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伤 悲而不戚-哀而不伤 悲而不戚 怨而不怒

首页 > 教育 > 职教风采 > 正文

哀而不伤 悲而不戚-哀而不伤 悲而不戚 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 悲而不戚-哀而不伤 悲而不戚 怨而不怒

一件艺术品的命运,连最初创作它的艺术家都未曾料想到。

如今说起世界名画,人人都会想到《蒙娜丽莎》。

虽然达芬奇这幅作品堪称伟大,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它并不那么有名。

真正让《蒙娜丽莎》名声大噪的则是因为一场偷窃案。(1911年,《蒙娜丽莎》被盗走,2年后找回,在当时引发社会狂热)

蒙娜丽莎失窃案引发媒体极度渲染

而让另一位“蒙娜丽莎”闻名于世的竟是由于一场官司。

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官司,背后是一副价值高达1.13亿的世界名画。

这是一段难以抚平的战争伤痛,也是一场关于个人与国家机器之间的角斗。

根据此真人事件改编的电影《金衣女人》,由海伦·米伦主演

这幅名画就是《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

这金碧辉煌的基调、强烈的装饰风格,神秘的个人气质,让人一下子想到了克里姆特特有的华贵金光。

事实上,这幅画的确出自克里姆特之手!

他是象征主义大师,一手创立了维也纳分离派。

而他的艺术巅峰正是标志性的金色时期。

他使用金色作为底纹背景,通常用金黄色的色块和图案来填满人物与画幅,打造极致华丽、纸醉金迷的梦世界。

相信你一定看到过他的知名作品《吻》。

《吻》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也是克里姆特的代表作之一。

在1907年,他花费了4年完成此作品,浓缩了他的个人风格,象征着他的创作巅峰,被誉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

而围绕着这幅画作的纷扰故事源头皆来自此画的主人公——阿黛尔·布洛赫夫人。

她的丈夫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是一位犹太糖果富商。

阿黛尔因美丽优雅的气质、高雅不凡的谈吐而在上流社会闻名。

可是在无限风光的富足生活下,阿黛尔并没有那么快乐。

她不仅始终无法怀上孩子,还长期被头疼症所折磨,在她的美丽之中夹杂了一丝犹豫与哀伤。

因此在丈夫费迪南德委托克里姆特为妻子作画时,这份独特的美感一下子打动了克里姆特。

而费迪南德也颇为欣赏克里姆特,成为了他的艺术赞助人,因此克里姆特又为阿黛尔创作了另一幅画作。

巧妙地捕捉下来阿黛尔哀而不伤,悲而不戚的神韵,让画中的阿黛尔更加耐人寻味。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二号》

一直未有子嗣的阿黛尔难免有些寂寞,因此格外疼爱小侄女玛丽亚。

阿黛尔一直看着她长大,将她视为己出。

可惜阿黛尔晚年身体欠佳,因病去世而未能赶上玛丽亚的婚礼。

但是她留下遗愿,让丈夫把自己生前最心爱的钻石项链当作结婚礼物送给玛丽亚。

而这项链正是阿黛尔在画中所带的那条,这是家族的传承,也是爱的连绵。

要知道阿黛尔给玛丽亚的远不止这一条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也留给了她。

但这幅名画却没有在玛丽亚手中停留太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地利惨遭侵占,无数犹太人遭受了灭顶之灾。

直至今日,当时对犹太人的迫害,依旧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身为犹太人玛丽亚也无法幸免于难,她不得不与家人分离,与丈夫逃亡到美国。

而当时所有的家族财产都被搜刮殆尽,其中也包括这幅名画。

人们曾评价首领:不做恶魔,会做画家。

在他还未成为嗜血的独裁者前,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而他的画风还竟然十分清新柔和。

