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29防空导弹系统;红旗29防空导弹参数
在我国地空导弹家族中,迄今为止有公开实战战果的,唯有20世纪60年代研发的“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因为“红旗”-2与苏制S-75“德维纳河”(北约称其为萨姆-2)地空导弹外观相似,很多人便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仿制品,其实不然。那么,“红旗”-2是怎么诞生的?又创造过哪些辉煌战绩?本文为您一一道来。
实际上,“红旗”-1地空导弹系统才是S-75“德维纳河”的复制品。之所以不用“仿制”一词,是因为1960年一机部和国防部五院联合启动S-75仿制工作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而苏联此前移交给中方的2.36万份技术资料不仅残缺不全,而且其中竟有2.3万份图纸存在不同程度错误。更为关键的是,苏方给的是设计图纸而非工艺图纸,如何通过工艺实现批量生产出质量合格的零部件,需要中方在实践中自行摸索。
1964年12月10日,历时4年多攻关,“红旗”-1地空导弹系统初步定型。直到1966年6月,该型导弹才解决全部技术问题。不过,从1962年开始,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与敌 U-2 高空侦察机的“斗法”中对 S-75 地空导弹抗干扰能力不足、射击包线及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高等弱点深有感触,这些缺点也不可避免地被“红旗”-1所继承。为此,该型导弹定型后仅少量生产,以补充引进的数套S-75的作战、训练消耗,相关部门很快便启动了后继改进型号的研发。
据公开资料记载,“红旗”-1 的改进有小改、中改、大改三套方案。小改方案主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电子对抗能力,主要作战目标是U-2,其成果就是“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中改方案针对SR-71的技术特点,重点提高机动性和高空高速性能,并将射高增至30千米。大改方案改变了制导体制,计划引入相控阵雷达,将其发展成“红旗”-4远程防空导弹。
与“红旗”-1相比“红旗”-2采用了数十项技术改进措施,以扩大作战空域,提高抗干扰能力,改善操作使用性能。为稳中求快,相关研发单位采用“两步走”战略:第一步,主要增加导弹的射高和作战斜距、增强制导站的反侦察、反干扰能力和确保测量精度;第二步,进一步增加各种抗干扰措施并改善操作使用性能。
上述改进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科研人员利用导弹二舱的剩余空间,加长了三舱燃料箱,以延长导弹主发动机工作时间,从而达到扩大射击包线的改进目标。但燃料箱加大后,要解决由此带来的加大涡轮泵异丙酯箱、增加前翼面积、调整自动驾驶仪参数等一系列问题。由于预研工作开展得早,方案论证工作扎实并重视技术继承性,加之充分吸收了地空导弹部队在与 U-2“斗法”中的小技改、小发明,因此“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研发从确定方案到完成定型试验,仅用时一年多。
“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包括导弹、发射阵地设备、技术阵地设备三大部分。每个导弹营配备6 部单臂发射架,机动时用半拖车牵引运输导弹,其配用的导弹采用正常气动布局,头部有4个小前翼。中部是弹翼和舵面,尾部还有大型尾翼,最大翼展2.56米,发射重量2163千克。导弹从前至后分为两级,主级弹径0.5米,采用推力2650千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弹径 0.645米,采用推力27至50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与“红旗”-1相比,“红旗”-2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从29千米提至35千米,经过改进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灵敏度更高、更精确。
