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的波箱在哪个位置_波箱更换教程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21.01.003
近年,由于西南边疆局势持续紧张,我军以罕见力度不断曝光入列服役的新型装备。在这些新面孔中,一种与PCL-181神似的新型122毫米口径车载炮尤为引人注目……
从122毫米口径炮的地位说起
俗称“卡车炮”的车载炮具有造价低、机动快、操作方便等诸多优势,充分体现了“快速展开、快速开火、快速转移”的现代炮战理念,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替换我国陆军炮兵部队原有的大量老旧火炮。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军在车载炮上着力甚多,隐隐有全面取代牵引式炮的趋势,继PCL-181 155毫米之后,新露面的PCL-161 122毫米车载炮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点。
122毫米口径炮在我军炮兵火力配系中的地位是关键性的,可以说是解放军从正规化以来雷打不动的身管火炮支援火力,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122毫米口径炮就是师属炮兵团的主力火炮。以122榴为例,它是由苏制1938式122毫米炮改进而来,这种炮曾经是苏联在二战时的主力火炮,经过实战的检验,是一种可靠耐用的武器。我国齐齐哈尔127厂于1952年开始仿制,1954年生产出第一批成品,被命名为122毫米炮。1979年对越作战时,参战各步兵师属炮兵团下辖2个122毫米炮营,每个营有3个4门制炮兵连,共装备122毫米炮24门。在朔江战斗中,122师365团3营7连攻击473高地和其东北侧的无名高地时,由于越军占据地形优势火力很猛,7连连续7次冲击未能得手。师炮兵群以1门122炮支援其战斗,结果这门122炮连续摧毁多个敌火力点。在其支援下,7连最终夺下了这两处高地。1995年之后,步兵师属炮兵团中的122炮被86式122炮所取代。
与我军步兵师炮兵团中的122毫米牵引式炮相对应,长期以来,我军坦克师、摩托化步兵师师属炮兵团则装备了部分履带自行式122毫米炮,比如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炮就是如此。70式构造简单,在63式装甲运兵车底盘上装一门54-1型122毫米口径炮,将原63式车体后部的载员室顶板开了个大开口,安装炮。采用无炮塔开放式设计,在炮身正面设置一面炮盾,在战斗室两侧和后部加装了半围式装甲围板,用作简单防护。此外车上也没有任何瞄准射控系统。70式编制车长、驾驶员与5名炮组人员,炮组人员在行驶时位于车尾舱内,操作时则需暴露于车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200多辆70式122毫米自行炮全部装备了坦克师、摩托化步兵师师属炮兵团。此后,PLZ-89式和PLZ-07式122毫米自行炮逐步取代了坦克师、摩托化步兵师师属炮兵团中的70式。军改之后,各种122毫米口径炮开始下放到合成旅属炮兵营,仍然是旅属炮兵营的主要装备。
PCL-161出现的必然性
军改后,解放军部队采用“军旅营”模式取代原来“军师团”三级管理模式,旅取代原来师的地位,成为现代作战的基本战术兵团。一个集团军(合成军)下辖12个旅,其中包括6个合成旅及6个特种旅,合成旅是集团军部队的基础作战单位,特种旅只是负责辅助作战。合成旅是由合成营组建而成,与合成营不同的是,合成旅的直属营是固定的,而合成营的下属连队是采用模块化,可以自由组合。合成旅编制:合成营4个,特种营5个(炮兵营、防空营、作战支援营、侦察营,勤务保障营)。一般而言,解放军合成旅炮兵营包括3个炮连、1个火箭炮连、1个反坦克导弹连,一般来说1个连配备9门炮,也就是说一个炮兵营有27门122加榴炮,妥妥的当家花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从新闻报道当中所能见到的解放军合成作战旅大致有3种,重型合成旅(包含重型两栖合成旅)、中型合成旅(轮式合成旅)和轻型合成旅,轻型旅所属的轻步兵又被细分为轻型高机动步兵、山地步兵和摩托化步兵3种专业,这其中中型合成旅和轻型合成旅属炮兵营都对车载122毫米炮都有着旺盛的需求。