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城美食;方大城辣宴

首页 > 美食 > 美食资讯 > 正文

方大城美食;方大城辣宴

在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评选活动中,来自河北的石家庄红星包子(石家庄饭店)、缸炉烧饼(石门一味)、承德老三羊汤、张家口捞汁莜面(崇礼汤印温泉假日酒店)、秦皇岛昌黎赵家馆饺子、唐山棋子烧饼(鸿宴饭庄)、凤凰园酥饼(大唐凤凰园)、保定白家牛肉罩饼、沧州李春秋驴肉火烧9项小吃摘得“金牌”。这九项小吃代表了河北饮食文化的特色,其中不少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或是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岁月经久不衰,深受百姓的喜爱,而且价格亲民。

河北地处华北平原北部,环抱京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俗孕育了璀璨的饮食文化。河北小吃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口味多样,以咸鲜、清香为主,烹调方法也各具特色。

金牌旅游小吃

石家庄红星包子

方大城美食;方大城辣宴

红星包子绝对是石家庄包子的老字号,从1969年,在中山东路304号建店开始,生意兴隆,长久不衰,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

红星包子脱胎于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加以调料,更加适合石家庄人的口味,以小巧玲珑、色泽洁白、皮薄馅足、松软利口、清香不腻,外表如同一朵绽放的白菊花而扬名省城。热食带浆,味道更鲜美,令人回味无穷。正如老石家庄人常说的:“饭后总不饱,只想红星包”。

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是石家庄最具特色的民间小吃之一,缸炉烧饼以缸横卧,内壁贴饼,外温内烘,是独特的制作方法。石门一味的烧饼出炉后呈圆鼓形,面焦黄,味鲜美,香甜可口,别有风味,是外地游人极喜爱的食品。

承德老三羊汤

老三羊汤源自平泉八沟,素以汤汁鲜、味道美、用料考究而久负盛名,其制作厨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羊汤用料以羊杂为主,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味醇厚清香,回味无穷。烧饼个大,芝麻多,香酥松脆。吃过这道早餐的人都会想再吃、再来。

张家口捞汁莜面

捞汁莜面采用本地产的莜面加工制作成面条,再用本地麻油烹调,佐以黄瓜、香菜,口感爽滑,酸辣开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吃一口,怎一个爽字了得!

秦皇岛昌黎县赵家馆饺子

秦皇岛昌黎县赵家馆的饺子,它以圆笼蒸饺为主,皮薄到能看到里面的馅,最地道的是海鲜馅的蒸饺,咬上一口,不但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流出浓浓的汤汁来。赵家馆不仅是中华老字号,还被列入秦皇岛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50年代,赵家馆饺子的创始人赵福元曾赴天津参加全国饮食行业大比武,一举夺得馅制品之冠,竟让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屈居其后。

唐山棋子烧饼

棋子烧饼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使用大油和香油合酥,包肉、糖、什锦、腊肠、火腿等多种馅心。色泽金黄,里外烤制酥透,肉馅鲜香,酥脆适口不腻,便于保存。

凤凰园酥饼

唐山多“菌类”,香菇的营养最好,且组织紧密,风味浓郁,口感滑嫩,经面点师精心调制,制成肉菇馅饼。凤凰园酥饼成圆鼓形,味道鲜美,外皮酥内里香,极受食客欢迎。

保定白家牛肉罩饼

白家罩饼选用内蒙古牛肉,选其中肋作为主料,用百年老汤秘制加工,成菜色泽红润,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越嚼越香,味道鲜美。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吃后赞不绝口。

沧州李春秋驴肉火烧

沧州李春秋驴肉火烧总店在河间,有着百年历史,是典型的河间驴肉火烧的代表,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春秋即为河间驴肉火烧的传承人。驴肉火烧讲究“七分火烧三分驴肉”,就是说包裹着驴肉的这个火烧皮非常重要。李春秋驴肉火烧的火烧皮有四绝,“色如金、酥如雪、薄如纸、厚如书”。先说这“厚如书”,李春秋的火烧层数多达25-30层,其横切面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吃下去外酥里嫩,外层酥而不硬、内层弹而不软;每层薄得像纸一样,可透字,遇火即燃,所以称“薄如纸”。这些都需要制作人员在做面坯时有着极大的力道,所以李春秋驴肉火烧招传承人要求必须是男性。

“非遗名录”美食

衡水故城县龙凤贡面

龙凤贡面也称龙须凤尾贡面,因面条匀净细长、状似龙须,并曾作为宫廷贡品而得名。龙凤贡面起源于明朝,为故城镇齐氏始创。制作龙凤贡面最有名的是故城西南镇齐纪修所开的“齐福源”挂面坊。

