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的优势增强“进”的态势
(相关资料图)
以“大”的优势增强“进”的态势(观象台)
中国制造“大”的独特优势,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先机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累计手持订单近50艘,生产任务已排期至2028年。”前不久,笔者到中国船舶沪东中华采访,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这两年全球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大幅增长,中国造船企业抓住机遇开拓市场,向前迈了一大步。去年全年,我国企业承接大型LNG运输船订单55艘,国际市场份额首次超过30%。
市场好前景,源于自身硬实力。LNG船被国际上公认为是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船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自2008年首艘国产大型LNG船“大鹏昊”号建成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积极作为、奋起直追,成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一些船型在技术性能、建造效率、交付时间上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累累硕果,充分彰显出中国制造显著的规模优势。
众所周知,船舶建造是一项技术复杂程度很高的系统性工程,考验着一个国家的供应链能力和产业水平。像一艘LNG船,涉及系统100多个、零部件数百万个,还需要钢铁、机械、电子、化工等产业提供配套。我国产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完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为造船产业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比如,建造船舶离不开大批不同种类钢材,而我国钢铁行业恰可提供丰富齐全的钢铁产品,满足造船企业所需。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的船舶用钢产量大、价格优、运输距离短,可有效降低造船成本。另一方面,一些船型所需的特殊钢种,也在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相继研发出来。这两年,中国船舶与中国宝武两大央企就合作生产出LNG船液货舱必不可少的高端钢材——殷瓦钢,一举实现了进口替代,未来有望得到实船应用、普及推广。
又如,造船需要大量配套设备。如果采购进口产品,往往价格较高。像建造LNG船围护系统必需的自动焊机,过去只能依赖进口,如今造船企业与设备厂商联合开发出自主可控的国产产品,较进口产品价格降低一半、效率提升一倍。这些年,国产船用主机、船用锅炉、船用起重机等配套设备装船率持续提高,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也为造船企业降低综合成本、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提供了先机。
换个角度看,造船企业依托完备齐全的产业体系增强了自身实力,反过来也给相关配套产业创造了更多需求、更大空间,从而有力地引领和促进“集团军”共同发展。船舶之外,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大国重器的成长进步也都体现出这种巨大的带动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满足国际国内多样化需求的强大供给能力。这种“大”的独特优势,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先机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还要紧紧依靠、充分发挥“大”的优势,通过畅通机制、优化政策等措施,持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各方高效合作。特别是一家家产业龙头企业,要走在前、勇担当,通过重大项目工程带动配套企业做大做强,驱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精诚合作、勠力攻坚、全面提升,“大”的优势越发巩固,“进”的态势越发明显,中国制造的发展前景就会越来越广阔。
(人民日报 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