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招生简章

首页 > 教育 > 考试信息 > 正文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招生简章

潮新闻客户端 林雨尘 记者 乐美真 张文利 通讯员 毛行健

今年6月,国内首批毕业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近100名本科毕业生,正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他们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会不会是大材小用?养老服务界的前辈们有何看法?近年来,浙江养老服务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现状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又是什么?

近日,记者采访省内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养老机构负责人、资深护理员、研究院校专家,请他们畅谈对于养老服务高学历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招生简章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今年的端午活动中,年轻的工作人员陪伴老人游玩。受访者供图

本科生学习速度快

但专业领域还需接地气

“本科生来了,这对于机构而言是很好的消息。”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汪守胜说,每年中心都会有不少相关专业的专科学生来实习,表现好的也会留用。近几年,机构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基本上都希望招本科生,但目前开设养老服务相关本科专业的学校较少。

“养老机构非常需要高素质人才,随着本科专业的出现,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选择这个行业。”汪守胜说,他认为,当今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行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这批“新鲜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业路径可选范围很广。“可以预见,本科生的出现会让机构对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汪守胜笑言。

在浙江宏爱助老为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居家康养事业部总经理范懿心看来,养老服务专业的本科生能给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生机。

“从过去和年轻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他们学习能力很强,接受并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很快。”范懿心说,目前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数量偏少、年龄偏大。在某些智能化场景中,这些从业者自己也是需要帮助的群体。近年来,智能化设备更新速度很快,对年长的从业人员是个挑战,他们在照顾老人的同时还要学习智能化设备,花费大量时间精力。

范懿心表示,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方面会有优势,一来学校里可能学习过相关知识,二来他们本身的学习能力很强,能节约不少时间。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这方面“新带老”,帮助老员工们更快熟悉智能化环境。

“本科生的思维理念、逻辑等方面相较于专科学生可能会更好一些,学习体系可能会更完善。”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介护区主管护士长陈飞宇说,现如今,老人的需求早已不仅是衣食住行,更在于精神文化领域的富足。陈飞宇坦言,机构经常组织活动丰富老人生活,但不得不承认一些想法比较固化,年轻人想法新颖、创意多,而且他们擅长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会给老人们带来很多活力。

作为全产业链养老服务公司,浙江宏爱助老为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大且全面。

在今年的招聘中,范懿心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认知症干预师、辅具适配师等工作了解程度较低,他们对养老服务的理解,更多的还停留在养老护理员、养老社工等层面。而随着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工作内容必然会越来越细分,这是需要从事这一行业年轻人深入了解并思考的。

“本科毕业的年轻人,理论知识肯定是足够且相对完善的,但养老服务并不只是课本里说的那些。”汪守胜表示,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有超过1000位老人,一位老人即一份个案,每个老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是不同的。更何况,在从事养老服务的过程中,从业人员面对的不仅是老人本身,还需要面对老人身后的家庭,如何沟通交流,如何处理彼此间的关系都需要付诸心力。

“这些问题往往不是靠单纯的理论知识就能解决,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探寻与老人相处的方式,摸索出合适的工作路径和模式。年轻人想真正做好这份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汪守胜说。

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的葛燕青(左三)在社区工作8年后选择转型成为养老人。受访者供图

日语专业本科生转型

新手小白一路逆袭

35岁的葛燕青是杭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一名护理员。2012年,她从浙江工业大学日语专业毕业,之后的8年一直在社区工作。

2020年4月,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改行做养老护理员。葛燕青是这样说服家人的:“变老是每个人的殊途同归,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领域是能干出成绩的。”

半路出家谈何容易。在尚未到岗前,她觉得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内容就是陪陪老人,做些简单的护理工作。但当她真正走入院里,开始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的时候,她发现一切并非如之前想象那样。

搬抬老人时如何用力?怎样将床铺整理得又快又好?老人发生不同情况的意外后如何紧急处理?专业护理涉及的学科十分庞杂,包括老年病学、药学、社会工作、康复护理等方面。面对压力,她主动向护工前辈请教,学习照护老人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的护理、按摩手法,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老人满意为止。

