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流、美食流老板是跑路了吗

首页 > 美食 > 大厨教菜 > 正文

美食流、美食流老板是跑路了吗

有这样一个男人,他,是学生时代大家挥之不去的噩梦,对于还在上学的学生来说,看到他的文章头就会痛,江湖传言,每次碰到语文考试,必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他这个人。

他本人在书本上一出现,也总是一脸严肃,给人一种苦大仇深的样子。

但其实,他平时是一个很爱笑很爱捣鬼的人,同时,他又是一名刺客、一个美食家、一名设计师。

他就是资深干饭人·平面设计大师·光复会初代阿萨辛·抓周树人跟我没关系·鲁迅。

美食流、美食流老板是跑路了吗

和大家熟知的一本正经不同的是,鲁迅他的好友萧红就说过,“先生笑起来的时候,会连烟卷都拿不住。”

直到鲁迅快去世之前,他才终于被人捕捉到了一张开怀大笑的照片,是这样的:

和大家熟悉的严肃朴素不同的是,真实的鲁迅是一个很潮、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他还有一张这样的照片:

“大V领”毛衣,搭配白色高领衫,把毛衣扎进裤子里,以显得自己更高。站姿颇有一些时尚男模的风范。

你以为鲁迅只是这一次穿得好吗,不不不,鲁迅从来都是时尚达人,不止会穿,还会设计。

鲁迅年轻的时候就曾自己动手设计了一套衣服,让西服裁缝给自己做,样式在当时很前卫,还带暗扣,是这样的:

1912年时,国民政府就邀请鲁迅和其他两人,设计中华民国国徽,鲁迅最后的作品是这样的:

小小一个图案中,包含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等十二种意象,象征12种最美好的品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设计的这个图案,都被用在民国的钱币上。

1917年,蔡元培请鲁迅给北大设计一个校徽,鲁迅就用“北大”两个字,拼成了一个人的脊梁骨形状,他希望北京大学的学生能成为国家的脊梁。

整个设计被北大采纳,中途略有一点小幅度的修改,但一直沿用至今。

图: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在当时,鲁迅还翻译外国的著作,这些工作以前压根就没人做,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固定封面,其中不少都是鲁迅自己根据原著的内容,设计了书的封面,颇为美观。

图:鲁迅自己装帧设计的作品

图:鲁迅译作封面设计

大家好,我是南瓜,之前讲民国刺客信条的文章里,我们就提到了鲁迅也是初代阿萨辛之一,肯定会有小伙伴好奇,鲁迅还干过这?

其实,真实的鲁迅,不止写得一手好文章,是加过刺客团,学习过柔道,能搞平面设计,也能玩时尚造型,能文能武的全能大佬。

1

鲁迅的早年经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就简单说下。

鲁迅原本家境不错,但因为祖父坐牢,父亲生病去世等等家庭变故,家道随之中落。

鲁迅不过15岁,就挑起了家中的大梁,见惯了人情世故,世态炎凉:

本家的人欺负他小孩子,就强迫鲁迅签一些不符合他家利益的家族条约;本家的叔祖母一边唆使鲁迅去偷家里的钱花,一边又散布谣言说鲁迅偷了母亲的首饰。

正因如此,鲁迅很早就被迫变得成熟了。

当时,鲁迅有个叔祖在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当监督,听说这学校上学不要钱,正好也想离开家里,鲁迅就独自去了南京求学。

毕业后,正赶上清政府让各省选派一批学生去日本留学,承诺毕业回来以后视同科举出身。

1902年,鲁迅赴日本仙台学习。

“我觉得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这话虽然不是鲁迅说的,但大家现在都喜欢玩这个梗,不是他说的也变成了他说的。

但其实,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鲁迅并不只是学医而已,他还学了武。

当时正值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创立弘文学院,还搞了一个柔道学会,不少留学生都参加了,在誓约书上签了字。

当然,他学习柔道的时间不长,只学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就赶上了罢课,并不是什么黑带。

章依萍在《谈鲁迅》里就记载过,在厦门的时候,有一次鲁迅发现,有一头猪在吃相思树的叶子,鲁迅就觉得,这相思树的叶子是不应该给猪吃的,所以就和猪决斗。

这时候正好有一个同事的教员过来,看到了这一切,当众处刑,笑着问鲁迅:“你怎么和猪决斗起来了?”

