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孟(汽车孟冀)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赵昊然
题图 / 李 玥
据说,如果你现在问一个上海男人解封后最想见谁,答案八九不离十是他的Tony老师。
在上海家中呆了超过40天,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感慨,“大家可以看出来我头发非常长,上海封控一直没有出去理发。”
他相信胜利就在前方,“总归会过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汽车工业得益于全球化,得益于自由竞争,造就零部件产品这样的规模和发展。也给主机厂提供了合适的技术,有竞争力的产品,最终服务了汽车用户。”
2022年5月15日,陈玉东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第七届铃轩奖启动仪式。(铃轩奖申报方式:点击链接http://lingxuanjiang.cn登录铃轩奖申报平台,按照要求注册并提交申报材料即可。)
近两年来,从芯片短缺到上海封控,供应链在汽车行业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汽车零部件TOP10中,9家的中国总部都在上海,从4月中旬开始,部分企业就因上海封控导致供应链断供停产了。
特殊时刻,一个原本广而告之的启动仪式,变为一场线上论坛。
铃轩奖执委会邀请了20余位中国主流车企采购负责人、主流零部件企业负责人以及轩辕之学巨浪、铃轩以及汽车菁华班学员,共同探讨特殊时期保供措施与未来汽车市场展望,并将之赋予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憧憬未来”。
铃轩奖评委会主席,轩辕之学校长,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博士在启动仪式上说,“我希望不只是简单地给大家输入一点正能量,而是想要告诉大家,黑天鹅虽然可怕但终究会飞走,灰犀牛更加可怕但它不一定就是灰犀牛。如果我们憧憬的是光明的未来,那么未来一定会是光明的。”
因为疫情,不少与会者已经在家中工作了30天甚至更长,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对未来如这场论坛的主题般充满期待。
采埃孚亚太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许欢平笑言自己的情况比陈玉东好些,有志愿者帮他理了头发,但他的感悟一模一样。
“这段时间上海是我们从业以来最困难的时候,整体上来讲行业举步维艰。明天开始上海逐步的要开放,我们也是感受到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所有的一切都会向好。老百姓消费的需求也会持续释放出来。”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去年还在为找芯片操碎了心,今年上海供应链的断裂就让采购老大们急白了头发。
汽车供应链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四化转型叠加疫情导致的危机改写了汽车产业格局,与之紧密相连的零部件产业从幕后走向台前。国产化进程加快,供需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从硬件到软件,新技术的不断演进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广州小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何涛感慨,“近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汽车供应链的复杂度在进一步的加强,汽车供应链应该是所有民用供应中难度和复杂度最大的行业。
理想汽车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副总裁廖泽华深以为然,“整个汽车产业链特别长,数千个零件,如果二三四五级层层打开下面还有设备产业,非常复杂。”
危机之下,全新的供应链体系正在重塑。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采购副总裁李海特别强调这次疫情让他们下定决心加大国产化力度,他说,沃尔沃已经要求在全球各个地区,包括欧洲,中国,美国做全部国产化,目标是停止跨州的零部件物流。“我们将来一定是,要至少我们的目标是全部国产化。不是说越多越好,不是,是全部国产化。”他强调。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服务支持采购部部长孟唐华已经在供应链行业工作了超过18年,是位不折不扣的老兵,他认为,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汽车供应链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但不仅仅是看似高大上的信息化,而是要真正落地实用,“我们还是要遵循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把最懂工艺和懂力量的人培养成信息化专家”。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刘俊是铃轩奖的新晋评委,他表示,作为一家新生的科技公司,岚图愿意和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有意向在新域发展的伙伴一起探索和成长。此前,岚图已经在空气悬挂系统、三联屏升降等技术上与供应链企业共同填补行业空白。
