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4谐音数字意思;2046数字谐音
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 美媒称,美国和中国官员一直在警告美国的手机用户警惕一种最新的电话诈骗方式。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4日报道,虽然大多数不讲汉语的手机用户都挂掉了这些自动拨打的电话,但警方说,一些在美华人已经被诈骗电话骗走了数百万美元,这些电话往往自称是来自中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的。
报道称,中国使馆官员、联邦贸易委员会、纽约和旧金山的警察部门已经发布公告,警告人们不要相信这些垃圾电话并立刻挂掉,一旦发生转账的话立即联系警方。
据警方称,一些电话谎称是来自中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的,并说接到电话的人有文件或包裹被扣留。据纽约警察局统计,仅纽约一地,自12月以来就有21名中国移民支付了至少250万美元。
报道称,跟许多电话诈骗一样,打电话的人利用看似像本地号码打来的电话,试图诱骗受害人回答问题。他们打来的电话均显示为本地区号,譬如纽约的电话区号917或者洛杉矶的区号213。据一位机构发言人说,2018年前5个月美国人就此类电话向联邦通信委员会提出了数以百计的投诉,数量是2017年同期的两倍。
报道称,2017年8月,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发布了关于电话诈骗的警告,这些诈骗电话试图获取受害者的个人资料和银行信息。近几个月来,驻洛杉矶和旧金山的领馆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驻华盛顿特区的中国大使馆亦是如此。
联邦贸易委员会和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官员要求用户提出控诉,这样他们就可以追踪垃圾电话,并采取执法行动。
【延伸阅读】电话诈骗手段再升级 美华人女子网上核实号码仍被骗
中新网5月15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骗子假装美国国税局(IRS)打电话来,以欠税即将被逮捕为由威胁骗钱,已成为并不新鲜的老桥段。华裔受害人林小姐日前遭此算计,但她特别留意去核实来电号码,却发现真的是国税局和联邦调查局(FBI)的电话,于是乖乖交了4000元(美元,下同),全被骗了。
林小姐向警局报案时表示,不久前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国税局的调查员,告诉林小姐她欠了9000元税款,“如果不想被抓去坐牢,就要乖乖缴清欠款”。而唯一的付款方式是前往Pico Rivera一处指定地点,用预付卡缴费,而且她不能告诉任何人,也不能找人陪同前往。
林小姐马上警觉起来,直接问对方这是不是骗局。对方自然不愿承认,并变本加厉的吓唬她,告诉她马上还会有一位联邦调查局的人也会给她打电话。果真,第二个电话马上来了,对方称她被查账了,她需要按照第一个人要求的去做。
林小姐称,她觉得第二个人的声音和第一个人很像,只是更凶狠一些,怀疑是第一个人伪装的。第二个人看林小姐不肯相信,便告诉她去网上搜索这两个电话号码。
林小姐立刻搜索这两个电话号码,其中一个626的电话显示是联邦调查局在西柯汶纳的分部;另一个800的电话则显示是国税局的号码。她马上惊呆了,开始相信这两个电话不是诈骗,他们真的来自联邦机构的调查员。
林小姐只好按照第一个人的指示,开车去Pico Rivera一家Target商店。她买了两张礼物卡,总共在两张卡里面存入4000元。随后,她把卡号和密码告诉第一个人,对方再次强调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否则会被抓起来。
事后林小姐还是觉得不对劲,担心被骗,她马上致电Target客服,想要立刻冻结这两张卡。客服告诉她,卡里面的钱已经在新泽西和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被消费光了,一分钱都没得退。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4000元泡汤了,于是前往警局报案。
(2017-05-15 10:04:01)
【延伸阅读】网络传销诈骗美国华人屡屡中招 华媒追踪内幕
中新网8月3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肆虐美国华人社区的以办理“IPC 国际白金卡”名义而从事网络传销诈骗一案,当地时间1日,纽约布鲁克林又增添受害者,一名华裔男子被骗去3万元(美元,下同)。因该案的代理公司位于纽约曼哈顿华埠,因此更多的受害者可前去曼哈顿检方反映和投诉,以将诈骗者绳之以法。
华裔朱先生1日前来布鲁克林亚总会,讲述了他自己被骗的经过。据他介绍,大约在2011年时住在朋友家的他,总被朋友推荐“IPC 国际白金卡”,说该项目如何好,只要他交纳一定数目的钱办理一张马来西亚“IPC 异业联盟国际白金卡”后,每月都会有钱返回给他。
经不住诱惑的朱先生遂交了2044元办了一张IPC 国际白金卡,起初这事儿还挺像真的,位于曼哈顿格兰街244号2楼的一名华裔女子自称是“IPC 国际白金卡”代理商,并给了朱先生好几个网站,其中有www.ISK118.com,www. ima12u.com,www.ka520.net 等, 还介绍说通过办理IPC国际白金卡,交纳一定的费用,成为这些网络的会员后,可介绍他人成为下一个会员,提取奖励,同时以团队的业绩计酬。
起初朱先生交的2044元,还真的每个月有钱返还给他,他也将最初的本金收了回来。后来,对方又以推出新项目为由,让朱先生继续投钱和购买。就这样朱先生先后又缴纳了3 万元,但之后再也没钱返回给他,对方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再到后来,朱先生发现那些网站也不工作了。