鲁迅只能说:“老兄,这话不便告诉你。”

和猪决斗不可怕,谁输谁尴尬。

后来这群留日学生搞“横滨暗杀团”时,鲁迅也兴冲冲参加了,光复会的领导人陶成章因为和鲁迅是同乡,总是去找鲁迅聊天。

只是鲁迅不太认同这种舍命去搞暗杀的思路,他认为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大多数时候他只是帮忙出谋划策,接了暗杀任务也因为担心家人无人照顾,最后并没有动手。

鲁迅刚到日本的时候,日本的排华倾向就很严重,当时的日本报纸甚至公然声称:“中国人在生理上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鲁迅周围的日本学生都对鲁迅非常排斥,一有机会就侮辱诋毁他。

他所在的年级一共有142人,鲁迅的成绩排在第68名,算是中上游的水平,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成绩,一起的日本学生却都不相信。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鲁迅是一个中国人,是劣等人、下等人,脑袋天生就是笨的,60分以上就肯定不是自己的能力,一定是作弊的。

鲁迅身体不好,日语只能懂个大半,又身在异国他乡。除了善良的藤野先生,他连一个能说话的朋友都没有。但他还是咬着牙,默默埋头苦学。

后来,鲁迅因为看了中国人在看中国人被杀的幻灯片时那种麻木的表现,备受冲击,所以放弃了学医。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但是这条路他一开始走得也不顺畅。

本来,他和同学一起办杂志,杂志起名为“新生”,然而说好撰稿的朋友,去了英国之后却再也没有回信,说好给他们出钱的人,却最终食言,杂志半路夭折了。

后来,他又和弟弟翻译其他国家的抗争文学,想要唤醒国人,结果他们出版的《域外小说集》选的小说太超前了没什么人买,一共印了一千五百份,卖出去的才几十本,都没回本。

1909年,鲁迅回国,辗转于各个私塾当老师。

当时学堂内的守旧派觉得他们这群革新派早晚都是革命党,要打压他们,鲁迅就带着大家伙一起反抗,罢课游行,拼的特别凶,同事都叫他“拼命三郎”。

2

后来,民国成立了,当时蔡元培是民国的教育部长,他邀请鲁迅到中华民国教育部去做事,开始在南京,后来又迁到北京。

但是袁世凯想当皇帝,对于这些革命党一直防备着,搞了很多特务监视,大肆屠杀革命党,只要有嫌疑的青年都会被抓走,而且还不见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点的革命党就装作自己玩物丧志的样子,迷恋上一些爱好,比如啊,啥的,蔡锷将军就是在这个时候,拿小凤仙做掩护,最后才成功逃出北京到云南起义的。

鲁迅打小就喜欢画画,喜欢自己描摹连环画小人书,后来还以一两百文的价格卖给了同学。

所以这时候,他下班了就会去逛琉璃厂的古书店,淘一点古书古画啥的,尤其是古画。

鲁迅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天才,就这么淘着淘着,他在画上的造诣越来越深,自学成了平面设计大师。

鲁迅特别喜欢汉代的画,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和考据,写有《汉画像考》,可惜最后没能印出来。

除此之外,鲁迅也改不了习惯捣鬼的性格,那个时候,鲁迅的住处附近,经常有莫名其妙的人溜到楼下墙角来小便。

鲁迅看不惯,就专门用篾条做了一个弹弓,趁那些人随地大小便的时候,对着他们的屁股猛地一弹。

等别人捂着屁股,龇牙咧嘴地四处找人时,鲁迅就躲在屋子里哈哈大笑,堪称“屁屁终结者”。

这段时间,国内政坛变来变去,天下还是军阀们的天下,依然看不到中国真正站起来的那天。

就像鲁迅说的“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地位。革命以后没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

家庭的重大变故,周围人的冷眼相待,在日本的种种遭遇,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这些人生经历都让鲁迅把中国的现实看得非常透彻。

后来新文化运动兴起,1918年,在好友钱玄同的一再邀请下,鲁迅写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这部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一出世就让所有人为之赞叹,到今天100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不朽的经典,里面的名句时时被大伙儿拿出来引用。

在此之前,《新青年》上发表的,多是一些文学理论上的成果,缺乏脍炙人口的故事,传播不开。

鲁迅的小说在《新青年》上一出,就立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一下子多了一大帮喜欢他的粉丝。

比如他有一个铁杆粉丝叫陈独秀,就经常写信催更,让鲁迅多写点,不然不给三连。

他还有一个重量级粉丝润之同学,当时才25岁,润之同学第一次到北京,就专程跑到鲁迅的住所想要见爱豆,可惜鲁迅当天不在家,这场史诗级爱豆见面会就没成。

法国的罗曼·罗兰看了朋友翻译的《阿Q正传》后很喜欢,专门写了封信寄给鲁迅,但因为种种原因没到鲁迅手上。

到这里,鲁迅终于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把笔当枪,来勇敢地战斗,唤醒国人,拯救这个国家!