在第七届铃轩奖启动仪式上,不止一位采购负责人和Tier1高管提到,希望通过奖项的评选,发觉具有潜力的潜在合作者。而发掘一批零部件优秀分子和新生力量正是铃轩奖的使命之一。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前沿,中国汽车在过去几十年中完成了追赶和蜕变,正在实现超越,汽车人在其中展现出的韧劲和决心令人感叹。这一次,轮到了汽车供应链。汽车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节点都担负起了重任,沉甸甸的却也义不容辞。
北汽集团技术与产品管理部部长宋玮说,“车作为资金、技术、人才高度聚集产业,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在动荡的环境下趁势适应这个环境,不断的发力,发挥我们积累的技术,同时也要承担起来我们自身需要的责任,这也是时代的选择。”
哪吒汽车首席技术官戴大力已经在家中工作了46天,他说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但也有更多时间思考,当下中国汽车供应链有远虑有近忧,有危机有变局,行业中的几乎每个人都面临挑战,但也可以在封控期中积蓄力量。
“如果想跳得更高需要下蹲积累能量然后才能一跃而起,希望参会的嘉宾企业各个同行,大家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得到沉淀和积累,将来获得更大的发展。”他说。
以下是出席第七届铃轩奖启动仪式的22位重磅嘉宾的演讲节选,有删节和改写。
邵奇惠
01
铃轩奖评审团名誉主席,黑龙江省原省长、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
铃轩奖为新汽车时代供应链而来,铃轩奖为新全球化而生,铃轩奖为中国汽车供应链之崛起而奋斗。
贾 可
02
铃轩奖评审团主席,轩辕之学校长,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
今天,在新汽车时代,了不起的中国车正在成为现实,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要坚信,全球化是我们能够有如此成就的重要保证。我们不可能闭门造车,所以对于汽车供应链来说,因为经常性的天灾人祸,从全球范围内来说,我们确实需要调整,确实需要建立更安全更有弹性的保障体系,但绝对不要悲观。
全球化是历史大趋势,任何民族都不可能置身其外。这个过程中,当然会有挫折,但绝对是暂时的。实际上,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那么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在走全球化道路。4万年前,现代智人从非洲一路来到东亚,这也就是全球化过程,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
19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阿诺德说过:“现代人徘徊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已经死去,另一个还无力诞生。”我们就是那些帮助新世界诞生的人,我们正在打破一个老去的僵化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我们努力建立一个崭新的强健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我们正在告别传统汽车,我们正在迎接新汽车时代。
赵福全
03
铃轩奖评委,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从我个人和企业老总交流过程当中,大家现在是治标的短期行为偏多,不保供,今年我的总裁就没了,如果我们永远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解决治本的问题我认为这个企业走不了太远,这个产业也不会有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这里面既有短期的生存也有长期的发展,有很多都不是一个产业能解决的问题,是国家的问题,也有很多问题是企业长期的战略投入问题。
这些问题听起来大家都懂,但事实上解决起来需要战略眼光,需要企业家的大智慧,更需要国家的产业智慧,在这里面我觉得就真的需要一个大平台,不仅仅的对供应链企业进行简单的评奖,给予认可,更需要大家能够把各方的专家聚集在一起进行开放式的交流探索,甚至是争辩。
闫建来
04
铃轩奖评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供应链当中主机厂企业和Tier1,二三级配套商大部分进入了复工复产的白名单,但众多三四级甚至工艺供应商,材料供应商还没有进入到白名单。现在看来已经不仅仅是供应链安全,应该我个人认为已经整个生态圈的总体安全问题。
如果我没有物流的保障,没有基本劳动力的保障,没有基本工艺的保障,复工复产可能也是一句空话。在艰难时期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为整个生态圈安全,甚至全球汽车业平稳的可运行而努力,当然这个命题更大。
作为企业而言,我们做好自己的安全就是为全球供应链安全做保障,我们自身安全了,所有的企业都向着安全的目标去挺进,整个复工复产才有意义。
陈玉东
05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一起经历了零部件的国产化,期间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让大家充分竞争。博世作为零部件厂商,提供最好的竞争性的产品,合适的产品。如果没有竞争,我们躺倒不干,这个行业是无法往下发展的。
