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桑的车属于什么档次—尼桑10万左右suv
日产汽车:从巅峰到败退,日系巨头警报拉响!
日产汽车,曾和丰田并列的日系巨头,正在中国市场经历着一次巨大的挑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产汽车在中国销量下滑了24.4%,7月销量下降了43.61%,8月销量下滑了34.8%。不仅如此,2018年至2022年的销量也以平均30%的速度下滑,这使得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暴跌了50多万辆。
日产的坠落速度之快、应对措施之保守、新技术落地之迟缓,几乎成为了日本汽车工业整体落后的典型例证。作为一家合资品牌,日产过去从来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但是谁能想到,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呈断崖式下滑,陷入了危机之中。
在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达到100万辆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迈过这个坎,车企就有可能被称为“头部车企”,并且有机会迅速突破数百万销量,向全球的巨头级别车企发起冲击。那些年销量在100万以下徘徊的企业,要么是初创新势力在求生存,要么是产品技术有差距,品牌含金量没有得到认可,总之前路漫漫。
日产汽车的情况正是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日产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龙头企业,销量超过了150万辆。但是,近几年日产的销量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今年上半年仅为35.85万辆,同比去年下降了24.4%。可以预见,今年日产在中国的销量趋势将会继续下跌,很可能失守百万年销量。
与其他车企相比,日产的颓势明显。丰田虽然也在下跌,新能源市场也同样陷入困境,但是通过油车车系的更新和优惠等措施,丰田将销量的跌幅控制在了6%左右,相比之下,压力要小得多。
日产的坠落主要是因为自身的原因。首先是产品问题,日产推出的三缸发动机奇骏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用户普遍对其噪音和抖动感不满。日产被迫将奇骏换回了四缸发动机,但此时宋PLUS DM-i等竞争对手已经崛起,对奇骏构成了巨大压力。
其次是日产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积累不足。虽然推出了增程式混动车型e-Power,但电池容量过小,纯电续航能力几乎为零,无法与纯电动车和其他混动车型相抗衡。日产的新能源车型在配置和性能上也无法与国产竞争对手相媲美,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日产过于依赖轩逸这款车型,而轩逸在面对比亚迪秦等自主品牌的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轩逸新款销量下滑,而低价老款销量占比增加,这反映了消费者对更低价格、更大空间、更低能耗和更高配置的需求。日产没有及时推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导致市场份额不断流失。
面对这一局面,日产是否有自救的手段呢?答案是有,但来得太晚且力度不够大。日产需要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需要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日产汽车的败退教训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像日产这样长期躺着挣钱的企业,对新技术的渴求和用户需求的敏感度下降,最终会发现自己陷入困境,为时已晚。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曾经的巨头企业,如果有一天日产真的退出中国市场,我们会感到遗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