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55分贝是什么概念-55分贝声音试听视频
为了给高考保驾护航,各地纷纷出台措施,严惩噪声污染。于是有了难得的、清净的几日。高考一结束,各地噪声污染事件又层出不穷:小摊小贩的叫卖声、高分贝的广场舞、深夜里的施工声、重型大卡车声……总有一款是你熟悉的,面临崩溃而无能为力的噪声。
6月1日,环保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报告显示,环境噪声投诉占了环境投诉的近半数,显然已经成为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广场舞等其他类噪声投诉占55.4%。可以说,噪声不仅是一个环境保护问题,还会影响社会和谐。
噪声确实可以“”
有人会问,噪声就是声音吵一点罢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这是一种对噪声的误解。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公开了一份关于噪声对健康影响的全面报告《噪声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这是对噪声污染研究最为全面的报告。该报告第一次指出,噪声污染不仅只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减少人的寿命。噪声已成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杀手”。
英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海豹等20种暴露于过高噪声的动物后发现,噪声能导致它们暂时失聪。最让人吃惊的发现是:噪声竟然和死亡率有关。
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居住在伦敦希思罗机场附近的居民,因心脏病住院的概率增加20%。
伦敦大学医学院医学专家迪帕克·普拉舍尔说,噪声能使人产生细微但重要的心理变化,如心烦、狂躁等。他说:“即使你已经习惯了噪声的存在,这些心理变化仍存在。”他也表示,过早死亡与噪声有关。
噪音让儿童智商降低20%
噪声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更为严重。
《柳叶刀》杂志指出,在大型机场附近上学的儿童,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中的低20%,他们的免疫功能较低,身体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也更多。
那么,多大声音才叫噪声呢?
世界卫生组织在《欧洲夜晚噪音指导方针》中指出:50分贝,这是心血管病患者长期在夜晚接受噪声的极限;55分贝,会对儿童学习产生负面影响;60分贝,70%的人会从睡梦中惊醒;70分贝,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增加30%左右;80分贝,耳聋可能性达到50%;90分贝,视网膜对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95分贝,2/5的人瞳孔开始放大;100分贝,让人耳朵疼痛;超过115分贝,大脑皮层功能严重衰退;165分贝,动物死亡;超过175分贝,将导致人类死亡。
那么,55分贝到底有多大呢?大致相当于热闹饭馆中的喧闹声。而75分贝,相当于繁华街口的噪声。
噪声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又一种“现代瘟疫”。19世纪末德国著名细菌学家、医生罗伯特·科赫曾预言:“早晚有一天,人类为了生存将要与噪声奋斗,犹如对付霍乱和瘟疫那样。”现在,他的预言有可能已变成现实。
2003年,中国发生了第一起因噪声污染而导致居民自杀的事件。
被害人万田林与在自家院内开办饮料厂的何文臣是邻居,饮料厂出口与万家后窗近在咫尺,饮料厂运输车的马达声常把万田林从熟睡中惊醒。事发两年前,饮料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噪声加大,万田林患上了神经症,已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最终,万田林在村边小树林自缢身亡。
遇到噪声,普通人只能躲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而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金良指出,我国城市环境中噪声的来源主要包括交通噪声、工地噪声、社会噪声(如市场上的叫卖声、饭店里的嘈杂声、路边大排档的喧闹声、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报站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聊天的声音)、室内家电运转时的噪声等。
彭大爷今年68岁,有糖尿病、心脏病,住在湖南湘潭。几个月前,他家门前的工地开始施工,早晨6点开工,晚上10点以后才停工,吵得人睡不着。再热的天,门窗也不敢开,打电话投诉多次无果。
没办法,彭大爷只好跑到北京的儿子家躲个清静。后来,家人来电话说工地终于停工了,彭大爷欢天喜地回到湖南的家,结果楼下的某位住户将自己的房子租给了一个饭店。这饭店一到晚上就宾客盈门,音乐声不绝于耳,生意十分火爆。