齐纪修16岁学做挂面,他吸收诸家挂面工艺的特长,不断研究、总结,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销路也越来越好。在故城挂面业小有名气后,被客商从运河输入京城,很快进入宫廷,成为御用食品。从此龙凤贡面身价倍增,饮誉四方。

邯郸邯山区二毛烧鸡

二毛烧鸡又名珍积成烧鸡,创始于清朝仁宗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直隶大名府城内,世代嫡传,采用百年老汤、祖方秘料传统加工工艺,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百年老字号名吃。

邯郸大名县郭八火烧

“郭八火烧”的主要特点是层多且薄、外表金黄油亮、呈现石榴籽状,吃起来皮酥里筋、焦香可口、味香诱人,风味独特。出炉的火烧,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每张上有二十五层至三十层薄如纸的面皮组成。

“郭八火烧”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创业人郭致忠,祖籍大名城西大韩道村人,曾在北京(原顺天府)学艺,清光绪二十一年(1887)年回到大名,以经营火烧为业。

邯郸大名县五百居香肠

“五百居”香肠肠色泽纯正,条杆均匀,香味醇厚,肥瘦适宜,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悠长,独具一格。且经久耐放,炎夏酷暑不腐不蛀。

1956年,大名五百居香肠被评为“邯郸八大名小吃”。2003年,被评为“邯郸市地方十大名小吃”。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知名土特产”。

邯郸魏县饸饹

魏县南关申家榆面饸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历经1400余年而不衰,是“梨乡三宝”(饸饹、煎饼、豆腐脑)之一,申家榆面饸饹以精细的荞麦面、小米面、豆面为主,配一些榆皮面,以一定的比列配制并加水和好后,用饸饹床子挤压而成,饸饹卤由鲜猪肉或羊肉酱炒而成,耐储存。

申家榆面饸饹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被梨乡人称为“洘汤饸饹”,其意为“面起汤随,面落卤现”。从明朝开始至今代代传承,发展延续。

张家口张北县莜面

莜麦系坝上高原耐旱农作物。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子实容易和外壳脱离,磨成粉后可食用,就叫莜面。敢叫裸燕麦面,这种植物的子实也叫莜麦。

张家口怀安县柴沟堡镇熏肉

“柴沟堡熏肉”始创于19世纪初,迄今有200多年历史,被载入《全国食品大字典》。清乾隆年间,为柴沟堡人赵福全首创。

后经郭玺总结前人创作熏肉经验,创出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他熏制的熟肉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肥不腻口,瘦不塞齿,味道香醇,鲜嫩适口,被人称赞。

唐山乐亭县吊桥缸炉烧饼

吊桥缸炉烧饼外形浑圆,色泽浅黄,外皮酥脆,内瓤层次分明,香酥怡人,肉馅配料独特,肥而不腻,正面贴满芝麻,背面光滑,制作精巧,且久放不疲、风干不硬,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烧烤、涮锅的上好佐餐和馈赠亲友的绝妙佳品。

唐山丰润区蜂蜜麻糖

丰润七树庄麻糖始创于明朝万历四年(1577年),取其冀东人所爱吃的食品“软、硬排叉”之优点并借鉴京城“蜜饯”浇浆法精心研制而成。

民国时期,由张家传人之一张凤舞创立“广盛号”。又由其后人张金海、张国荣将此传统工艺和字号传承至今。400多年来,七树庄“广盛号”蜂蜜麻糖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味、良好的信誉,名扬全国,誉达海外。

唐山乐亭县刘美烧鸡

刘美烧鸡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道名食,它那色、香、味、形四美合一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开创了我国烧鸡整形之先河(外形已获国家专利),彻底打破了过去烧鸡两爪两翅支楞、脖耷拉甚为不雅的难题,促进了我国烧鸡行业整鸡外形工艺的发展。

秦皇岛抚宁白腐乳

腐乳气香、味鲜、质酥,其香略似老酒,浓郁则过之,味鲜美而留芳齿颊,质酥软则入口即化。

腐乳因其由黄豆制成,富含植物蛋白质,经过发酵后,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又产生了酵母等物质,故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腐乳又是一种烹饪佐料,红方的汁烧肉,肉味香冽,是抚宁传统的家乡名菜。

秦皇岛抚宁县潘氏风干肠

潘氏风干肠,是抚宁县潘官营村潘氏家族的家传特产,在潘氏家族中,这种熟食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已经传承了整整二十代了。