过去在中国零部件行业,我做了20多年,这20多年当中得益于各位主机厂的采购老大给我们博世关照,我们表现不俗。2021年,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我们完成了950多亿元的销售额。
我个人还是坚定不移的全球化的支持者和相信者。我相信过几年后全球化会前进,和我们汽车业的新四化一样不可阻挡,肯定是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好的产品才最有市场。
作为汽车零部件厂商,作为汽车技术供应商,我们一定要提供合适的产品给大家。在铃轩奖评选过程当中,拜托各位评委评出中国汽车业所需要的最好的零部件厂商,为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许欢平
06
采埃孚亚太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推进,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两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长足的进步,我觉得这个过程不能简单的停止,我们会面临短期内汽车销售数量下降,以及供应链的困难。
但整个势头其实并没变,我觉得过去几个月的数据也表明,一方面电动化比例持续增加,疫情期间这个比例没有停止反而更高了。
第二个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生产数量和相对市场份额在不断增加,这说明我们整个汽车的原动力,市场的原动力并没有停止,只是我们因为疫情的原因,目前供应链的原因,步伐比原先要慢一点。
最困难的时候信心非常重要,整个行业,无论是主机厂、零部件厂商以及广大的消费者还要有足够的信心。采埃孚去年在中国销售500多亿元人民币,总体上属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也会持续加大在中国投资,继续深耕,我们也会在国产化方面不遗余力推进。
李 海
07
铃轩奖评委,沃尔沃汽车亚太区采购副总裁
我们现在有些做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国产化,我们要求在各个地区,欧洲,中国,美国要做全部的国产化,我们将来的目标是停止跨州的零部件物流。国产化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是全部国产化。
第二,我们要对供应链有一个明确清晰的透明度,对供应商的期待也是这样的,他必须知道下级关键供应商会对产能、质量、成本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们必须有一个很明确的实时跟踪,我们也会下沉到这些供应商的层面。这样一个超级高度透明,直接能够管控的体系,才能够使供应链更有弹性。
这里面还需要一些更新的技术手段,比如说一些数据手段来实时跟踪,但我们要聚焦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灵活度是至关重要的。
何 涛
08
铃轩奖评委,广州小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整个汽车的垂直整合深度会进一步加深,之前我们可能会提到弯道超车或者是变道超车,弯道超车是整个完整产业链的超车。
供应链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去推进供应链的垂直和深度,不要像以往一样只管理Tier1,Tier2这些上游企业,同时对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比如芯片、电池、电机我们要管理到三级四级甚至五级的深度。
只有垂直整合深度不断加强才能提高主机厂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和控制力度,保证我们在危机时对保供的冗余度。
主机厂和零部件厂的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变更,不再仅仅是主机厂去提需求,供应商去完成研发进行验收,这种合作模式越来越深入了,我们提出了Tier0.5,Tier1.5的合作模式,主机厂之间与供应商之间进行了深度融合。
对于研发来说,不仅仅是Tier1的角色,还要参与到开发,我们采购不仅仅只是采买人员,也要拥有对技术和趋势的理解,拥有促成双方复杂合作关系要的基本能力。
廖泽华
09
铃轩奖评委,理想汽车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副总裁
就像造车新势力一样,我们也期待零部件能涌现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大家一起向巨头学习,向博世和采埃孚学习,在竞争中合作也在合作中竞争,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疫情的影响始终是暂时的,但真正强大的中国汽车产业链集群,强大的每一个细分集群才是我们的根基,也才是我们的未来。
未来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有国家层面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和产业谋划,有中国坚实的产业链基础,有中国汽车人只争朝夕的创新与奋进,有中国汽车人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创造未来的精神,我们没有理由掉队,我们抱有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心念。
俞经民
10
