样“靠水吃水”,但村“两委”并未就此坐等懈怠,踯躅不前。“革命先烈为了建立新中国流血牺牲,我们这一代人,为了百姓的美好生活,要接过先烈手中的接力棒,书写新的红色篇章。”解放村“两委”立下了响当当的誓言。

俵口镇在全国管道制造行业赫赫有名,俵口工人的名声也是远近闻名。解放村剩余劳动力多,会手艺的也不少,何不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劳务输出,组织村民从事市政工程周边行业?作为村里的致富能手,于文东和村“两委”班子为村民打造了一条职业转型的新农人之路。如今,在自来水、燃气、供热、供水等涉及管道铺装的领域,都能看到解放村村民的身影。

解放村美了,村民富了,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近日,于方舟故居还入选天津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没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哪有今天家家户户的幸福生活!生活再好,老一辈的革命传统也不能丢。”站在于方舟故居前,管理员马连才动情地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

记者 张婉妮

红色精神薪火传 烈士故里焕新颜

北辰区双口镇中河头村党群服务中心向西300米,有一座四方宅院,院中矗立着一座纪念碑。这里不仅是天津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也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中国党员安幸生烈士的故居。当年,从此地走出的这位青年志存高远、年少有为,20岁即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天津支部主任,领导天津工人运动。这段血与火铸就的历史精魂,一直赓续至今,深深影响着后人。

如今,走在村里平整洁净的村道上,两侧灰瓦白墙、高门大院的民房外墙上,随处可见精心绘制的宣传红色文化与乡风文明的彩绘图,崇德向善之风扑面而来。村委会南侧的党群文化广场上,村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唠家常、锻炼身体,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体会最深,也最有发言权。

“以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里困难户比较多,矛盾纠纷比较深。环境卫生也很差,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走在土村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转机发生在2018年的夏天,圆满完成“两委”换届选举的中河头村,一切都不同了。

曾任北辰区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的“80后”年轻干部张谦,2018年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中河头村,成为村里“一肩挑”。那时的张谦满怀一腔热血,决心在“红色村庄”大展身手干一番事业,在他看来,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精神,就是要在看似寻常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忠诚为党、无私奉献,忠诚为民、勇于担当。“面对中河头村当时的实际状况,我们下定决心,要干就要从老百姓看得见的地方先着手。为了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再苦再难,我们也要踏踏实实干下去。”

以全域清洁化工作为契机,村党总支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以及团员,组成一支近百人的队伍,头顶炎炎烈日投入到“百人百日卫生清整大会战”中,集中开展义务劳动,下大力气拆除主干道违建,清理卫生死角。为确保环境提升常态化,村“两委”班子和网格员每天加大巡逻力度,党员、村民代表包户、包胡同,入户对村民进行宣传劝导,规范村民的垃圾处理方式,从根本上转变村民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并通过评选先进个人、最美庭院,鼓励村民共同维护村容村貌。

扎扎实实的变化与成果,让村民看到了新班子的务实与诚心。紧接着,道路硬化、户厕改造、排水管网提升、自来水管网改造、“煤改电”工程先后紧锣密鼓地展开。经过近两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全域清洁化持续推进,村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节节攀升。

中河头村的可喜变化不止于此,更让村民感到欣喜的是,村“两委”班子的工作作风变了。

村干部安同顺回忆:“以前村里三个党支部中的近亲属关系都比较集中,不利于工作开展,老百姓对此很有意见。现在重新划分了党支部,把每个支部中有近亲属关系的党员分散开,没有亲情和面子的搅扰,工作起来更顺畅了。”

换届后,抓班子、强队伍、转作风成为中河头村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周例会、责任任务分工公开机制,严格执行村监会、群团组织等各类组织向村党总支汇报制度,以及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有效推动村干部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履职尽责、行使权力,班子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村党总支充分利用村里的红色资源,发挥安幸生烈士故居教育基地作用,利用清明、“七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帮助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铸牢思想根基,在学习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

“在各项工作的推动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形形的困难,这些与革命先辈当年面临的艰难险阻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今天的我们更没有理由懈怠、畏缩不前,而是要用烈士的革命斗争精神与大无畏精神不断武装思想,激励自己奋进,把农村各项工作做扎实。实践证明,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所做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经过几年农村工作的历练,张谦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体会更深。