对中型合成旅来说,牵引式的86型122毫米炮快反能力不足,PLL-09轮式122毫米自行炮又较为昂贵,所以车载122毫米炮是很理想的旅属炮兵装备。对轻型合成旅来说,虽然其主力的进攻和突击载具是各类的“猛士”高机动越野车,但用“猛士”作为86型122毫米炮的牵引车辆却是有些勉强的。另外,牵引式炮还有一大缺点是部署展开和撤离阵地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根据各型炮的差异和训练水平不同,大多需要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不等。在现代战场环境下,牵引式炮射击后,如果对方有侦测弹道的炮兵雷达,反击火力可能在三五分钟内就会落到头上,在这样仓促的时间内,牵引式炮要撤离转移是比较难的,这就决定了车载122毫米炮同样是理想的轻型旅旅属炮兵装备。
事实上,从轻型合成旅尚在摸索阶段时,其旅属炮兵营就装备了PCL-09式122毫米车载炮。根据公开报道的信息来看,解放军的轻型高机动部队建设大致始于2011年,当年8月,为了探索新时期摩托化步兵转型建设方向,总部赋予第X旅摩步1营3连对“新型步兵作战力量”进行先期探索试点任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部队完成“东风猛士防护型突击车”车载信息化作战系统的联调联试,标志着“轻型高机动部队”这一新型步兵作战力量初见雏形。2016年,全面完成换装的第X旅参加了解放军最高规格的陆军年度旅级实兵对抗演习——“跨越2016-朱日和”,并在演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验证了新型步兵作战力量的作战效能。而在这次演习中,全面完成换装的第X旅旅属炮兵营装备的就是PCL-09式122毫米车载炮。在X旅的“轻型高机动部队”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不久,解放军陆军的多个摩步旅及摩步师陆续开始重组整编为“轻型高机动步兵部队”,PCL-09式122毫米车载炮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型和轻型旅参与的演习中。
不过问题在于,PCL-09的性能与中国陆军中、轻型合成旅对122毫米车载炮的需求并不是完全匹配的。PCL-09式122毫米车载炮,由比较成熟的86式改进型122毫米口径炮和SX2150六轮驱动越野卡车构成,都是我了几十年的老伙计。PCL-09式的驾驶舱为焊接制成,驾驶席位于驾驶舱的左侧,除了驾驶员还可以乘坐其他3名炮班成员,前后车门完全相同,固定在B柱分别向前后开启,内部仪表板、火控设备、控制面板等根据室内空间进行了合理布置和优化设计,车窗玻璃均可防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冲击波。此外,驾驶室内部也具有良好的乘员舒适性。驾驶舱后部为弹药舱,用于储存弹头和,弹药舱和驾驶舱之间装有备用轮胎。在往后就是一门在96式122毫米炮火炮基础上衍生的炮,在车体中部两侧配了两个液压驻锄,车体后方两侧则配备了两个液压千斤顶,火炮射击时液压驻锄和液压千斤顶都会放下,用于在后坐时限制火炮运动,提高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PCL-09发射普通的射程达到22千米,射速每分钟8发,发射火箭增程弹的射程可以达到27千米。虽然PCL-09具有部分现代化车载炮的特征,比如装有数字化炮兵指挥系统,从行军状态进入作战状态耗时不超过90秒,但其本质上仍是中国陆军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以“应急作战”为研发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开发出的一型炮兵装备。虽然技术成熟度较高,但火炮与载车平台的融合程度较低,这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火炮火线较高,精度不佳;不具有前向射界,应急直瞄作战能力不高;载车平台载弹量有限,持续作战能力较低;人员不能地面操作等等……正是这些问题,决定了PCL-161这种新一代122毫米车载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关键技术结构特点
