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km是什么意思、单位km2是什么意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里,汽车需要根据路标来判断能否停靠,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时,也需要将具体情景转化为正确的符号进行计算,符号的使用和标记也可以使人们交流更加直接、简便。
不少家长都知道,符号意识是小学阶段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提问家长,什么是符号意识?符号意识相关知识内容有哪些?可能不少家长都回答不上来。球球老师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在此给大家分享下,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首先,符号意识是什么?
符号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第二个核心概念。2011版课标,将原来的“符号感”改为了“符号意识”,其意义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数学符号的本质意义要求更加吻合。同时,根据2022版新课标,对符号意义的定义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对小学阶段学生有以下几点要求:
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
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
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
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因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内涵是代数思想,符号是数学抽象的特殊表征形式,不仅在代数领域如此,而且在几何领域也是如此。
其次,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到底学什么?
- 大小符号:学习比较大小时,学生需认识“>”,“<”和“=”,并知道其读法和作用,初步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和文字的不可替代作用。
- 运算符号:在加减乘除法四则运算学习当中,孩子需要理解并学习运用“+”、“-”、“×”和“÷”。
- 公式符号:学习乘法时,会引入速度公式,孩子也需要学习速度、时间、路程的符号表示。
- 单位符号:学习单位用字母符号来表示。比如:长度单位(km,m,dm,cm,mm),面积单位(面积单位:k㎡,㎡,d㎡,c㎡,m㎡,h㎡),容积单位(L,mL),质量单位(t,kg,g)等等。
- 几何符号:用字母表示图形或立方体的面积、周长或体积,比如三角形面积S=1/2(ah),平行四边形面积S=ah,长方形周长面积C=2(a+b),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Sh等等。
- 分数符号:体会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分数对分数计算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进一步体会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数的重要性。
- 角度符号:学习角的度量,学会角的符号表示。比如,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角∠A、∠B、∠C。
最后,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符号意识呢?
第一,引导学生理解符号的内涵,理解符号正确传递的信息
如果学生没有正确领会符号的内涵及真正意义,很难将其恰当地运用到题目的运算当中去。所以在孩子们刚接触符号时,就需要帮助孩子辨析及明确符号的意义,讲清楚由来、作用及使用方法。而当孩子真正掌握了这些数学术语及符号内涵,便能快速且准确地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第二,在解答例题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符号作用
比如这样一道“用字母表示数”的例题:小红1岁,爸爸比她大30岁,怎么表示爸爸的年龄?
大多数孩子能顺利回答,但随着小红的年龄不断增加,就需要不断更新答案,这时便可以引入数学符号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根据年龄差不变的特点,可以用字母表示小红的年龄,那么爸爸的年龄可以是a+30、x+30、y+30。孩子顿感轻松,也能切身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价值,体验到数学符号具有的简练、清晰的特点,从而也更加喜欢用数学符号去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第三,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运用数学符号的使用
比如超市场景,收银员需要计算顾客消费的总金额,所以我们需要用到“+”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总合。如果号顾客付了一百块,我们需要根据金额找零,我们则需要用到“-”来计算除去物品金额还剩余多少钱。多多结合生活场景,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符号去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加深他们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准确地选择数学符号,从而更加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
符号的交流可以让生活更加便利,所以培养敏锐的符号意识必不可少,对孩子的数学学习也至关重要。根据上面的方法,快快行动起来吧!
【数感星球】针对4-10岁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了5000+趣味训练关卡、1300+游戏互动和200+动画讲解内容,用游戏化、趣味化的方式让孩子爱上数学。关注我们,一起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