环境美了,人心齐了,更要想办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为从根本上扭转中河头村经济基础薄弱的状况,村党总支通过完成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和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他们充分用好用足国家各项相关政策,规范土地承包,流转耕地500余亩用于植树造林,引进企业资金,开发林下经济,使村集体资产扭亏为盈,村民福利水平也逐年得到提升。

采访期间,正值中河头村刚刚完成新一轮换届选举,年轻的“90后”党务工作者石尚从张谦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任“一肩挑”。如何更好地依托村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开发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项目,进一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眼下已被列入新班子的重点工作计划,一幅打造红色旅游示范村的发展蓝图愈发清晰。

对于未来的发展,石尚满怀信心:“红色精神中也蕴含着开拓创新、不断奋进的优秀品格。我们将不负烈士遗志,传承好红色基因,以更高标准、更扎实的举措建设好我们的红色美丽村庄,推动中河头村在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经济发展等各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

记者 韩燕玲

冯家庄的初心与梦想

走进宝坻区冯家庄村,只见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村党史馆与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坐落在村口,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安静质朴。这里,曾诞生过宝坻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是党群同心、英勇斗争的红色热土。新时代的冯家庄村,也依然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着伟大革命精神,在乡村振兴中书写着新的篇章。

革命时期,

冯家庄村民为前线筹集并运送粮食

血泪:为了人民当家作主

这是个堡垒村。

1942年,冯家庄村成立党支部,党员3名——于广茂、于启祥、刘广柱,于启祥任党支部书记。

一天,反动派包围冯家庄村,将全村70多人抓起来,严刑拷打,逼问员的下落。村民于凤芝被拴着大拇指吊在大门上鞭打得浑身是血,最终昏迷过去。即使这样,全村也无一人说出党员的下落。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冯家庄村人父送子、妻送郎、姐送弟,前赴后继参军参战;他们打地窖、做暗哨、救伤员,掩护员开展地下工作;他们杀敌寇、袭警所、炸军车、损电讯,投身革命……

1947年,大地主张秀奇指使张怀武等4人,借还乡团“讨伐”尔王庄之机,前往冯家庄村杀害于启祥。当时,于启祥已被调到县里协助开展土改工作。敌人扑空后便惨无人道地将正在坐月子的于启祥妻子和他刚出生6天的幼子及3岁的二儿子全部杀害。于启祥的二嫂、村妇救会主任、员冯桂香携于启祥6岁的大儿子逃走,由于担心党员名单被搜出,又折返回来,也惨遭杀害。冯桂香倒下时为保护党的秘密,用尽最后力气将党员名单压在身下……

“先辈们相信‘只有,才能救中国’,他们流血牺牲,就是为了能换来一个‘可爱的中国’,换来一个幸福的今天。”每每讲到这,村党史馆馆长、“老”书记于连才总会不禁泪湿眼眶。

生机:我们的小康生活

这是个小康村。

杨柳吐绿,春风拂面。时至中午,冯家庄村内前来观光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我们把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经济结合起来,城里的游客既可以在村西的蔬菜大棚采摘绿色果蔬,也可以到村党史馆了解冯家庄村的红色历史。”冯家庄村“一肩挑”刘为介绍说。

冯家庄村过去以种植玉米、葵花籽、棉花等作物为主,是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较差。市委组织部驻村帮扶工作组进驻冯家庄村后,为村庄治理与发展出谋划策,整修街道里巷,绿化美化院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何利用好村里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也是帮扶组和冯家庄村“两委”班子心中的一件大事。

2017年,冯家庄村党史馆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全市第一个村建党史馆、第一个村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在村党史馆中,参观者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精神洗礼。自开馆以来,村党史馆共计接待参观团体1400余批,总接待人数超过5万人。

近两年,冯家庄村红色生态旅游布局逐步完善,确立了以红色教育板块为核心,配套农家餐饮、果蔬采摘、生态种养等特色服务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不仅如此,我们村土地实现100%流转,每口人有7亩2分地,一亩地的流转价格是850元,比之前在地里辛苦一年挣的都多。因为解放了劳动力,大家还可以到种植户家、附近工厂打工挣钱。”刘为说。2020年,冯家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还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富裕起来的村民不忘党恩,他们说:“先辈流血牺牲换来新生,帮扶组带来党的关怀,冯家庄村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传承:红色基因代代传

