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合作新突破:非洲企业从“练摊”到“扎根”
题:中非经贸合作新突破:非洲企业从“练摊”到“扎根”
(资料图)
作者 向一鹏
科特迪瓦的可可、肯尼亚的鲜花、卢旺达的干辣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正值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位于长沙雨花区高桥大市场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人声鼎沸,各类采购商、贸易商纷至沓来。
来自南非的红酒、茶叶等产品受到顾客青睐。 向一鹏 摄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三大任务之一。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核心区,高桥大市场建设了上述示范园,并在此设立中非经贸博览会唯一常设展馆。目前,该示范园一期二期共计24万平方米已建成开业,引进各类中非经贸企业1000多家,包含中非经贸龙头企业、中非政府组织、商协会等110多家。2022年园区企业实现对非贸易32.7亿元,同比增长325%。
“以往多数非洲企业是来展示产品,现在是来扎根做生意。”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江守方介绍,之前博览会常设展馆由市场方运营,主要负责展示商品和业务对接;今年转为由非洲各国商协会以及商务联络处负责运营,非洲国家从展示产品到来湖南做生意,实现突破性转变。
常设展馆南非馆陈列着珠宝、茶叶、红酒、芦荟胶等非洲产品,这里由入驻示范园的南非女神之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所经营。“今年来展馆考察的中非商人非常多,我们的生意也很火爆。”该公司总经理安馨介绍,在中非合作大背景下,企业将继续扎根园区,助力中非贸易友好往来,为中非企业合作、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科特迪瓦的坚果、可可等颇具非洲特色。 向一鹏 摄非洲咖啡是中非经贸合作的特色产业。据了解,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和湖南自贸试验区两大平台,高桥大市场打通了非洲直采、国内加工、品牌孵化到产品销售等环节,咖啡整体成本比市面同类产品低30%。2022年,高桥大市场销售咖啡豆2000吨,其中非洲咖啡豆约占四成。今年一季度,已进口350吨非洲咖啡豆。
“小咖主”咖啡是依托高桥大市场成长起来的咖啡企业,从品牌确立到价值飙升至12.27亿元,仅用了两年时间。目前,其已从源头构建起自有咖啡烘焙工厂,打造了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人才培训于一体的非洲咖啡产业链。“基于非洲直采咖啡豆优势,我们一杯精选现磨咖啡仅售8元,整体客单价在12至13元。”“小咖主”咖啡创始人景建华表示。
常设展馆设置了中非商务商事机构联络中心等六大中心。 向一鹏 摄除了咖啡豆,非洲优质的芝麻、腰果、干辣椒也成为从非洲直采进入高桥大市场的非资源性产品。此前国内采购坦桑尼亚腰果,需要通过东欧贸易商,转运至越南进行深加工,再运送回国。如今通过直拍直采模式,直接将坚果运至国内进行全自动生产线加工,运输时间可缩短一个半月,成本可降低20%左右。
“市场着力推动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产业链建设,支持和引导园区企业建立非洲非资源性产品的非洲直采、仓储物流、营销推广、交易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干辣椒、芝麻等六条产业链,加速了中非经贸的交流和合作。”江守方介绍说。
通过发挥自贸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叠加优势,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中非经贸博览会线下常设展馆,打造湖南产品全球贸易中心、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交易中心和进口产品中部交易中心,如今的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核心区,愈发成为中非贸易的重要平台。
非洲企业看好中国市场,扎根湖南做生意。为进一步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湖南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整合资源,在常设展馆设置了中非商务商事机构联络中心、非洲特色产品展销中心、中非经贸信息发布中心、中非经贸联络磋商中心、中非商旅服务中心、中非研学交流中心等六大中心,为中非客商和民众提供精准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