葛燕青的技术在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完成蝶变,去年,她前往舟山市嵊泗县嵊山敬老院,在那里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支老服务。从日常照料、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再到涉及老年人生活以及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当地老人和护理员都说葛燕青样样精通。

“干养老护理这一行,需要爱心,更要技术过硬。”葛燕青认为,本科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养老人,需要接住地气,也就是吃苦耐劳、不怕累、不怕脏,不可好高骛远。她发现,年纪大、文化水平偏低的护理员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操作技能没有太大问题,与之相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理论知识很扎实,但技能操作还需要继续打磨和历练。

凭借多年工作经验,葛燕青捕捉到养老护理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的不平衡,她也希望以后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能够均衡发力,成为综合类人才。

作为今年杭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的二等奖得主,葛燕青拿到了初级护理员证书,她认为这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认可,也让职业生涯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如今,她越来越坚定地认为,养老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今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份值得坚持干下去的工作。”

温州医科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2022级公共事业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方向)本科班课堂实训。受访者供图

理论与实践并重

培养复合型人才

今年1月,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其中指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还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较低、流失率较高等问题,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制度机制尚不健全。

事关养老,浙江始终走在前列。数据显示,当前浙江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达1340万,占比26%,这也预示着对高质量、多元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3年前,浙江树人学院新设立的全省首个家政学本科专业迎来25名新生,核心课程包含老年学、健康管理与实践等。浙江树人学院经济与民生福祉学院家政学教研室专任教师翁江焓表示,养老行业对养老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既要有一线服务人员,还要有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要打造复合型养老人才。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格外注重理论与实践并行,实行双导师制度,即校内授课老师和校外实践老师,鼓励学生在假期进入相关养老机构、组织实习,增进养老领域的校企互动、交流和行业粘性。

也是在2021年,我省“老年服务与管理”本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工作在温州医科大学正式启动,采用“线上学习+面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学生可在职业业余时间学习,学制2.5年。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梁韶晖介绍,第一批招收的学生恰好今年毕业,共有69人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其中年龄最大者为1973年出生,最小者为2001年出生,女性占比较高、人员呈现年轻化,不少学生都拥有多年一线养老服务的丰富经验。

梁韶晖透露,这些学生在实践方面动作很快、能力很强,但在理论学习和掌握上时有露怯,这也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格外注重的。

在他看来,要培养市场需要的养老人才。巩固养老理论知识,加强对养老政策的把握和分析能力,注重养老机构的管理与运营,同时结合社会学、营养学、老年康复护理等专业开展学习。学生们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不仅提升个人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助于职业发展,也促进整个养老服务行业迈向专业化、职业化。

从目前涉及老年、养老相关的课程设置来看,虽然浙江省内各个高校培育方案不同,专业设置也有所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体上是培养具备系统的养老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医养照护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浙江工业大学讲师、浙江银龄康养产业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梁卓慧认为,目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存在就业方向模糊的问题。例如,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包括老年学、营养学、社会学、护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过于“普适性”的培养方向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难以凸显和其他行业的明显区别。

二是院校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联动培养机制有待优化。院校一般将理论教育作为培养的主要方式,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长远远超过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长,容易忽视学生群体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规划能力,这些技能的缺乏往往导致年轻群体难以适应养老服务工作需要。

为了切实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浙江各地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养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宁波依托产教融合办学,促成专业养老机构与宁波大学医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开设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医养照护等养老服务专业,支持职业(技工)院校在养老机构设立分校,定向委培“一专多能”高层次护理人才;义乌推行“物业+”“家政+”“护理+”养老服务行动计划,加快产教融合,抢占高层次阵地,开展企校合作……

省民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不论是支持引导更多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吸引人才,还是利用政策激励和扶持,留住人才,这些措施体现了浙江在养老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旨在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如何让养老高素质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是构造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关键所在,要鼓励多途径多渠道吸引人才,从政策激励、提升薪资、社会保障、专业培训等多个维度发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