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美食、宁安美食特色
来源:【黑龙江日报】
视频加载中...
回家过年,哪些食物一口就能吃出儿时的记忆呢?
黏豆包应该是一个必选项吧!宁安市镜泊镇吴京君家的黏豆包,今年已经生产了9吨,吴京君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所有黏豆包全部销售一空,这还仅仅是通过朋友圈销售的,黏豆包远销三亚、北京等地。
黏豆包
“我们家的黏豆包全是回头客,主要采用了传统工艺制作,外皮经过50多天的发酵,非常黏、滑嫩。小豆馅儿里加了蜂蜜和玫瑰酱,能吃出玫瑰的香和蜂蜜的甜,我们虽然成本高,但因为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大家都很认可。”说起自己家的黏豆包,吴京君拉开了话匣子,“好货不愁卖,我们家的黏豆包近10元一斤,是市场上黏豆包价格的三倍,一直供不应求。不少去三亚过冬的人就想吃这口家乡味儿,宁可花高价邮费邮过去。”吴京君说。
吴京君是地道的农民,说起制作黏豆包还得从20年前说起,那时候就总有“城里人”问他要地道的黏豆包,从小看父母制作黏豆包的吴京君在这里看到了商机。从各地购买黏豆包回来对比、研究黏豆包的制作工艺,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制作方法。在吴京君的加工厂里,每年他都会雇佣15个留守村里的年长村民包黏豆包,一天每人能赚100元左右。
刚出锅的“龙饽饽”
“小胖龙”活灵活现
俗话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发面蒸馒头,发财发福,寓意新一年蒸蒸日上。
“小时候最愿意吃的就是我姥姥亲手蒸的枣馒头,我特愿意抠上面的大枣,每回都被姥姥说。姥姥手巧,枣馒头制作成金鱼形的、小兔子形的,好看又好吃。”记者在穆棱市年货大集上,看到了金麦兜花饽饽展位旁边王女士正在分享她的儿时经历,因为姥姥去世了,家里的花饽饽再也没有人做了。快过年了,她想买一些花饽饽回家,“现在的技艺更精良了,样子也设计得越来越好看,一看见这花饽饽,就有过年的氛围了。”王女士说。
记者来到穆棱市河西镇金麦兜花饽饽制作工坊,盘踞着一条“黄金大龙”的花饽饽,下面铺着“祥云”“钱袋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龙年特制的花饽饽足有两斤重。仔细观察这条“龙”,趴卧在底座上,两只眼睛圆圆的,红色的脊背、身上的“龙鳞”清晰可见,非常精致。“出锅啦!”蒸柜里的花饽饽出锅了,冒着热气儿,蒸好的花饽饽比刚制作出来的明显大了两圈,“大龙”圆滚滚的,很有福气的样子。
一旁的村民大姐正在制作,记者凑近一看,大姐从保鲜膜下取出一块黄色面团,揉出细长条状,先捏出龙的鼻子,用剪子横向剪出龙嘴,再用刀背压出鼻子的纹路。再剪出龙耳朵、龙角,取红色的面团搓成细长条,蘸水沾在龙背上,捏出细细的龙脊后,再用剪子给龙脊剪出形状……最后再用半圆弧工具压出龙鳞的图案、给龙安上黑豆眼睛,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龙”就制作好了。
一条流水线上,两位大姐制作最精细的“大龙”,一位大姐负责制作圆底座,一人制作钱袋子、祥云等零件,最后由一位大姐将所有零件进行组装,五人的流水线作业,一上午就能做出近百个花饽饽。
“黄色的面是蒸熟的南瓜和面,一滴水也不加,你看我们用的鸡蛋和牛奶都在这呢,一点添加剂没有,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金麦兜花饽饽的工作人员拿着原料展示给记者,她说,“4年前,我们从山东加盟学回了手艺,通过河西镇文化站组建了培训基地,至今已经免费培训了近20人,每年过年前都能挣不少钱。”精致的花饽饽因为没有防腐剂,通过速冻的方式销售,每年也只有年前这段时间制作、销售,尽管如此,今年仍是卖出了4000多箱,远销全国。
记者:张雪地;摄影:张雪地;视频:张雪地
来源:龙头新闻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