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家长对高考的看法—我对高考的理解和认识
高考真的很卷吗?
最近总能听到一些家长在抱怨,这个世界太卷了,高考太卷了,不应该有高考……
有的人张口闭口的就是卷,就跟有病似的,仿佛不说卷就不舒服似的。
我不认为高考很卷,所有的选拔必然要分出三六九等,为取得优异成绩大家必须要进行辛苦付出,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卷呢?我认为这一切源于自己没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没能正确评估自己和自家娃的实力,盲目的进行跟风。
也许当你家娃拼命学习时,其实他内心并不是有多么爱学习,而是因为他看其他人在拼命地学习,他才拼命地去学习或者是由于家长在逼着他拼命地学习。
内卷好比就像大家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前排的人突然站起来了,后排的人看不见了,只好也跟着站起来,最后一排接一排的直至整个电影院都站起来。大家看的还是那部电影,可是每个人却要为此多付出很多的体力,从原来舒舒服服地坐着,变成最后辛辛苦苦地站着。
什么叫内卷?网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江湖中有一本葵花宝典,大家都想得到它,因为得到之后,可以天下无敌。如果有一天,葵花宝典被公开了,人人都有机会去练,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会成为一个灾难,因为一个人拥有时,练不练是一个人的事,大家都拥有了,练不练就不再由你自己所决定了。比如你有一个仇家,假如你不练,你的仇家就会在练成后把你杀掉,所以逼着你也得练。最终,江湖上所有的人都练成了葵花宝典。练成宝典天下无敌,但人人都练成了,人人都天下无敌,也就没有什么天下无敌了。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最终江湖上每个人都变成了太监,这成了一个全输的结局,没有任何人受益于自己的额外付出。
现在的培训机构就像在公开葵花宝典,你家如果不学,别的孩子学了成绩就会比你好;你要学了,可能就要牺牲掉孩子童年的美好时光,花掉家里的积蓄。如果人人都学了,但上名校的名额没变,也就没有人从中受益,只是所有参与的人都损失了童年,浪费了金钱,这就是“内卷”!最傻的莫过于不能正确评估自家娃的天赋和自家的实力,而盲目跟风练葵花宝典者,最终人财两空。
总结来说:就是在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进行的非理性的过度竞争就是“内卷”。重点是:非理性的!!!就像上述所说的培训机构,还有争夺学区房,争夺各种教育资源等等。
但高考,你就不得不承认,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目前最合理也是最公平的衡量方式,最起码你还能看得到努力背后的希望。说实话,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次让大家能实现阶层跨越的转折机会。
高考的目的是什么,为何大家认为卷?
在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早期,每个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均衡。学校里有天然的强者和天然的弱者,所以,教育选拔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模式。这种模式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选拔出来的高智商、勤奋、努力、具有创造性的个体,组成社会的精英力量。
后来各个地区出现了贫富差距,社会精英不断向沿海城市,省会城市,以及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聚集。精英的后代都是“狼”,在这些城市中,羊却很少,教育资源也不够承载那么多的狼崽。这时,在这些大城市,就出现了狼淘汰狼的情况,也就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内卷”的情况。这种“内卷”由一线城市迅速蔓延到二三线城市甚至是边远的城镇,造成很多精英和中产阶层的危机与恐惧。
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社会有限的资源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参与竞争的人数就要“内卷”。高考是对学习成绩的单一考察,在媒体及培训机构等贩卖焦虑的气氛烘托下,使这种社会“内卷”现象更加白热化,让人们充满恐惧。
人性的自私、贪婪、攀比……使这种“内卷”愈演愈烈,但也正是这个“内卷”之心。人们对资源的强烈占有欲,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发展史归根到底就是资源的掠夺史,只要人类的存在,“内卷”就不会消失,一定要正确面对,正确审视自己,正确评估自家娃和自家状况,不要盲目地“内卷”。
#高考的经历# #谈谈高考那事# #分享高考的话题# #为高考你有多拼# #关于高考那件事# #如何面对新高考# #高考# #高考正能量# #教育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