这样的一位“文艺青年”在二战中夺走了无数的艺术珍宝。

其中就有《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

而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发起了惨绝人寰的种族清洗,让600万犹太人命丧黄泉。

直至二战结束,《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被放进了奥地利美术馆,成为了“镇馆之宝”。

在这幅金衣美人面前,观赏者们终日如织穿梭,人们赞美艺术品的瑰丽,但有人却无法忘记曾经的伤痛。

玛利亚被迫背井离乡,60多年间都不愿重返奥地利,那场血洗是她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但一场名为Restitution的运动让玛利亚尘封许久的心开始松动。

原来在1988年,奥地利修订了有关二战时期被掠财产的法律,不少犹太人开始追回自己曾经被掠夺的家产。

而阿黛尔丈夫在遗嘱上,明确表示把包括《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的5幅克里姆特画作留给侄女玛利亚。

玛利亚决定向奥地利政府要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代表,与其“作对”,任谁听了都觉得这是“以卵击石”的荒唐事,而那一年,玛利亚已经82岁。

一开始,玛利亚与奥利地政府交涉态度并不强硬。

她仅仅希望政府能够归还克里姆特的风景画作品,而允许奥地利政府继续持有肖像画作品。

可是她的请求遭到了奥地利政府嗤之以鼻的对待: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和国家“抢东西”,怕不是老糊涂了在发神经。

玛利亚一看交涉不成,干脆直接把奥地利政府告上了法庭。

而根据奥地利当地的法律规定,官司的诉讼费用由涉及物品的价值而决定。

而当时5幅画作的根据估计总价值高达1.35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哪怕画是你的,你也根本打不起这个官司。

出师不利,玛利亚无法支付高昂的诉讼费用只能选择撤诉。

玛利亚身边的人都劝她“算了”:你一个老太太还想赢了奥地利政府,这岂不是痴心妄想,又何必白费功夫呢。

可是当重启打开那段封闭已久的回忆,无数黑暗、可怕的往事袭来,玛利亚就偏要和强权斗一斗。

画是我家人留给我的,我凭什么不能拿回?

在2000年,玛丽亚在美国正式起诉奥地利政府。

她找来了朋友的儿子兰迪·施恩伯格当自己的律师。

兰迪同样是一位犹太人,当年祖父母因而死,一家人逃难至美国。

这不仅仅是一次个人利益的维护,也是一次民族伤痛的清算。

一个年事已高的老太,一个初出茅庐的律师。

两个人无权无势,却与奥利地政府抗衡,所遇阻碍与困难可想而知。

可是他们确如螳臂当车一般,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争取到美国最高法院来审理本案。

在2006年1月,他们赢了,这场近10年的官司终于落下了帷幕。

奥地利美术馆将所有5幅画作悉数归还,这成为当时奥地利规模最大的一次归还劫掠艺术品的行为。

玛丽亚·阿尔特曼(中)与其律师兰迪·施恩伯格(右)

然而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仅仅几个月后,玛利亚就把这些画送到佳士得拍卖,总计拍出3.25亿美元。

其中这幅《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肖像一号》以1.35亿美元卖给了雅诗·兰黛之子、美国收藏家罗纳德·兰黛,至今收藏在纽约一家美术馆里。

一时间,玛利亚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个老太太果然是为了钱!她竟然把自己国家的名画卖给美国。

可是,这些画作终究是玛利亚的私人财产,任由别人怎么说,都抵不过一句“老娘乐意”。

在这背后,究竟是为情、为恨、为利、为个人自由,大概答案只有玛利亚一人知晓。

《阿黛尔的愿望》、《窃取克里姆特》、《欧罗巴暴行》、《金衣女人》等电影都曾重现这一故事,让我们一探这幅名画背后的曲折故事。

这其中带给我们更多深思的是:

如果你的个人利益与强权发生冲突时,你敢于抗争吗?

如果面对不公与不义,你敢于发声吗?

在太多的时候,太多的人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而放弃了捍卫。

一人之力,难以擎天。

但即便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