对于朱先生的遭遇,记者在网上查询资料,发现早在2010年中国各地就出现了由不法分子以办理“IPC 国际白金卡”、加入“IPC 异业联盟”等名义,从事网络传销活动而被骗的报道,随后来自中国各地公安机构的提醒与警告也比比皆是,但上当受骗者依旧层出不穷。
记者通过查询网上资料,发现IPC 异业联盟国际白金卡也称“国际白金卡”(SLVU-pay),经营公司为马来西亚IPC 购物服务国际集团,中文名为“中国公关国际IPC 服务联盟”,公司总裁叫刘运联。而网上爆出的众多受害者皆是被这家公司所骗。
据朱先生讲述,当初他前往曼哈顿华埠那名代理办公室交钱时被告知该项目是与中国银联合作。但记者1日查询,发现早在几年前中国银联网站就刊发过“警惕不法分子以办理‘IPC 国际白金卡’等名义从事网络传销活动”一文。
文章当时还提醒民众说,由于该传销组织网络平台设在境外,一旦网络平台关闭,会员无法获得返利,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存在较大的隐患。而此类传销活动以投资理财为诱饵,迷惑性、隐蔽性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朋友介绍,避免堕入传销陷阱,遭受经济损失。实际上,朱先生的经历与上文所提醒的一模一样,最后那些网络关闭,其投进去的3 万元全部打了水漂。
相同的诈骗案比比皆是,纽约大约有上百人遭到一家IPC 投资公司的诈骗,每个人都是投进去数万元,只在刚投资时得到过几百元“利润”以及一些廉价礼品外,数万元的本金后来全不见了踪影。当时受害者众多,曼哈顿检方介入调查。其实朱先生的遭遇和那些诈骗案一样,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庞氏骗局。
(2016-08-03 14:16:07)
【延伸阅读】台诈骗集团囚禁58名同乡 每天逼电话诈骗华人(图)
参考消息网4月19日报道 港媒称,澳洲联邦警方最近披露去年破获的两岸诈骗集团案详情,该以台湾人为首诈骗集团,在豪宅“窝点”禁锢并迫令58名台湾人打电话进行诈骗。案件最后由一名出逃者揭发,指每日工作有如奴隶,且不时被虐待及施罚。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4月19日报道,被困的台湾人戴友庭(音译)去年8月9日清晨,从布里斯班市中心附近的豪宅出逃求助。警方获悉事件后展开行动,在豪宅救出23名受害者,随后再于南布里斯班另一幢“奴隶屋”救出35人。
联邦警方称,台湾人被哄骗到澳洲“工作”,但随即被囚于豪宅打电话诈骗华人。受害者每日工作12小时,被迫在同一时间洗澡,骗党更派员全天候监视被困者一举一动,企图离开者更会被虐待或惩罚。目前,两名首脑及两名涉案者已被移送法办,案件有待跟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台湾人被囚澳洲豪宅(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04-19 08:29:00)
【延伸阅读】华媒:新西兰微信诈骗频发 华人成主要受害者
警方华裔联络官Jessica(左)与Alfred警探。(新西兰天维网)
中新网9月28日电 据新西兰天维网报道,近期,新西兰以华人为目标的诈骗行为猖獗,诈骗种类多样,涉案金额巨大。警方提醒广大华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新西兰警方在过去几个月内接到数起报案,受害人称自己在微信和QQ等聊天工具里被骗。诈骗犯并没有直接骗取现金或诱使受害人进行银行转账,而是骗取一种更加难以追踪的代币——iTunes充值卡。充值卡到手后,诈骗犯会通过网络媒体进行转卖并从中获利。
初来乍到,孤身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华人朋友习惯通过微信或QQ交友. 很多投机者看准这个时机,抓住这些华人朋友的心理开始实施诈骗。许多诈骗犯开始在微信和QQ上与自己的“猎物”进行聊天。在这个过程中,诈骗犯会不断骗取诸如受害人的住址、家庭情况以及银行账户在内的个人信息。
犯罪嫌疑人会通过微信和QQ等社交App继续与受害人进行联系并索要更多的充值卡。如果受害人停止购买iTunes充值卡,犯罪嫌疑人将会开始威胁受害人。威胁手段包括向受害人家庭揭发他的行为、或进行武力威胁等。许多初来乍到的年轻人经不起这样威吓,只能继续购买iTunes充值卡。而涉案金额也因此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亚裔联络官Jessica与奥克兰中心警局的Zhou警官希望受害者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揭发这种恶劣的诈骗行为。
警方建议:在使用微信或QQ等聊天工具与不熟悉的人进行聊天时切勿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隐私。如天对象突然询问诸如银行账户或家庭住址等信息或要求付款时请立刻终止对话。一旦发生类似事件,请立刻向警方报案。
(2015-09-28 11:22:01)
【延伸阅读】西班牙马德里电子邮件诈骗频发 华人被吁小心
中新网8月31日电 据西班牙欧浪网报道,日前,马德里一位侨胞反映说,自己收到了一封税务局催缴欠税的电子邮件。在邮件中,发件人说,这位侨胞欠缴去年的年度个人所得税,所以必须向一个指定的账户内存入300多欧元的税款。
看到电子邮件写得非常正式,而且还有税务部门的标志,该侨胞一开始信以为真,立刻联系自己的律师,打听情况,并埋怨对方没有给自己做好账。后来,做账律师一查,根本没有此事,并且就算欠税,税务局也不会给出账户要欠款人往里存钱的。通常的做法都是,要欠税人提供自己的户头,然后税务部门从账上扣款。
另据该侨胞的律师介绍,近些年来,这样的电子邮件诈骗现象非常多。所以希望大家今后再接到这样的欠税,或是欠费邮件以后,一定要小心了,不要随便往对方指定的账户内存钱。否则,很可能上当受骗。
(2015-08-31 1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