秦皇岛海港区老二位饺子

“老二位”饺子的制作方面的传承采取的就是师父带徒弟的制度,使这一技艺得以传承。最早擀饺子皮使用一根擀面杖,既费时,又费力。

后来经过去大城市名店学习,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在面皮制作上采用两个细木棍,其优点是省时省力、皮薄厚均匀。

秦皇岛卢龙县卢龙粉条

卢龙传统粉丝的几十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具有色白条匀,味道纯正,柔而不脆的特点。

如今虽然机械加工粉丝遍布全国,但传统的粉丝加工仍然像千余年来那样仰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及感觉才能掌握。

秦皇岛昌黎县赵家馆饺子

久负盛誉的赵家馆饺子,是昌黎县传统的老字号风味食品,以圆笼蒸饺为主。

其特点是:选料讲究、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灵可口。形成了海鲜、素馅、肉馅、什锦四大系列,十三类品种。

承德市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上乘宫廷菜肴之特色,下秉地方菜肴之精华,别具一格。其肴馔之繁多,技艺之高超,器皿之精致,场面之豪华,礼仪之讲究,耗资之巨大,是我国宴席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世界烹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承德平泉县“五奎园”改刀肉

“五奎园”改刀肉是御膳房刘德才主厨主创,献给道光皇帝的御菜,于道光年间传入古镇八沟(今平泉),现在是平泉的传统名菜。

据传刘德才老师傅年老体衰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榆州(今平泉),为了糊口在镇上开了一个小餐馆,经营改刀肉。刘师傅连续收了五个徒弟,把御膳改刀肉的做法传给了他们。五个徒弟同心协力办饭店,给饭店取名“五奎园”。

承德隆化县一百家子拨御面

在隆化县城北三十公里处有座古镇---张三营镇,清代,因这里只有百十户村民而被称为“一百家子”。张三营镇群山环抱,景色秀丽,以盛产“一百家子白荞面”而驰名中外,白荞面可制作多种别具风味的食品,其中属“拨面”最为上乘。

据考证,乾隆二十七年重阳节(1763年),乾隆皇帝赴木兰围场驻跸张三营行宫,在品尝当地拨面师姜家兄弟的拨面后,龙心大悦,喻赞此面“洁白如玉,赛雪欺霜”,并御封为“一百家子拨御面”。

十大经典特色小吃

唐山饹馇

饹馇又称咯扎,是唐山的汉族面食小吃,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

历史小故事:

据说清朝年代,在遵化马兰峪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慈禧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饹馇,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

谁知,慈禧老佛爷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咯扎’。”咯扎与搁着谐音,从此,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开了,饹馇也就成了唐山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营养价值:

从营养食疗角度看,绿豆咯扎还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符合现在提倡的食疗合一,饮食养生的要求。现在,咯扎菜肴已经成为唐山人民喜爱的独特美味,醋溜咯扎、烩咯扎、炸咯扎、焦溜咯扎,玻璃咯扎,炒咯扎,咯扎签子、糖醋咯扎等等,据说能做一百多道菜,很有特色,摆在餐桌上,质高形异,色美味香。近年来,咯扎更是登上了大雅之堂,咯扎宴已成为招待国内外宾客的拿手菜,深得食客的赞誉。

如何制作:

人们把精选的绿豆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用水磨成汁,再过滤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

薛家窝头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镇薛家祖传一种独特的蒸制窝头的技术。薛家窝头,色泽金黄,味道纯正,香短期可口,营养丰富,在当地享有盛誉。薛家窝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相传,清光绪年间,皇宫大太监李连英吃后称赞不已,他在回宫时带了些窝头。此后一直长盛不衰。

营养价值:

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

如何制作:

薛家窝头原料采选严格,所用的黄豆和糜子,全部来自于无公害种植基地,手工精挑细选。磨好的面,时间不能放的过久。在常温条件下,夏天要随磨随蒸,不能隔夜,冬天最多放置两三天。蒸制火候也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偏颇,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刚出屉的窝头要色泽黄润,看似罩着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油润,气味清香,入口细腻爽滑才够标准。

保定白运章包子

白运章包子铺是名声遐迩的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919年,是白运章师傅以自已的名字开设的一家包子铺。1958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包子质量评比中,白运章包子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双双夺魁。白运章包子是以肥瘦相间的新鲜牛肉、时令蔬菜为馅料,包子皮是用发面和烫面按一定比例制成。

如何制作:

白运章包子由回族面食厨师白运章创制。包子以鲜牛肉浇馅,拌以多种调料、佐料、切碎挤干的菜料,面粉作皮,包馅,蒸熟。皮薄、边窄、馅大、油香、形美,隔皮见馅,由馅成丸,入口喷香。包子的特点是皮薄有筋道,肉馅鲜香,回味无穷。

中医认为,面粉性味甘凉,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包子、饺子、馄饨都是以面粉为皮辅以各种馅料制咸的特色食品。包子外皮松软有弹性,口味鲜美;饺子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馄饨皮薄爽滑。三者因馅料、烹饪方法不同,营养成分差异很大,但总的来说,三种食物的总体营养成分搭配合理,都属于“完美的金字塔食品”。

桲椤饼

桲椤饼是秦皇岛地区长城沿线的地方名吃,相传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以浙江义乌人为主力的"戚家军。

"镇守山海关,北方粗粮较多,戍边士兵生活艰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长城沿线桲椤叶鲜嫩时机,制成长城桲椤叶饼,粗粮细做,改善生活。

历史小故事:

“桲叶饼”也叫“长城菠椤叶饼”。食品的制作方法据说来自明代防守长城的“戚家军”。据传,戚继光镇守山海关年间手下有精兵数万,因阵营内有相当一部分的南方兵,他们很难适应当时的北方伙食,恰巧山海关一带的长城边处长着好多的桲椤树,树叶清香且肥大,有个聪明的火头树叶做皮,里面用面粉包了点菜馅,经过蒸制清香扑鼻且非常好吃,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就把这种做法传了下来,很受人们的喜爱,故一直延续至今,经过对原料的改进发展至今仍沿用“长城桲椤饼”的名称。

如何制作:

首先做馅,最具代表性的是三鲜馅,三鲜馅主料有对虾、鸡蛋、肉丁和韭菜;随后将桲椤叶剪成圆形或椭圆形,再用淀粉和面做成薄薄的饺子皮状,平铺在桲椤叶上,然后放馅;最后两面合起为半圆形的桲椤叶饼,上锅蒸熟,即可食用。

黄骅烧饼

吊炉烧饼制作技艺是黄骅市后街村独特的民间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传承下来,至今已有120年历史。吊炉烧饼原称千层吊炉烧饼,制作流行于黄骅市城区北部后街村,该村2300人,是回族聚居村。

历史小故事:

据考,中国烧饼是由汉代班超通西域时传来,当时称做是胡饼、馕,盛于唐朝。明代,国人用铸铁做成吊炉,加工工艺得到改良。后街回族王氏先祖由唐从阿拉伯入中国,后迁此地。此后常、张、韩、李、刘、赵等姓氏陆续迁居后街村。

清末(1890年前后),黄骅财神庙村仉氏制作吊炉烧饼,后街人王云龙、张云亭等将吊炉烧饼制作方法引进,并进行改进,成为独特的后街回族吊炉烧饼。此后,后街人王俊成、刘金岭等对吊炉进行改进,将铸造铁板由固定改制成转动板,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烧饼品质。

如何制作:

制作烧饼,要用1斤油和2斤面,加盐或白糖做成油酥面,然后用白面按一定比例,加上发面,加水和成皮面,然后再用皮面包油酥面,包好后揪成小剂,揉成小桃形,粘上麻仁按扁,形状或圆或方均可,入炉烤熟,熟后即食。

河间驴肉火烧

河间驴肉火烧是河北省河间市汉族传统名吃。凉肉夹饼,再加以驴冻,驴冻入口即化。河间驴肉火烧的味道是外热里爽,清爽醇香。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肉质红嫩、口感劲道,比牛肉的纤维要细,口感更好,没有猪肉的肥腻,也没有羊肉的膻味,所以说驴肉是走兽肉的上品的确不为过。

营养价值:

驴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它的氨基酸构成十分全面,驴肉的不饱合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价值特高的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猪肉、牛肉。驴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营养补充。

如何制作:

火烧是死面火烧,揉好面后,拉成长条,涂上油,再合上两折,放到特制的炉灶里烤制好。做好的火烧有一层酥脆的外皮,咬到嘴里十分得香脆。驴肉火烧好不好吃,关键在香焖而不在肉。选好特制的驴肉后,划开火烧的一边,把驴肉、香肠、焖子、青椒等塞入火烧里边。一个香喷喷的驴肉火烧便大功告成。