轩辕之学巨浪1期学员、江湖人称“车圈胖头鱼”
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上牌量为2067万辆,作为一个零售数。今年年头上做0+12的滚动预算时,大家对乘用车的预测是2150万辆左右,现在看来达到预期是比较难的。当然也不用太悲观,整个消费政策是激烈的,中央有号召,省市有行动,所以我个人觉得比较幸运的话,我们可以达到去年的数字,就是2070万辆,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说到市场,能够达成2070辆大家的共识比较多,其中新能源有可能在500万辆以上。新能源还是高歌猛进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汽油车的市场也不用太担心,如果2070万辆中有500万辆是新能源,还有1500多万辆是汽油车。
从整个市场看,我认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行动是给我们这个行业巨大的机会。关键是看我们拿出怎样的决心,拿出怎样的产品,拿出怎样的服务,拿出一个长期的品牌建设规划。
戴大力
11
铃轩奖评委,哪吒汽车首席技术官
第一,深挖洞。需要在当前形势下应对变化更加强调内部的体系能力,从我们的组织、战略,效率和经营重点上聚焦,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比如在供应链整合上,如何保障一些弹性也好或者是我们更多层次的打穿打透的关注也好,需要有更多的融合。
第二,广积粮。越是在经营或者变化的情况下,越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居家办公期间重新在产品开发之外,我们也多次多轮和供应商、和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开专题研讨会,大家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来交流,来把握更多的一些方向,为未来转型升级做好研发基础。
孟唐华
12
铃轩奖评委,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服务支持采购部部长
加强信息化建设,这些年我走了很多零部件供应商,整体感觉欧美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国内大中型城市其次,日系供应商是落后的,印象最深的两个供应商一个是欧美一个是日系,他们比很多主机厂的产值都要高。
欧美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基本上是智能化工厂的水平,而日系供应商把精益生产用到极致,我更看好欧美的智能生产,特别是汽车规模生产的零件,需要我们快速完成。
中国有先天优势,很多供应商在中国采用了信息化手段,再反哺其他区域。每个企业构建信息化的时候,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不能被高端的概念,比如数据中台所诱惑,投入巨大的资金,最后发现没有更大的作为。我们还是要遵循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把最懂工艺和懂力量的人培养成信息化专家。
宋 玮
13
铃轩奖评委,北汽集团技术与产品管理部部长
长期主义者这个话题在汽车业内是有共识的,我们产品周期五到七年,开发周期两到三年,如果只是投机,只是短期投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的。长期主义我想最重要的一个节点,一个环节是人,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知识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
我刚开始对铃轩奖的过程很不适应,没有指导书不容易干活,但各位评委投票的时候发表的真知灼见,从各自角度给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视角,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在一起磨合碰撞产生了有趣的化学效应。
我觉得这可能正是铃轩奖的魅力之所在,给了评委巨大的自由度,能够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专业角度,人生经验,甚至是价值趋向的好恶出发,给出自己的看法。感谢铃轩奖搭建了这个平台,让这些不管是采购还是研发,总之是在产业链上游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的人能坐在一起彼此交流心得,这是非常有趣的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刘 俊
14
铃轩奖评委,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采购总监
一个方面刚才各位专家也都提到了供应链的垂直整合问题,传统意义上像主机厂不太去关注Tier2,正是因为黑天鹅事件不得不把Tier2到TierN纳入到这个体系来管理。但是怎么管?从什么维度管?怎么把他管住管好?这确实要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个方面,各位专家也讲到了在逆全球化的时代,怎么样去做好供应链的稳定化布局,发展本土的供应链来确保供货安全,这个确实也在思考过程当中。
第三个方面,怎么样在现在芯片国产化高调的呼声当中去低调做事,做好整个电子物料或者芯片的策划。因为芯片的国产化总归不能完全解决芯片问题,不能把所有芯片和所有电子物料去做国产化,中将还有全球供应链合作,怎样去做好这中间的布局,或者怎么样做好策划,这也是我们在思考的。