PCL-161 122毫米车载炮的关键看点有二:一是新型的4×4MV3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卡车底盘;二是驼载式炮架设计。首先是底盘,MV3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卡车底盘首次亮相于2015年9月3日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那次阅兵所有地面方队中最后一个接受检阅的是白求恩医疗方队,青春靓丽的女医务兵更是备受瞩目,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关注,但她们乘坐的卡车当时却很少有人认识,它就是首次公开亮相的一汽解放第三代卡车,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简称MV3。
21世纪初,随着国家军队现代化的转型,现有的中型越野卡车性能已经严重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解放军迫切需要一种中型高机动越野通用战术车辆,随即便向国内的卡车生产企业招标。一汽、二汽、重汽、陕汽、泰安泰特、湖北万山这些老牌军车生产企业都拿出了各自的竞标方案。经过层层挑选,一汽解放MV3方案最终击败了其他对手,成为了解放军第三代中型越野卡车的中标车型。由于军事装备保密的原因,解放MV3相关的配置参数非常少,只有很少的公开资料和一些流出的照片,根据资料介绍,这款MV3卡车攻克了驱动系统扭矩分配控制、AMT复杂路面策略控制、高通过性预先控制、高越野速度的平顺性控制、高低温及高原适应性控制、可靠性控制、故障隔离与行驶能力保持七大性能控制难点。解放MV3卡车有4×4和6×6两款车型,4×4车型使用的发动机型号目前并不清楚,而6×6车型使用的是一汽锡柴CA6DL2-35E3R发动机,额定350马力,此款发动机装配了一汽自己研制的高压共轨供油系统,并且还装配了超低温水暖加热器,可以保证零下41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顺利启动。解放MV3军卡变速箱部分也和民用车不一样,可能使用了AMT自动变速箱控制系统。
事实上,MV3是首次在我国卡车上采用AMT离合器自动起步功能的尝试结果,并针对战术车辆的战场环境,增加了越野控制模式、抗电磁干扰及防水等功能。其驱动桥也是门式全独立设计,具有全时分动功能,门式设计可以最大可能的增加驱动桥的离地间隙,独立悬挂可以在保证极限越野情况下的轮胎抓地力,并提高越野舒适度。更重要的是,MV3从一开始就是通用平台的顶层设计,通过不同方式改装、搭载,可以满足多种作战需求,既可改装为油料补给车、弹药运输车等运输平台,也可加装火炮、导弹等成为火力机动平台,还可加装信息装备变身指挥车、侦察车、电子对抗车等信息装备平台,PCL-161122毫米车载炮就是MV3作为武器搭载平台的产物之一。
驼载式炮架/起落部分设计是PCL-161122毫米车载炮的另一重要特点,也就是将火炮与卡车底盘尾部结构进行设计融合,而非简单的将火炮置于车辆平台的甲板,在射击时通过卡车尾部的助锄而非液压支柱来分担火炮的后坐力。如此一来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仅降低了火线高度,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射击密集度(射击密集度是火炮武器的核心指标,如何提高射击密集度是火炮研究人员追求的永恒课题,PCL-09火线过高,射击中底盘又完全离地,采用三点液压式支撑,由于液体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所以在进行射击密集度试验时,曾出现了纵向射击密集度超差现象。纵向设计密集度平均值为1/291,最差的1组仅为1/194,超出了1/300设计指标要求),有利于提高火炮自动化程度,将整个炮车设计的更为紧凑。而且还具有了前向射界,满足了应急情况下直瞄射击的战术需求,使该炮成为世界上首门具备前向零度直射强装弹药功能的122毫米口径车载压制火炮。