“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的发射阵地设备包括最大探测距离275千米、最大探测高度32千米的早期预警雷达,最大作用距离75千米的目标指示雷达,最大作用距离177千米、有效作用高度超33.5千米的测高雷达,最大作用距离70至145千米、自动跟踪距离55千米、能同时跟踪6批目标及引导3枚导弹攻击1个目标的制导雷达。技术阵地设备则包括导弹贮存、运输、工艺结合、装填、测试与维修设备等。
受时代局限,“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的整备时间长、步骤繁琐。官兵须先打开包装/储存/运输筒,将导弹组件取出并将一根根固体空心药柱装填入导弹助推器中,再将助推器与导弹弹体结合在一起。接下来,官兵们要逐一将导弹弹翼装上弹体,进行紧固作业。此后,要打开导弹整流罩头锥,将重达170千克的破片杀伤战斗部装填进去。导弹的弹体、助推器、战斗部、弹翼结合完毕后,才能将其吊装上运输车。导弹运输车装载“红旗”-2进入整备阵地后,开始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加注燃料。这种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具有高腐蚀性的偏二甲讲,不仅易挥发还有剧毒。因此加注官兵必须全程穿戴防化服,只有等液体燃料加注完毕后“红旗”-2才完成从储存到战备状态的转换。此后,导弹被装上运输转运车运往发射阵地被安置到固定发射架上。
由于“红旗”-3地空守弹的性能不尽如人意,仅少量生产,而大改的“红旗”-4因研发周期过长,最后无疾而终,所以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全都靠“红旗”-2打天下。为此,“红旗”-2历经多次升级改造,衍生出多个型号。
“红旗”-2首款改进型的研发始于1973年,1984年定型后被命名为“红旗”-2甲。“红旗”-2甲较基本型有多达于提高抗干扰和148项改进,主要着眼导弹最低射高由射击低空目标的能力。导弹最低射高由基本型的3000 米降至1000 米,最大过载由15G 提至20G,既能对目标实施尾追攻击,亦可对目标实施侧面攻击。不仅如此,单发杀伤概率亦明显提高,2发齐射甚至超过基本型3发齐射的效果。通过改用可预先存储的新型液体燃料,极大缩短了系统反应时间。经测试,“红旗”-2甲已具备抗击图-22M3 轰炸机发射的KH-22空地导弹的能力。
1999年阅兵式上的“红旗”–2
1978 年启动研发工作的“红旗”-2乙地空导弹系统、主要着眼于减少地面配套车辆、提高机动能力,提高武器系统抗干扰和攻击快速机动目标的能力。其搜索雷达进行了全面升级、目标指示雷达改用单脉冲体制,并加装了电视跟踪系统、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制导站广泛采用数字电路、指令计算和射击指挥实现了电脑化、并设有大屏幕作战指挥仪,能自动显示杀伤区范围、导弹与目标预定遭遇点、发射时机、敌我识别结果等参数、方便指挥员了解最新情况。
“红旗”-2乙导弹换装了新型引信及威力更大的战斗部。此外,通过改进液体火箭发动机性能,能在更大包线范围内射击比以往速度更快的目标。导弹虽仍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但采用了抗干扰能力更好的数码指令传输。全新的弹载电源系统重量大为降低。可用过载更高的导弹安装在 新研制的机动发射车上,取代了以往的固定发射,从而使系统的地面机动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利用研发“红旗”-9地空导弹系统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现役“红旗”-2甲、“红旗”–2乙进行了升级。进入新世纪后,又进一步升级了“红旗”-2系列的雷达,使其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
1988年,在北京国际防务展上,公开展示了一款安装在履带底盘上、具备野战防空能力,可为行进中的机械化部队提供伴随防空掩护的“红旗”-2改进型防空导弹。不过,受限于原始设计,该弹的长径比过大,很难经得起长时间的野外颠簸,故这种机动型号未见大范围列装。
此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还在“红旗”–2基础上改进出“图强”-1号高空超声速靶弹,用以模拟 SR-71供“红旗”-3地空导弹系统测试之用。据悉,我国各型“红旗”–2 地空导弹总产量达数万枚之多。20世纪80年代,“红旗”-2地空导弹又被改装成简易的地对地弹道导弹外销,外界评价不错。