第四个方面,很多人只会关注“卡脖子”,我们有很多常规零部件,非常常见的零部件,只能用外资甚至进口。我在和供应链伙伴交流过程当中,时不时发现有些模具只能在国外开,国内所有的模具厂商开不了。我认为我们在常规零部件方面应该要高度重视。
最后一个方面,主机厂现在都是高度定制化的情况,但怎么样保证高效可靠的供货,这也是一个难题,库存管理一定是一个相对低效或者说是带来一些成本方面的损失,怎么在这中间取得一个平衡,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些课题。
殷承良
15
铃轩奖评委,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尤其在当今社会,国际大环境,产业大融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让企业家不光仅仅关注那一点自己的产品。老实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的眼光上不去的时候最终总要有困境的。
我跟上海市政府也建议了,为什么你在上海建立了那么多供应链,但是你的核心话语权都在北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也是给他们了一个思考的问题。我本意上一点都没有意思说南北差异这些问题,恰恰相反,中央决定大政策,但是具体的落地,今天毫无疑问最核心的就是卡在这边。
中央宏观政策给出了大方向,业界包括企业家,包括智库,包括其他不同层面要帮助具体落地。但真正落地指引没有这些打开方方面面的东西是做不好的,从这个角度上也应该更多的考虑。
最后一句话总结,我的思路很简单,我们就希望在当前的情况下,远不止是我们自己的汽车行业的企业家,零部件采购的老总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请务必把你们的思维打开,把你们的高度打开,我这是一个强烈的建议。
宫迅伟
16
铃轩奖评委,中采商学院院长
第一,长供应链变成短供应链了,原来很长现在变成很短了,我做过全球采购负责人,那时候主张找低成本的地方,布局全球,供应链非常长,这次突然大家发现了供应链的风险非常大,尤其是沃尔沃的李海总提到将来都要搞国产化,搞区域化,都是更加集中,都是在中国境内更加集中,未来会形成N多产业集群。这是从产业角度供应链由长变短形成产业集群。
第二,整车零部件之间的关系,不管是整车还是跟下级供应商之间,原来是交易的关系现在是合作型的关系。我分成四级关系,买卖双方之间,第一级是交易关系;更进一步的关系叫伙伴关系;第三级是协同的关系,协同关系的标志是信息共享,比方说供应商能够把供应市场信息分享给客户,客户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信息分享给供应商,并且这个分享不是说几个月分享一次,而是实时分享,这样才叫协同关系;更加紧密的是战略关系。
第三个我的观察是由关注成本,未来关注到所谓的风险 ……我是做采购供应链咨询的,我给大家提点具体建议,风险那么多企业怎么办,我强烈建议风险登记部,就是在一些公司内部组织N多的专家,公司内部的,不行找外部的一起来评估有哪些风险,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决策,把这个东西给他登记上,我叫做风险看见。
单记章
17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智能新能源车本身的需求和市场增长仍然是非常迅速的,相应行业对自动驾驶芯片的需求也是急剧增长,我们认为2022年是大算力车规级芯片的量产期。
黑芝麻智能华山二号A1000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年内会实现量产,目前完成了所有的车规认证,是自动驾驶业界算力最大、运力最强的自动驾驶芯片,同时也将是首个量产、符合车规安全要求的芯片,单芯片能够支撑行车一体的域控制器平台。
在应对这次疫情的过程中我有几点体会想分享一下。一个是远程协同,我们从2020年开始布局这些事情,此次在上海的疫情当中受影响比较小;另外一个我们觉得多点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尽量完善区域生态,我们硬件平台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光有强大的硬件平台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完善的软件工具才能更好的量产落地。
丁 丁
18
上海芯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过去两次铃轩奖见证了芯旺微在本土完成自主可控的,32内核汽车级MCU产品,从铃轩奖的前瞻类奖项到2021年的量产金奖的演进,从评委的专业到市场的认可,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非常高兴看到我们的产品快速导入了中国一汽、长安、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小鹏、理想、大众等国内外的汽车车企,从照明系统,到车身控制、车身仪表、EPS等更加核心的零部件都能见到我们产品的身影,这是我们整个供应链的成功。
所有的成就归功于产业链上的主机厂,Tier1,Tier2,芯片设计厂商还有上游厂商,还有铃轩奖这样的平台,因为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同仁的付出和努力才取得这样的进步。
