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再度改口称破损文物是清代非明代 台网民:令人窒息的专业度
(观察者网讯)前些时日引发轩然大波的台北故宫文物破损事件近日又闹出了新动静,台北故宫博物院连破损文物的朝代都搞错了……
据台媒中时新闻网11月18日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前称破损的3件文物中有一件“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这件文物原本被标注为清代文物,但博物院院长吴密察当时被“立委”质疑后就改口称是明代文物,台北故宫官方资料随后也改称这件瓷器是明代文物;然而许多古董爱好者经过大量考证后指出,这件瓷器就是清代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于18日再度改口称,经研究人员鉴定,这件小碗是清代“托名”仿作,名称已改回了原先的“清 弘治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
此事再度引发岛内网民讽刺:“令人窒息的专业度。”“清代的就不是文物吗?”“这样的官员真的可以吗?”
(资料图)
报道截图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国民党“立委”陈以信10月28日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举报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受损,指控该院院长吴密察试图隐匿。吴密察当天召开记者会承认共有三件文物出现破损,分别是“明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 康熙款 暗龙白里小黄瓷碗”以及“清 乾隆款 青花花卉盘”,称会依规调查、惩处,并将编列预算改善瓷器包装。
台媒报道称,当时通报的那件破损的“明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原本的标签为“清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但是有“立委”质疑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标签贴错了,应该是明朝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随即承认疏失,并澄清这个小碗为明朝年间文物。此后,台北故宫对外公布的资料也均说明这件娇黄绿彩双龙小碗为“明 弘治款”。
然而许多古董爱好者经过大量考证后提出质疑,他们称台北故宫博物院原本的标签没有贴错,是故宫院长吴密察等一众官员不尊重博物院专家的专业,误导了民众。
破损的3件文物 左上为“清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
古董爱好者王先生表示,台北故宫官网原本标示“清 弘治款”并没有错,若有相应的文物知识,故宫院长应在“立委”质询时借机让民众了解文物是“托名”仿作,然而他们却在第一时间否定了故宫前辈们的专业,也伤及故宫的信誉,因此特别投书求证。
王先生希望台北故宫为此事正名,他说道:“如果不是故宫博物院的错,只是因为水准不足的某人就误导‘立委’与所有媒体和国民,也请你们勇敢的站出来,发布正确的讯息。”
11月18日,台北故宫回应质疑,改口称这件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是清代“托名”明代的作品,故宫官网的资料已经改回了原来的“清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
破损的“清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
台北故宫解释称,博物院内共藏有12件“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有8件标注为“明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4件标注为“清 弘治款 娇黄绿彩双龙小碗”。这批碗的碗底有标示“大明弘治年制”,在录入典藏系统填写“品名”一栏时,分别由不同的研究人员填写,他们对于该批文物所属时代有不同的认定,因此在发现同批文物的认定有差异时,研究人员会再讨论出较具有共识的写法。
台北故宫称,博物院专业人员从款识写法、器身龙纹形象及风格等方面研究判断,认定这件小碗瓷器可能为清代“托名”明代之作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盛行仿制明代瓷器,因此推测这件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或许是当时时代风潮下的产物。
至于院长吴密察在接受“立委”质询时称该文物是明代产物一事,台北故宫博物院辩称吴密察的回答主要是表示弘治是明代皇帝的年号。
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 台北故宫馆藏
此事再度引发岛内网民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不满,他们纷纷讽刺道:“令人窒息的专业度。”“既不专业,也不重视。”
有人揶揄道:“会不会过几天就改口说:打破的是2022年菜市场的?原件不见了。”
“不管哪一代文物,那都是国家重要文物,感觉很草率。”
有人怒斥:“总归一句话,就是烂到极点、无可救药的单位。”“以小观大,这样的官员真的可以吗?”