临西二哥卷饼

二哥卷饼品种有为牛肉土豆丝饼卷、土豆饼卷、豆芽饼卷、牛肉罩饼、驴肉饼卷、剔骨肉饼卷、猪头肉饼卷等多,卷饼清香不腻、绵软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2005年6月,由众多部门专家考察审定荣获河北名吃称号。

如何制作:

临西二哥卷饼主要原料是面粉、肉和食用油等,但在制作工艺上极为精良,首先面粉的选择及用水的温度,和面的水温及醒面的时间均有严格的要求。

面下锅烙制时就会有面香溢出,成品薄如纸张,色泽鲜明,吃起来绵软非凡,香浓适口。而牛肉的炖制更是二哥饼卷肉的重中之重。从牛肉的选择到牛肉的泡制时间再到炖制的火候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及讲究。做好的牛肉饼卷清香不腻、绵软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曲周曲面

曲面产于河北曲周,是杂面的一种,系曲周特产,久负盛名,畅销全国。曲周人素来以面食为主,尤其喜食面条,但在明清时代,小麦产量甚底,而豆类作物种植较多,人们便以小麦面与豆面掺和制作面条,俗称杂面。

历史小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曲周县城开始出现以制作、出售杂面为业的手工作坊和以卖杂面为主的餐馆、饭店,其中东关赵家技艺精湛,他们用麦面、绿豆面、黄豆面按比例配料,用鸡蛋汁和面,所制杂面粗细均匀,色泽明透,不散不乱,冠绝全县。吃食时,以鸡汁调汤,或以肉卤相佐,美味可口,食之不腻。

如何制作:

主要制作方法为,取绿豆、黄豆、冬小麦3种主料,按一定比例磨成细粉,合置盆中,拌入鸡蛋清与芝麻香油。调和成面块;揉和约半小时以上,使之成为软、柔、韧兼备的熟面,再用纯绿豆粉做铺面,用面杖擀压成薄片,以快刀切为粗细一致的细条,最后按规格断拢成把,成为成品。条细如丝,色泽淡黄,煮熟后具有果子露香味,入口柔滑,咀嚼筋韧。质疏散不粘连,耐贮存,便携带。为高蛋白营养食品,极宜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食用。

南沙饼

南沙饼又名八勾糖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属于河北小吃。以白糖、青红丝、瓜子仁、核桃仁及调料作馅,以面粉、荞麦粉和面,包馅成型,烙制而成。酥脆、香甜、爽口,清康熙帝至平泉围猎,食而赞之,遂为贡品。已有500余年制作历史。

历史小故事:

当时清朝皇帝命避暑山庄的御厨房大量制作南沙饼,供给往返的蒙古王公当干粮,据说当时山庄的御厨房忙不过来,就请地方饭馆帮忙,这样便成为地方流行食品,现在承德许多饭馆都有南沙饼供应。

如何制作:

南沙饼以白糖、青红丝、瓜子仁、核桃仁及调料作馅,以面粉、荞麦粉和面,包馅成型,烙制而成。

水晶馅:将猪板油去皮切丁,用开水焯一下晾干。按500克板油750克白糖和成馅。此馅适于冬季食用。

白肉罩火烧

白肉罩火烧,是河北保定的汉族名吃之一,起源于清末,在中华旅行社出版的《中华小吃》中,它赫然醒目。它还是保定名楼义春楼的主要名吃之一。

历史小故事:

“义春楼”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店主是张洛丙和张洛瑞。义春楼是清末民初保定的五楼之首,白肉罩火烧是它的招牌。1908年开业之时,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亲笔为名吃题了匾。

如何制作:

制作白肉罩火烧,须挑选新鲜的猪肉,经反复冲洗熬制,并将煮熟的肉片切成薄片,再配以撕成彩云状的火烧,用开过头汤反复浇制而成。它的吃法讲究三吃六味,即以白肉罩火烧配合不同的辅料,便可以吃出不同的风味来,吃后让人回味无穷。

怎么吃:

行家们都说,白肉罩火烧流行三吃六味,三吃就是饭、菜、汤,也就是说有肉有汤有主食,六味是指如果就不同的小料有不同的口味,比如,蘸保定三宝之一的面酱就能吃出烧鸭味;蘸上自做的虾酱就有海鲜味,而蘸上自做的辣酱就有辣鲜味,如果配以自制糖蒜、黄瓜条、大葱和酱豆腐等小料,则更是妙不可言。

营养价值:

它的营养价值更是值得一提,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又不含过多的脂肪,白肉罩火烧真是又解馋又健康的食品。

(长城网 郑光昊)

点赞!领导说多一个小蓝手,情义哥工资就涨2毛6!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