同时我们芯旺微也会持续发挥企业在车规级的先发优势,我们不仅仅做内核的迭代创新,我们还会再继续创新产品的迭代,在生态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坚持推出差异化的创新MCU产品,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建立适合中国半导体发展的技术生态和产业生态,争取局部领域实现超越,与欧美半导体企业共同推动行业进步,实现互通互融,完成国产替代到国产超越的转型。
崔 峰
19
北京中科慧眼科技有限公司CTO
几乎不论是大车企还是小车企,我们接触的时候,甚至是一些其他的行业都会问,你的零部件、供应链包括目前三级四级五级供应链是否是国产化,哪些是国产化替代的,哪些是其他渠道获得,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机会……能不能在这个时机里面抓住市场机遇快速成长起来,就看我们能不能灵活应对国内国外的疫情和政策突发的变化,能够在混杂的过程中获得生存空间。
……
但是另一点我也想说,作为国内供应链的企业不仅仅要看到国内我们年产量在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的需求,也要走出去,也要做国际化的拓展和生意。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今年第一次向日本出口了立体视觉产品,应用于和丰田合作的特种车辆上,国外供应链研发新产品和新制造技术的节奏是慢于国内的,有可能他们规划一个新产品从论证到试产是两到三年,但是国内公司有一定技术积累,做一样的事情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
我们跟日本进行协商的时候,要争取走出去,开辟海外的一片天,不要畏惧欧美这些传统的Tier1的市场,要为国内零部件企业和车企争一口气,扩大生存空间。
王应君
20
深圳锐思华创技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裁
我们是2019年5月份成立的一家新创公司,成立三年,聚焦在AI的解决方案上,我们刚成立之后就相当于疫情也就发生了,这三年也是锐思华创高速发展的三年。
在这三年里面我们面临了很多的疫情、供应链问题,前面这么多的专家教授讲到的这些问题我们都遇到了。其实我们公司从一成立相当于就打造了横跨中国、印度以及中国台北的一支国际化团队,现在有4个研发中心,掌握了AI HUD产品的设计制造,包括硬件光学,软件算法以及每个环节的自主测试开发。
刚才好多专家说在疫情之下要多点布局,我们公司刚开始成立的时候,已经把各个地方的布局,国际化的布局给布下去了,疫情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以线上的状态推进了工作。
我们在2021年在深圳光明打造了一个生产基地,同时在2022年4月我们已经获得了16949汽车行业准则的认证,进入量产环境,同时也拿到了车厂的定点项目,展开了主机厂之间的密切合作,我们预计2023年实现批量突破。
缪亮艳
21
浙江万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说明我们下降空间还是有的,不是说2070万辆是一个情况,将来也有可能到1700万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民营企业没有全球化的支撑,没有一些国字号的背书,没有国家队的支持,我们如何去给自己打造一个冰箱,让自己的续航能力更强,我觉得首先第一点要专注。我们千万不要做一些卖口罩,搞旅游,投资教育也好,我们就做汽车行业的老干妈,专注的把一件事做好。
我最近的感触是我们需要拥抱资本化,用好公司和拥抱股权,赵本山有个段子是钱还在人没了,最最悲哀的是人还在钱没了。基于这样的情况大家近期也看到像蔚小理除了在北美上市他们又去香港,又去新加坡,去了之后又不融资,其实就是买了个冰箱放在那。
我希望大家还是拥抱资本,最后是找平台,这是一个打群架的年代。我们需要找一个好的平台,把我们连接起来,我们不要去找一些某某网站,很多我们开玩笑相当于汽车界的真爱网,或者是汽车界的公园相亲角,他并没有温度。我们还需要找一些像《汽车商业评论》和轩辕之学这样的平台,他是比较有温度的。
拿自己公司来举个例子,我在轩辕之学2021年开学典礼上说自己是同学里面唯一一个没有量产经验的公司,相当于班级里面的倒数第一名。过去的一年里,我的同学有介绍客户的、有介绍供应链的、有介绍投资方的,还有跟我探讨商业模式的,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连接、革新、化反。我还是很感谢这个平台的。
李美花
22
南京途安包装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现在各个企业都克服各种原材料的涨价,包括物流成本的增加,从保生产到最后的保包装,保物流,疫情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了包装其实也是汽车零部件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因为你的产品生产完成,但是你没有包装,你没有物流是没有办法达到客户端生产。
目前,无论是从生产还是其他保供方面,大家给出的都是一个短期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去探索更安全更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特别像电池企业,包装已经深入到他们的产品开发,包括跟其他无论是主机厂还是设备,还有仓储等各方面进入到了同步信息共享,同步开发的阶段,也是逐步形成了他的生态圈。
我也相信随着传统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化发展,大家会同步进入到共同去做信息,提前共享,提前开发、协同,慢慢从甲乙方变成合作伙伴,协同保障我们生态圈、保障我们的安全供应。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