“红旗”-2 地空导弹系统,于1967年2月被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首批生产的3套“红旗”-2及180枚导弹,全部用于无偿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直到当年6月,人民空军地空导弹第14营才开始接收“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这支于1966年3月11日在南京组建的新部队,在接装后不到3个月就首开纪录。
U–2高空侦察机
1967年9月8日上午,敌U-2高空侦察机从江苏启东经金山飞往杭州湾方向。我地空导弹第14营的6枚“红旗”-2导弹接电同步做好发射准备后,带有干扰机的U-2高空侦察机却避开导弹火力打击范围,转弯飞往杭州湾。不过,就在指挥员下达解除接电命令后仅半分钟,敌机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直扑嘉兴。当敌机距该营阵地35千米时,指挥员下令打开制导雷达。敌机见势不妙,立即施放干扰,向左急转弯脱离。我雷达操纵员立即打开反干扰雷达,保证了系统正常跟踪,同时连续发射3枚导弹。1分钟后,第2枚导弹命中目标,敌上尉飞行员黄荣北毙命于座舱内。
这是人民空军击落的第5架 U-2 高空侦察机,也是“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的首个战果。仅9天后,换装了“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的地空导弹第3营,在广西东兴上空,击落1架美制 BOM-34“火蜂”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1968年3月22日,同样换装了“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的地空导弹第2营,在广西宁明设伏,又成功击落1架“火蜂”。被“红旗”-2打下来的第3架“火蜂”,于1969年10月28日坠毁在广西武鸣县境内。
1984年3月28日14时45分,某国空军1架米格-21R 侦察机起飞。15时14左右,该机从7000本高度侵入我国境内。其实,早在该机入侵前的15时13分39秒,我军前线地空导弹部队指挥员就下达了作战命令。15 时 14 分17秒(即敌机入侵17秒后),3枚“红旗”-2导弹以6秒间隔相继升空。敌机飞行员发现首枚“红旗”-2腾空而起后,立即急转弯企图逃跑,但该机左翼却被1枚“红旗”-2导弹爆炸后形成的弹片严重击伤,导致飞机姿态剧烈改变。这架米格-21R最终虽勉强逃回“老巢”,但因严重损毁不得不作报废处理。
1987年10月5日13时56分,该国空军又出动一架米格-21R,试图越境侦察。14时05分,该机被我地空导弹某营目标指示雷达在85千米距离发现。14时08分29秒,这架侵入我国领空的米格-21R, 不到10秒即转弯飞出我国国境。不过,地空导弹某营营长逯军营却判断,敌机还会再次侵入我国境内实施侦察,遂下令3枚“红旗”-2导弹接电准备。14时09分34秒,这架米格-21R第2次侵入我国境内,随即发现右侧有2架中国战斗机正在接近,遂再次向左急转弯飞出我边境线。此后,该机沿边境以小半径、大坡度转弯作蛇形机动飞行。我空军地面指挥所判断,其一方面是想吸引我机尾追,达到令我地空导弹部队“投鼠忌器”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想寻机再次入侵侦察。为防止误伤,地面指挥所干14时11分20秒,令2架执行巡逻任务的歼-7H退出预定作战空域,让地空导弹部队可以放开手脚作战。
此后,这架米格-21R第3次侵入我国领空。当时,地空导弹某营的目标指示雷达丢失目标,指挥所立即根据敌机航线速度推算出目标位置,我制导雷达一开机即发现目标 14时15, 逯军营下达射击决心“前置法 3发 远界发射!”不过,此时米格-21R 距该营发射阵地约35千米,正好位于前方友邻地空导弹营的火力杀伤范围内,而且直线接近,无机动逃脱迹象。为取得更好的杀敌效果,逯军营并未立即下令发射导弹,而是冷静地压缩发射距离。14时16分,米格-21R距该营发射阵地28千米, 飞行高度8500米,航路捷径10千米,逯军营才下达发射口令,3枚“红旗”-2以5秒间隔发射升空。米格-21R被击中后坠毁在龙州县水滩的岗龙坳, 该机飞行员跳伞落地后被广西龙州县民兵俘获。
1987年10月7日,空军党委授予该营“神威导弹营”荣誉称号。10月9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命令,对参加击落敌机的战斗部队进行通令嘉奖。空军于10月11日在广西南宁专门召开庆祝大会,以表彰“神威导弹营”在此战中的优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