有意思的是,无论MV3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卡车底盘还是驼载式炮架/起落部分设计,都是已经在PCL-181 155毫米车载炮上经过验证的设计。这意味着PCL-161 122毫米车载炮与PCL-181 155毫米车载炮在技术上的同源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同构异体”的存在。仅从外观上,我们就能看出该炮和PCL-181式卡车炮的“亲缘关系”,诸如紧凑的车身结构、主动助锄和半主动装填等特征都高度雷同,同时二者都采用了前部防护式车身、车身中部两侧弹药架与药筒箱、车身尾部集成火炮的基本构型,设计相当紧凑。外观上较为显著的区别是,PCL-161 122毫米车载炮的炮管长度较PCL-181式卡车炮更短,居中收起时并没有跨越车头。
此外,PCL-161 122毫米车载炮的MV3底盘采用了4×4的结构,而非PCL-181155毫米车载炮的6×6。另外,相比PCL-181在火炮护板上安装的毫米波测速雷达、在防护乘员舱与火炮后部安装的战场数据链终端等信息化设备,PCL-161122毫米车载炮也在不同程度上做了简配,比如用于测量弹丸初速的毫米波测速雷达就不见了踪影。但除此之外,PCL-161与PCL-181的整体设计基本一致。很多设计细节都堪称“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尤其是在车身中部独立弹药仓与药筒舱的设计上,二者均采用了左右各30发弹药的设计,在车身尾部的全自动液压驻锄、火炮尾部的半自动装弹机、火炮上部的隔热护套上PCL-181和PCL-161也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两型火炮应该是使用了相同的设计语言、做了通用化设计的产物。这意味着此前对PCL-181 155毫米车载炮的大部分分析,对于PCL161 122毫米车载炮同样适用。
简而言之,相比于此PCL-09式122毫米车载炮,PCL-161式122毫米车载炮保持了相应的火力、射程和射速水平,并通过使用以应用在PCL-181式155毫米车载加榴炮上的成熟的车炮一体化、火炮低火线、可调油气悬架和刚度框架蒙皮结构驾驶室等设计技术,使得PCL161式122毫米车载炮不仅具备了更好的射击精度、同时也具备了炮向前的射击能力,且由于该炮配备了先进的数字化火控系统并具备一键开架和收列、自动调炮等功能,再加上新一代4×4轮式高机动越野卡车底盘的机动性能,也大幅度超越了此前PCL-09式122毫米车载炮配备的SX2150式6×6轮式高机动越野卡车底盘。就综合性能而言,PCL-09式122毫米车载炮相对于PCL-09式122毫米车载炮所取得的进步是一种跨越式的,两者间具有所谓的“代差”。
部队编成的经济学
理论上来讲,AH-4这样的超轻型牵引式155毫米炮,不但能够由“猛士”一级的高机动性载具进行地面机动,也可以通过直20这样级别的直升机进行战场机动,似乎更满足现代信息化战争不但要精确火力而且要精确机动的要求,然而这并不构成对PCL-161式122毫米车载炮的挑战。事实上,除了技术上的考量外,PCL-161式122毫米车载炮另一个奥妙涉及到的是部队编成的经济学。由于存在不同的武器系统的情况,产生了节约力量的概念——为完成任务只使用必要的力量,未被使用的资源可用于其他目的。这种观念通常意味着在最大程度地集中主要的进攻和防御力量的同时,通过最小的花费在武器系统之间进行选择以形成最大的战斗力。
一般来说,人类战争只是在进入工业时代后,对花费的精心计算才在确定部队编成时起到明确的作用,但在很早以前这些因素已经成为需要考虑的重点了,使用作战效能较差但较便宜的手代替十字弓手便是考虑花费影响的一个例子,在作战效能较高但却较贵的击发枪出现后继续在作战中保留便宜的也是出于费用的考虑。然而,对费用的考虑往往不仅仅是在手和十字弓手价钱上的比较,而涉及到复杂的战术考虑,需要考虑有多少名手才可以取代一定数量的十字弓手。举例来说,在14世纪,一支英国军队惟一的战斗任务就是抵抗法国骑兵的冲击,英国国王会使用便宜的威尔士长矛兵。假设3名长矛兵可以代替2名作为步兵使用的马下骑士,而一名长矛兵加上配备给他用于战略机动的马匹的费用只是一名骑士的1/4。如果这些假设成立,英国国王为完成其作战任务只需花费使用骑士作战的费用的37.5%,两名骑士花费8个单位的金钱,但具有相同战斗力的3名长矛手只要3个单位的金钱。但如果英国国王不仅要面对法国骑士,还要面对法国十字弓手,单独使用长矛是不够的——法国可能会使用威廉在黑斯廷斯使用的方法,用十字弓手来射击机动力差的长矛手直到英军中出现可以使法国骑兵冲击的缺口。为应付此种危险,英国国王需要使用一些英国骑士攻击和驱散法国十字弓手,就像在班诺克本战役中苏格兰骑士驱逐了英国的长弓手一样。