“说了人家也不听,找单位也没人管,除了躲开,我还能咋办?”彭大爷说。
1亿人在跳广场舞,多少人想过噪音污染
北京朝阳区十里堡小区的陈女士遇到了和彭大爷一样的问题。
“每天不分早晚,楼上的小孩总在家蹦蹦跳跳,楼层又不隔音,震动声让自己难以入眠。和楼上说了好几次,和物业也说了,结果还是老样子。”陈女士说,她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白天还好,因为上班去了。晚上回家,也没办法休息,神经绷得紧紧的。
陈女士还说,有时候楼里还不知道谁家装修。“周六日正是休息的时候,楼下的电钻声、敲墙声从早上就开始响个不停。”还有一次在小区门口,因一辆小车被堵,司机鸣起喇叭,足足鸣了两三分钟,为此她还和小车司机大吵了一架。“一些司机素质差,半夜进小区也使劲鸣喇叭。”
这些不文明行为,让陈女士对自己小区和邻里的感情越来越生疏。
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有两种人——跳广场舞的人和不跳广场舞的人。
据报道,目前我国有2000万到3000万广场舞“重度爱好者”,而跳广场舞的人加起来大约有8000万到1亿人。2013年10月,武汉市一小区内正在跳广场舞的人群遭到楼上业主泼粪;2014年,在业委会的牵头下,温州新国光商住广场600余位住户一起出钱,凑了26万元,买了一套扩音设备。于是,每天晚上温州市区松台广场上空不断地回荡着这句话,“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实在受不了,只好陆续打道回府。
噪声制造者们喜欢打“游击战”
我国1997年3月1日就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但到目前为止,噪声污染依然是困扰我国城市环境的大问题。
据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我国噪声污染问题已经相对普遍和严重,四分之一的城市基本是“睡”在噪声里。中国之声《晚高峰新闻调查》显示,多数网民遭遇过或依然承受着某些噪声。
噪声污染种类繁杂,环保、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部门对于噪声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部分民众感到投诉无门、不知道该由谁管。
另外,执法难度大也是噪声频出的一个原因。尽管按照我国的城市环境噪声标准,居民区一般为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对各类车辆出厂行驶噪声也有相关限制标准,但相关部门对于交通、装修等噪声的取证、处罚难度很大。此外,城市规划不充分、不合理,噪声防范措施、降噪技术不够,使得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当声源停止后,噪声污染也就终止了,导致执法取证难度较大。社会生活类噪声是最难管理的噪声类型之一。有时执法队员刚走没多久,又接到同一地点的噪声投诉。噪声制造者打起了“游击战”,玩起了“躲猫猫”,让执法队员疲于奔命。
对噪声污染者罚款太少了
按现有法规,对噪声污染的处罚力度也很低。如不存在占道经营、油烟过大等现有规定确定的违法违规行为,则无法采取强制措施,最多只能按规定对经营者处以数目极低的罚款。
全国政协委员熊思东表示:“在国外,如果夫妻俩吵架声音太大,影响了邻居休息,邻居是要报警的。我们不是这样,摔碟子打碗、骂大街的现象经常发生,你上去劝阻,他会说‘管得着吗!’大妈们跳广场舞影响孩子高考复习,导致家长和大妈们干架不新鲜吧。还有报道说,某地老人因为楼上噪音太大,时间长了引发失眠、焦虑……”熊思东说,在地铁、公交、图书馆、电影院、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了国人形象。
熊思东认为,现行执行标准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比如新加坡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不仅规定了相应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对噪声持续的时间、一天的时段划分以及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噪声限值都有不同规定。
“我国现行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起实施至今已经有20年,目前该法修订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启动,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细化执行标准,增强可操作性。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加快,噪声将成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而要改善人民生活的噪声环境,除了提高居民的思想素质以外,还要有制度和法律去保障。”熊思东说。
文/彭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