这是个“红村”。

时光荏苒,冯家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条始终没变:矢志不忘走过的路。

作为“一肩挑”,刘为带领村民勤劳奋斗、默默耕耘。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刘广柱的孙子。“作为革命先辈的后人,更要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刘为说。

“传承红色基因,紧跟党的步伐”早已成为冯家庄村人的共识。

35岁的水产养殖户董洪伟是村民眼中的能人,他不仅懂得养殖技术,还带动村民致富。生活富裕了,但董洪伟却并不满足,他心中始终藏着一个红色的梦想——入党。

2019年,董洪伟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村党组织培养教育下,现在的他已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董洪伟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特别是回乡创业的青年,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刘为告诉记者:“大家入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村现在已经有7名入党积极分子了。”

2018年卸任的“老”书记于连才总是喜欢坐在村党史馆前,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就像他说的:“不管时代怎么变,不管生活怎么变,融入冯家庄村人血脉的红色精神永远不会改变。”

记者 王蕊

十里红色路 谱就新传奇

刘庄子村地处蓟州区下营镇中部,是全镇最大、人口最密集的村子之一,著名的爨岭庙遭遇战就发生在这里。从村子走出的抗日名将刘继抗,更是为这座革命老村增添不少传奇色彩。

和许多革命老区一样,刘庄子村也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

“我们村有321户、1000多人,村民居住比较集中。过去农村在环境上不讲究,大家习惯乱堆乱放,导致村里的道越来越窄,最窄的地方过一辆轿车都难。”“村里耕地少,大多是山地,村民以种果树、打零工为主,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村子在发展上始终打不开新思路,瞅着周边村子一个个富起来,我们眼馋,又没办法。”村“两委”班子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记者描述着村子之前的“窘境”。

刘庄子村与东山村仅一山之隔,但旅游业的发展却大相径庭。东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尝到开农家院的“甜头”,而刘庄子村拥有营业执照的农家院仅有19户,正式经营的6户生意也比较惨淡。路窄难走车,地少难停车,成了制约村子开发旅游的最大障碍。

“革命先烈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在咱村的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他们无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的任务就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新天钢集团驻村帮扶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苦苦谋求发展思路,誓要打通发展瓶颈,让全村百姓享受乡村振兴的美好成果。

“要致富,先修路。”这把已经被前人反复证明过的“金钥匙”,在刘庄子村同样适用。几经考虑,他们决定先从整修道路入手。

入户做思想工作,清整杂物,对村内道路重新铺装,翻修村党群服务中心,对村里与镇主干路相连的600米老路进行了拓宽改造,打通旅游发展“生命线”。虽说只是短短600米的老路,但改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党员干部的努力和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魏仲义是刘继抗的侄子,经常给村民和游客讲述刘继抗的战斗故事。他说:“叔叔是一个敢拼敢干的人,面对日寇威胁,他总是临危不惧、虎口脱险,还能给以沉重打击。但他面对人民群众,却非常平易近人,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不拿自己当‘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在我们眼里,帮扶组和村干部们,和那些抗日英雄一样,都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的。”

“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是为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如今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带着村民富起来,带领乡村强起来。”发展的“瓶颈路”打通后,刘庄子村开始步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他们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与村合作社一同组建天津美宸营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村集体闲置的10亩建设用地及园林地,植入“互联网+共享山庄”经营模式,打造“叁农乐园”旅游休闲项目。新建精品民宿、农产品电商直播间、儿童山地乐园,同时组织村民筹备果园采摘项目,让游客既可在此开展自然教育、文创培训、非遗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也可进行休闲娱乐、亲子游艺,购买、采摘到蓟州本地特色的酸梨、板栗、山楂、白杏等农特产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实现了产业兴旺、村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目前,“叁农乐园”一期已基本建成,以“旅居康养”为主题的二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年底完成建设,到时可接待1000多人住宿,1万人游览,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不少于13万元。有了产业,村里发展底气更足,村民的致富热情空前高涨。