当英国国王在决定费用高的骑士和便宜的长矛手的比例时,要对花费和作战的因素共同加以考虑,骑士和长矛手在抗击进攻时可以互相替代,但长矛手却无法完成由骑士承担的驱逐十字弓手的任务。另外,英国国王还会考虑到一些马下骑士与长矛手混合编组可以加强防御的力量,他还需要一些骑士担负侦察和应付可能妨碍军队前进的乡村游击战的任务。这样,假如他原先只想使用一些长矛手的话,现在他将用2名骑士代替3名长矛手。但他想用更多的骑士代替长矛手时,对其他因素的考虑将比仅仅抗击敌人正面冲击的考虑更为重要,如果这种取代过程继续下去,国王将逐渐达到甚至超过4名或更多的长矛手代替一名骑士的比例。最后,他得到一个不能再少的比例,比方说,必须有10%的骑士应付敌方的十字弓手。英国国王相信他需要保留一些马上骑士以应付敌人的弓箭手,并使用一些马下骑士,他们起到和长矛手相同的作用,以对付法国骑士的冲击。但在从极限情况下的90%的长矛手和10%的骑士到全部使用骑士这两个极端之间,英国国王可以进行选择。
在国王看来,任何一种比例的骑士和长矛手的组合在对付法国军队时具有相同的效能。在进行选择时,国王会比较骑士和长矛手之间的价钱,试验各种不同的组合情况直到他找到费用最低的比例为止。国王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他可以使用能够进行战略机动的马上长弓手代替骑士,在有天然或人工伪装的良好阵地上,英格兰长弓手能够打败法国十字弓手,另外英国在苏格兰的经验表明,长弓手对于打败骑兵冲锋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由于许多长弓手配备有剑、斧和其他保护身体的装具,他们还可以起到重步兵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如果国王使用长弓手防御十字弓手,英军的长矛手和马下骑士就需要忍受法国十字弓手发射的箭,直到英国长弓手将其驱散,这样一来,马下骑士的良好护甲和脆弱的长矛手相比,其战斗能力更强。
如果将骑士、长矛手和长弓手之间的关系画出,需要一个三维图,代表费用关系的将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当然,也需要考虑费用之外的因素,整个战役的需要也可能会对战术选择产生限制。事实上,在克雷西会战中,英国军队中几乎有2/3是长弓手,其余大部分是骑士,只有少部分是长矛手。国王依靠其部署在山上的长弓手打败了法国十字弓手的主冲锋,随后长弓手又对打败法国骑兵冲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弓箭射倒了许多法国马匹。历史上有为了对付特定对象而组建一支军队的例子,科尔多瓦的冈萨洛率领一支军队在意大利登陆,这支军队的组成原本适合于进行在西班牙经常发生的和之间进行的那种袭击战。但当这支由轻骑兵和携带剑和盾牌的重步兵组成的军队遇到法国的重骑兵和瑞士的长矛兵后,他们迅速被打败了。冈萨洛为对付法军重组了军队,他保留了他的大部分装备有标枪的骑兵以执行轻骑兵的战略任务,他还训练了一部分士兵使用长矛,以支援持剑步兵抵抗法国骑兵,在重步兵中,他还加了手用来防守用于使强大的法国骑兵陷入困境而挖掘的壕沟。这样,为对付一个新的对手,他重建了他的军队,他将具有不同特点的武器系统结合起来以满足各种战术和战略需要。由于缺乏经费并且又无法付给西班牙雇佣兵更少的佣金,他在重建其军队以对付法国的重骑兵和他们可怕的瑞士长矛手时,费用问题必然是其考虑问题的一个限制因素。
上述因素是在过去2500年的战争史中影响部队构成的暗中起作用的因素,在同样的理论下,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陆军也可以按照某种特定的比例配备哪种形式的自行式火炮武器——昂贵的直升机机动火炮还是相对便宜的卡车炮,这相当于爱德华国王将威尔士长矛手用于克雷西战场上时所进行的选择。PCL161式122毫米车载炮之于部队编成经济学的奥妙正在于此。
结语
严峻的现实迫使我军炮兵部队必须尽快升级装备、更新战法,才能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发挥出炮兵作为“战争之神”的巨大威力。以PCL-161、PCL-181为代表,这些年来随着一系列的新一代国产车载炮开始大批量地装备我国陆军,使得重新整合资源之后的合成旅炮兵营整体战斗力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飞跃进步,为对敌军事斗争进行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