于是,鲁迅的手上,诞生了越来越多精彩的作品,《孔乙己》、《药》、《明天》,篇篇都是爆款,在朋友圈广泛传播,鲁迅迅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

3

从1920年开始,鲁迅就陆续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各大高校聘用,给学生们讲课。

可惜,不少新文化运动中走出来的学者,有的出了名以后就变成了既得利益者,立场又开始发生变化,有的坚持斗争的人,对斗争的方式方法也有不同意见,他们之间彼此也分裂了。

同时,民国政坛也是内斗不断,在这种环境下说真话,要冒着生命危险。鲁迅因为多次支持学生运动,就被各路特务盯梢,被无良文人攻击。

但是鲁迅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坚持战斗,在厦门、广州等地多次辗转,又到达上海继续战斗。

他骂过的文人多得数不胜数,从他的弟弟周作人,到梁实秋、胡适、徐志摩,应有尽有。

当时甚至有文人专门聚集起来,创立了两个专门骂鲁迅的期刊,围剿鲁迅。

当然,即使是在战斗间隙,鲁迅也不忘苦中作乐。

鲁迅是个大吃货,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结果鲁迅转手就把奖章给卖了,买了一大包零食和辣椒回来,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一个晚上就全部吃光了。

家里条件好的时候,给鲁迅穿贵重的衣服,但是他老不穿,总是穿又破又旧的衣服,因为他喜欢吃甜食,吃完了就直接在衣服上擦一下,贵的衣服反而不方便。

鲁迅很爱吃辣,因为到南京求学的时候就带了八块钱,没多余的钱买厚衣服,到了冬天冷得受不了,就吃辣椒取热,慢慢变成了嗜好,但也正因为吃得太多了,把胃吃坏了。

鲁迅最爱吃的零食,是沙琪玛,每个月领完薪水,鲁迅都雷打不动,第一时间跑去买沙琪玛。

后来,有一次,鲁迅的儿子想吃鲁迅的沙琪玛,就问他:“爸爸,这个我能吃吗?”

鲁迅一向是事事都依着儿子,但在沙琪玛面前,鲁迅还是顶不住,说:“按理说是可以的,但爸爸只有一个,吃了就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吃的好”。

1934年,鲁迅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零食》,用零食比喻期刊界的现状,但鲁迅的行文一出,就把他是一个资深吃货的真相暴露了,光是读一遍就能让人口水直流。

文章里说:“上海的居民,原就喜欢吃零食。假使留心一听,则屋外叫卖零食者,总是‘实繁有徒’。

桂花白糖伦敦糕,猪油白糖莲心粥,虾肉混沌面,芝麻香蕉,南洋芒果,西路蜜橘,瓜子大王,还有蜜饯,橄榄,等等。

只要胃口好,可以从早晨吃到半夜。”

别人家的立柜,都是挂衣服用的,但萧红就发现,鲁迅家的立柜里是塞满了各种糖盒子、饼干筒子、瓜子罐。每次到了招待客人的时候,他总是哆啦A梦一样吃完一盒又变出一盒,吃完一盒又变出一盒。

鲁迅要活在现代,一定是淘宝各大零食铺的钻石买家。

除了零食,鲁迅还特别喜欢下馆子。

在北京工作时,鲁迅有事没事就拉着朋友一起 ,誓要吃遍北京的美食,广和居、致美楼、集贤楼、杏花村,北京有名的餐馆他几乎去了个遍,光是他日记中记载的,去过的名餐馆就有65家。

为了能让鲁迅吃得满意,妻子许广平硬是被锻炼成了一个各种菜系都精通的大厨,平时鲁迅家里的菜单都是五花八门:

有一次,鲁迅的友人曹靖华给他送去了一株野生的猴头菇,鲁迅一拿到,立刻去请梁园的老板拿去煮了。

吃完这猴头菇以后,鲁迅意犹未尽,还跟曹靖华说,要是这菇能人工培育就好了。

几十年以后,猴头菇还真的可以人工培育了,那时候鲁迅已经过世了,曹靖华还特地写文来告慰鲁迅:“您的愿望实现了。”

最近火热的《觉醒年代》里,就很好地还原了这一点,里面鲁迅等不及吃席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时鲁迅的干饭之魂:

“这什么时候开席啊,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哪儿有什么席,我只管吃席。”

鲁迅对时尚颇有研究,于是,有一次,他的好友萧红买了一件红衣服,她自己觉得很好看,就想让鲁迅评价一下。

于是就假装请教学问,到鲁迅家里找他聊天,但自始至终,鲁迅和许广平都没提及萧红的衣服。

到最后,他终于忍不住问道:“周先生,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

鲁迅只能很无奈地老实说道:“不大漂亮”。

说完还补充道:“不是颜色不好看,是搭配的不好”

接着还开始了现场指导:

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套他自己的时尚经: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

这心得,现在的时尚博主听了都要点赞。

哪怕因为得罪的人太多,他只能窝在家里写作,他都能给自己找乐子。鲁迅的书桌很大,他有时过书桌懒得绕圈子,就一只手支起翻过去。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鲁迅侧身鞍马一样跳书桌的样子,大概就是这样:

即使是因为文章惹上了麻烦,东躲西藏出门被特务盯梢的时候,他也一点都不慌。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街头溜达,被特务盯上了。

但是,鲁迅假装不知道特务在跟着,等特务靠近了,他突然转身,故意把特务当成乞丐,掏出一块银元递给他:“拿去,买点饭吧”。

那个特务一脸懵逼,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鲁迅哈哈大笑,昂首而去。

在给许广平写信的时候,他时不时也化身灵魂画手,画一些非常的画。

纵然是在这种环境下,鲁迅也依然笔耕不辍,即使在东躲西藏转移的时候,也不忘写东西讽刺当局,他的每一篇文章中,都透露着他不屈的战斗精神。

他批评起当时的国人来,总是毫不留情面:

中国人没记性,因为没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忘记了,明天再听到 ,还是觉得很新鲜。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坏了的事,今天忘记了,明天做起来 ,也还不是“仍旧贯”的老调子。

但他也赞叹国人的骨头,认为中国始终有正气的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他描摹底层小人物的样子活灵活现,对他们的愚昧和无知感到可悲,但又从来不会轻视劳动人民的力量,比如他写的《一件小事》,就是描写一个人力车夫人性的伟大和光辉。

他不是那种,出了事情就一味鼓吹,外国很好,你国人有劣根性所以起不来的所谓“公知”,更不是一味宣泄情绪,却提不出任何解决方案的键盘侠。

他是一个看透了中国人的本质,却依然不放弃的斗士;他是一个认清了社会的黑暗,却依然坚定地相信,未来会变得美好的革命者。

杂文、小说、平面设计、诗词、散文、翻译,鲁迅样样都精通。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这个拿笔当枪战斗了一辈子的战士,永远停止了他的呐喊。

就在逝世之前,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在给一本译作做序,在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坚持写日记。

还有一年,日本就开始了全面侵华,鲁迅没有看到那个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绝望景象,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幸运。

但同时,鲁迅也没能看到1949年,那个他心心念念的一个全新的中国的诞生,那个民众们纷纷站起来做自己主人的理想世界。

鲁迅去世后,苏区为他下半旗致哀,把根据地的苏维埃图书馆改名鲁迅图书馆,延安大学设立了鲁迅艺术学院,把他作为文艺界的标杆。

纵观鲁迅的一生,他从来都不是中学课本中那个,一脸苦大仇深的鲁迅,而是面对着艰难的生活,依然苦中作乐,风趣幽默,爱时尚善设计通美食,从来没有失去希望和信仰的鲁迅。

年少的时候,经常读不懂鲁迅,经历的事情多了,才慢慢领悟到鲁迅的伟大。

1936年3月29日,在得知红军东征胜利之后,鲁迅虽然还在病中,但他还是拖着病体,和茅盾一起给红军发了一封祝贺信:

“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更大的胜利,全国人民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热烈的欢迎与拥护。”

“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世界的真相之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对于鲁迅先生,这恰恰也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脚。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