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汽车_北汽新能源汽车ec180多少钱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4年4月2日,一位在北京市某机关工作的朋友在微信聊天群里发了一张照片,说:“单位新进了几辆公务用车,听说是北汽的,但没见过是什么车。”
照片里一共有5辆车,除了一辆是平日里不多见的BJ30,另外4辆应该分别是ARCFOX(极狐)阿尔法T和阿尔法S——SUV和轿车各两辆。
他说:“听说过这个品牌,但是没有关注过,平时见的也少。”
自2020年10月24日在京西首钢园上市首款车型阿尔法T开始,到现在已3年半,极狐的市场认知度似乎还不是太高。从销量上看,极狐品牌2023年全年销量仅3万辆,显然尚未在市场上完全站稳。
极狐品牌的发展情况,折射出北汽新能源在现阶段的艰难。
然而,当人们谈论新汽车十年时,绝对不应该绕过北汽新能源。2013-2019年,这家车企曾连续7年保持国内纯电动汽车销冠,其中,2017年销量甚至超过特斯拉。
北汽新能源是国内首家股份制且首家登录A股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尽管现在被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远远甩在后面,但北汽新能源为后来的新造车企业,以及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事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示范和启迪。这家车企的历史价值,是不应被忘却的纪念。
两次重大体制变革
2014年3月21日,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等出席挂牌仪式。
“你们是在真干,而且干出了成绩。”李岚清曾盛赞。
这是北汽新能源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新能源业务从北汽股份剥离出来,从有限公司转变为股份公司,由此成为国内首家股份制新能源汽车公司。
时间回到2009年。当年,北汽集团响应国家多部委联合启动的“十城千辆”试点示范项目,全资成立了北汽新能源。它最初生产的产品,主要TO B,尤其是抓住了以北京为主的城市出租车更换电动车的市场机会。
彼时,北京为了支持北汽新能源,专门在大兴采育经济开发区建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那里开始陆续集聚一批整车、零部件和物流企业。如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此地庞大的产业链集群密不可分。
资料显示,北汽新能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由北汽集团联合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和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出资组建,北汽集团以60%的股权控股。
那时,北汽已有近3000辆电动产品在出租、政府公务、租赁、私人用车等领域应用,2013年销售1628辆电动车,位居全国首位。当年6月,北汽E150电动车开始面向私人销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从2014年开始,北汽新能源驶入发展快车道。
“好风”之一是政策。当时,国家决定从2014年扩大城市范围,继续实施购车补助,补助的对象从过去以公共交通为主扩展到了私人用户。那年,北京开始对购买纯电动车的个人采取单独摇号的鼓励措施。这为北汽新能源打开私人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EV150是北汽第一款自主纯电轿车,综合续航里程为150公里,指导价22.08万元~23.08万元,当时补贴9.5万元,市场成交价格为12.58万~13.58万元。
2014年6月,北汽新能源启动“卫·蓝先锋”行动计划,面向北京市民征召500名环保先锋车主,分享北汽新能源提供的总价为2550万元的环保购车基金。7月13日,北汽新能源在北京采育工厂,向“卫蓝先锋行动”首批200名纯电动车主交付北汽EV150。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早的优秀营销案例之一。
“好风”之二,即更多销量其实还是来自B端市场,那时北京市要求出租车更新,让北汽新能源几年内都不需为订单发愁。
2015年,北汽新能源开拓了分时租赁市场,与绿狗租车、宝驾租车合作,打开了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后来几年,全国也掀起新能源汽车租赁风潮。
针对出租车运营需求,北汽新能源还探索换电模式,是国内最早推广换电模式的车企。
从有限公司转变为股份公司,归根结底,北汽新能源是为上市做准备。
这并不容易。受限于政策对于公司盈利能力的要求,北汽新能源只能筹划由S*ST前锋收购北京新能源相关资产来借壳上市,这项计划一直到2018年才完成。
2018年9月27日上午,北汽蓝谷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在上交所举行,S*ST前锋更名为北汽蓝谷。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与前锋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全部完成,北汽新能源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期间,北汽新能源充当“混改先锋”的角色。2016年,北汽新能源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共吸引22家非国有资本进入,持股达到37.5%。至此,北汽新能源完成了30.72亿的A轮融资,渤海活塞、国轩高科等上市公司成为股东,股东增至26家,由国有股份制公司转变为混合所有制公司。
新能源汽车在最初是政策催生的产物,严重依赖补贴生存,资产有限,难免束手束脚,但汽车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型特征,资金投入巨大。如能上市,无论是对车企的资金支持、组织运作、品牌效应等,都有很大帮助。
北汽新能源的创新,对后来的车企起到了示范作用,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等新造车势力就是通过上市融资才获得发展。同时,东风公司、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奇瑞汽车等也都独立出新能源汽车品牌,而且谋求在适当时机上市。
在A股上市之后,北汽新能源规划了两个品牌,其一为新BEIJING品牌,其二即为高端品牌极狐。
新BEIJING品牌,由北汽集团整合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的产品与技术资源而全力打造,于2019年10月15日发布。当天,还首发新品牌旗下首款纯电动车EU7,续航为451公里~550公里,补贴后售价15.99万~17.59万元。
高端品牌极狐则于2019年3月5日在日内瓦车展全球首发,首款产品阿尔法T于2020年10月24日在北京上市,续航最高达653公里,售价为24.19万~31.99万元。