除此之外,下营镇党委、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对镇域内的红色遗址进行翻修整理,并精心设计打造了一条“十里红色长廊”,串联起常州村、爨岭庙烈士陵园、青山岭战备洞等红色点位,让参观游览的客人既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又能看到蓟州的山水和产业发展,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

每当有游客前来,好客的刘庄子村人不仅热情招待,还把给访客讲革命故事当成自己的使命。“刘庄子村的红色故事会一如既往地讲下去,红色精神会代代相传。”刘庄子村“老”书记、爨岭庙烈士陵园讲解员范文清信心满满。

记者 刁云鹏

“革命红村”:

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

红色资源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不仅见证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砥砺奋进的改革史,也蕴含着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精神密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的“活化石”,有助于深刻认识党的来龙去脉、重要历史经验、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传承弘扬好宝贵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红色文化。

天津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孕育了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成为革命的摇篮。从李大钊在天津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开始,100年来,党领导天津人民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革命历程,都化作我们身边一位位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一处处历经风雨的革命遗迹、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作为天津党史发源地的诸多红色村庄因其独特性成为别具特色亮点的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不可多得的鲜活教材。

浸染红色文化、锤炼党性修养的历史教材。“革命红村”作为现实的红色资源,是历史的实证。把党史学习教育“搬”进“红村”,活化了历史的场景,对于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置身宁河区解放村于方舟烈士故居、北辰区中河头村安幸生烈士故居,实地瞻仰、踏访遗迹,天津市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天津籍员、第一任天津地委书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生动的讲解、音视频情景再现、珍贵的资料文献和烈士遗物等,现场沉浸的方式不仅还原了当时当地的真实革命场景,而且翔实展示了催人泪下的伟大革命故事。追寻历史记忆的红旅亦是回望初心使命的精神之旅。与革命先驱的心灵交流,让“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在体悟党的苦难辉煌中洗涤思想灵魂、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深着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一处处红色村庄传递着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成为有生命的历史地标、有情感的历史教材。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不竭动力的现实教材。“革命红村”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是“知所从来、思所将往”的最好例证。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为了回顾走过的路,更是为了走好当下的路。冯家庄村是宝坻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筚路蓝缕,2016年修建了全市第一个村建党史馆,并成为第一个村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盘活的红色资源发挥了引领绿色发展的巨大作用,形成了集红色教育培训、绿环境、生态农业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良好格局,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红色道路。2020年创下了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的硕果,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这是新时代乡村探索发展的实践成果,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有力的现实教材。

赓续红色精神、砥砺奋进发展的生动教材。“革命红村”嵌入了英雄先烈对理想信念至死不渝、对党的事业忠贞无悔、对国家和人民无私无畏的伟大革命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继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就要深刻理解先烈为了谁流血牺牲、为了什么流血牺牲、是怎么流血牺牲的,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才能在新征程新使命面前紧握时代的“接力棒”,续写奋斗新华章,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蓟州区刘庄子村曾是孤悬敌后的冀东抗日战场,爨岭庙遭遇战的发生地,杨大章、廖峰等130名抗日英雄都长眠于此;也是闻名冀东的抗日英雄刘继抗战斗过的地方,这是一块融入红色血脉和抗战精神的热土。红色精神烛照当下。77年后的今天,刘庄子村不甘落后,在结对帮扶困难村中打通瓶颈路,做实“叁农乐园”旅游项目,精心打造“旅居康养”新主题,不仅带动村民增收,还实现了对土地、山林、人力和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踏上了乡村振兴路。赓续在于践行。红色村庄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滋养,不畏困难、不断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砥砺前行,是对来之不易的红色政权的最好报答。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力量之源。一处处“革命红村”蕴藏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凝聚着不竭的奋进之力。我们要从这些红色村庄的前世今生中,汲取永葆初心的力量、坚定信仰的力量、奋斗拼搏的力量,在情感深处、心灵深处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砥砺初心、践行使命,开创更加辉煌的美好未来。

编辑 | 王秉文

二审 | 孔维薇

三审 | 高羽

来源 | 《天津支部生活》2021年第4期(党建版)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