极狐阿尔法T还是首款采用华为HI模式打造的新能源车,然而市场表现不好。现在,华为和极狐舍弃了HI模式,采用更深入的鸿蒙智行模式合作,首款新车享界S9于2024年4月25日开幕的北京车展上亮相。
尤记得,在阿尔法T发布前的一场试驾会上,极狐方面表示初期目标是做到“纯电第三”,仅次于蔚来和小鹏,但这个目标一直落空。并且,那时极狐方面对“纯电前三”的预测也不准确,跟错了对象。
苦果埋在高速增长期
尽管在体制机制和开放合作上的步子迈得很大,但北汽新能源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隐患,后来者很快超越了它。
根据公告资料,北汽蓝谷预计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52亿元至57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约54.65亿元。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其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200多亿元。
对此,北汽蓝谷表示,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等核心能力上持续投入,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公司产品销量仍处于提升期,规模效应暂未显现,导致产品成本阶段性偏高。
前文中说到,2013-2019年,北汽连续7年保持国内纯电动汽车销冠。转折点在2020年,北汽新能源那年从年销15.1万辆,骤然滑落至约2.6万辆。这是一个巨大的落差。那一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9万辆。
业界普遍认为,北汽新能源下滑严重,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B端市场。以2019年为例,其销量占比中,约70%为B端大客户,剩余30%为私人。据上险数据,2019年北汽新能源对公上险量高于54%的行业水平。
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曾评论:“北汽新能源最早一批尝到了TO B的甜头,遗憾的是,在向TO C服务转换过程中掉了队。”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前北汽新能源有部分销量来自变相的库存,这对后续销售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处理起来很棘手。
同时,也正因那段高速发展时期,过度关注销量增长、沉溺在B端市场的甜头中,北汽新能源忽视了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品质是个大问题,其最早一批产品——EV150给市场留下了体验较差的印象,比如电池严重衰减,部分车辆大幅降低续航,充(放)电量骤降等。那时坐出租车,经常听到司机的抱怨。
最核心的问题,是技术和产品更新。2019年下半年补贴退坡,越来越高的补贴门槛,倒逼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然而,彼时北汽新能源的中高端产品——极狐品牌尚来不及大展身手,低中端BEIJING品牌的竞争力也不足。
时间来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开始激烈。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全年数据,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第一的是特斯拉Model 3;造车新势力中,理想ONE、蔚来ES6位列前十。
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那时,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主力是纯电车,但从2020年开始,直至2024年,混合动力汽车产品越来越受市场关注。尤其是这几年间,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中国品牌在插混技术上取得突破,增程式电动车大行其道、大获成功。
但北汽新能源缺席了这一盛宴。它显然对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把握不够,在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和相应的发动机上缺少核心技术,最终丢失了这块市场。这个市场非常庞大,要知道,比亚迪在2023年卖出143.81万辆插混车,约占总销量的一半之多。
“北汽新能源在一段时间内依靠A级、A0级低端车走量,现正依靠极狐变革和华为支持而想努力走出困境。同时,还急需有更加完善的产品布局和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更加努力奋斗和脱胎换骨的改造,时不我待。”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长安庆衡评论道。
它还有机会吗?或许有,但很难。
以动力技术为例。今年来,长安汽车和东风公司接连发布新的混合动力技术,表明动力模式已不仅限于单纯的插混、纯电或增程,发动机热效率纪录也在被不断刷新。
这应该给所有车企带来警示——如果核心技术一成不变,或者落后于头部企业,就很难可持续发展。有时候,大起大落之间,只有短短一两年,哪怕曾经强如北汽新能源。
去年,北汽新能源销量有所回升,全年销售新车约9.2万辆,同比增长84%。其中,极狐销量约3万辆,同比增长138%。不过,与市场整体相比,9.2万辆的体量并不大。广汽集团旗下埃安全年销量为48万辆,是其前辈——北汽新能源——的5倍左右。
不过,需要注意到,与曾经的北汽新能源相似,埃安的销量主力在网约车市场。有观点认为,埃安同样要警惕网约车销量占比陷阱,切勿再踩北汽新能源经过的坑。
现在,北汽新能源值得期待的,似乎是与华为合作的鸿蒙智行项目。这方面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它会不会沦为第二个赛力斯,成为华为的代工厂,最终失去独立行走的能力?这里说的独立能力,指自身的品牌发展,如赛力斯推出蓝电品牌,却基本上被市场忽视。
以2014年为始,在新汽车发展的10年间,有很多汽车品牌沦为时代的眼泪。
此中根本原因,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它们缺乏核心技术自研能力、智能网联技术人才储备,以及落后于市场的组织结构、垂直整合能力和新营销能力等。
现在,北汽新能源还在苦苦寻找新的突破口。10年来,它跌宕起伏的脚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一个既能学习又要规避的案例。
参考资料
①《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12月。
②《安庆衡:北汽自主品牌发展之路及思考》,作者安庆衡,刊于“帮宁工作室”,2023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